北洋西学学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作者有话要说:

    20190701 20:03 修改为架空背景,人物和朝代换成架空。

    --------------

    ps:

    本章以及以后出现的历史人物,如盛宣怀,张之洞等,都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杰出人物,正是这些人在支撑着华夏的大地,可谓大贤矣。本文引用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有让更多人知道这些伟人的意思,但是单纯的以这些人物的真实经历写文,史书上寥寥的几句,实在不能引人注目。想到本大叔玩三国游戏,继而去看三国志,还是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借助这些大贤的名字,灌注各种新的人设,推动剧情。

    本文中的历史人物的言行品德,一律与真实人物无关,见谅。

    谢谢读者“盗铭”指出错句。已经修改。

    注1 本文所引用的历史事件,因为剧情需要,是由剧情人物慢慢发现真相的,受限于剧情人物获得信息的片面性,未必是正确的,千万别以为是历史真相。

    《申报》曾报道甲午海战的消息,是真实的。

    注2 此处李鸿章应该称呼盛宣怀的字“杏荪”,而不是直呼其名,但是,考虑到读者不了解人物的“字”,还是舍弃了。之后称呼上如同本备注。

    注3 张之洞别名张香帅,每次看到这个名字,总是想,楚香帅这个小偷,和张香帅比,真是糟蹋了香帅这个名字。不知道古龙是不是看到张香帅才想到楚香帅的。hr size=1

    1894年11月。

    胡博超急匆匆的跑进了屋子,挥舞着手里的报纸,压低嗓门道:“出大事了!”

    一家人急急忙忙的凑上去。

    《申报》写得明明白白,菁日甲午大海战,大菁国战败。

    大菁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师,除了镇远,济远被俘,其余全灭。

    胡老爷仔细的看了一遍又一遍,茫然道:“上面只说北洋水师的船沉了多少,为何没有日本水师的消息?”

    这还用问?当然是日本的水师毫发无伤了。【注1】

    但这话说出来太打脸。

    “唉,这天又要变了。”胡老爷长叹。

    大菁朝自从1840年以来,年年变天,日日变天,可谓是妖孽丛生,黑气遍地,估计是撑不了多久了。

    倒也没人怀疑这《申报》消息的真假。大菁的消息,朝廷的邸报,从来都是歌舞升平,花团锦簇,没人看,也没人信,反倒是洋人办的报纸,却是句句属实。

    当年轰动大菁的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便是《申报》报道的。当时杭州官府还拼命的辟谣,假消息,这是洋人的阴谋!上蹿下跳的,可惜就是不敢得罪洋人,连张报纸都不敢封。

    所以,《申报》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多半是真的。

    大菁朝又一次战败了。

    战败了会怎么办?当然是割地赔款。大菁从1840年开始,割地赔款的事情做得熟练极了,整套流程的娴熟,堪称世界第一。

    “小小的日本,居然也这么厉害?”老胡家嗟叹着。

    远在北京的朝廷,同样有个人在这么叹息:“想不到,小小的日本,居然也这么厉害!”

    “中堂大人,日本西化这么多年,看来还是有效果的。”盛宣槐认真的道。

    这句话,也就只有在李弘章李中堂面前能说,要是在其他朝廷大臣面前说,多半会被喷一脸的唾沫:“你这崇洋媚外的狗汉奸!”

    大菁朝行至今日,朝中泾渭分明,一派是遇事必称先祖先人如何伟大,子孙后代当事事遵从先例,万万不可抛弃华夏的魅宝;一派是极力推崇西洋学说,师夷长技以制夷。

    盛宣槐开始详细解释日本海军军官必须学习诸多知识,如弹道学,火(药)学,个个都是专家,不像大菁的水师,炮手开炮全靠经验,完全不知道所以然,当然,北洋水师腐(化)成这样,估计也没开过几炮,让炮手积累经验了。

    李弘章忽然微笑:“宣槐,你遇到哪个人才了?”【注2】

    盛宣槐笑:“果然瞒不过中堂大人,这是一些杭州的商人,从日商那里打听来的消息。”

    日商的泄露的消息,那多半靠不住,这些日本人从来不讲真话。

    但这个道理却是不错,一群靠经验摸索的老水手老司机,怎么比得上正儿八经学过abc的人呢?

    看地位就知道了,前者是低贱的杂兵,后者是高贵的精英。

    李弘章拍板,日本人不就是学了abc嘛,我们大菁也能学!

    盛宣槐比另一个时空,更早的建立了北洋西学学堂。

    盛宣槐和李弘章都不知道,这个所谓的日商泄露的日本水师的培训秘诀,不过是杭州城内某个无良的胡姓2货商人,从英法记者这里胡乱道听途说而来,而后以讹传讹,终于变成日本水师强大的不传之秘,一直传遍了整个大菁的朝廷。

    “北洋西学学堂?和北洋水师什么关系?”胡老太太听说胡博明要去天津的北洋西学学堂上学,立刻就担心了,可别成了北洋水师的预备役。

    胡博明认真解释,只是一个专门教洋人学说的学堂而已,和北洋水师除了都是朝廷出钱建立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胡博超皱眉:“朝廷这是要百年树人了?倒是值得去,头口水从来都是吃得脑满肠肥的,但是,听说这学堂是盛宣槐当督办的,这家伙可不地道,千万别被他坑了。”

    胡博明认真点头:“是。”

    大名鼎鼎的西学先驱盛宣槐,享誉大菁朝野,但到了杭州,名声可不怎么样。如老胡家一样,把他当做奸人看待的,几乎是大半个杭州城的看法。

    但是要想振兴国家,科技兴国,实业兴国,又怎么能不学西学?

    胡博明早已看得明白,要么学会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远渡重洋,到西方去取真经,要么就到天津去吃狗不理。与孤身远赴异国相比,这去天津的风险,真是小得可以不计了。

    李曼抱着才周岁的小女儿胡灵嘉,看看丈夫豪情满天,心里自豪的不得了。

    胡博明决定,带妻儿一起去天津求学。

    老胡家急急忙忙的托关系,大菁朝人离乡贱,不走后门跑关系,说不定就被地头蛇欺负了。

    胡博明出发这天,老胡家全家送出十里,到卖鱼桥坐船北上。

    胡博明为国效力,且不计较个人得失,怎么看都是英雄所为。再想想盛宣槐的狠辣,胡博超很想唱风萧萧兮易水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