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人工火山灰水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堡垒是丁原安家立命的地方,自然要用能找到的最好的东西。

    丁原决定制作人工火山灰水泥,这种水泥不太需要很复杂的设备和流程。方法就是把已经烧好的砖瓦或陶器碾成细细的粉末,然后再把石灰、粘土、石膏放在窑内煅烧。

    这种人工火山灰水泥的工序极简单,只要温度超过600度就足够了,如果要烧制硅酸盐水泥,起码要1500度,那就要使用玻璃作坊或者新建一批能够达到这个温度的作坊,丁原并没有那个时间。

    人工火山灰水泥的效果并不差,抗战时期的滇越公路,还有某些农村都使用过。

    它的成本也比古代所用的三合土低不少,硬化之后的效果却比三合土好跟多。

    丁原制作水泥的过程是,先研磨碎了砖瓦瓷器,然后再加上石灰石和粘土一起烧,最后搭配上一定量的石膏作为缓凝剂。

    不管是石灰石,还是粘土都很容易搞到,而且成本低廉。

    丁原找到采石商人,一口气就下了八万斤石灰石的订单,统共就花了不到五百两银子。

    又找了几个规模大一些的砖窑,让他们提供了黏土,丁原特意点名,想找土质偏红的那种土,因为这样的含铁较高,更适合烧制水泥。最后他花了一千两银子,买了两万五千斤符合要求的黏土。

    石膏麻烦一点,由于《伤寒论》里记载石膏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因此古代中国基本都把石膏当做药材出售了,价格自然要贵一些。

    丁原在保定城里找到了最大的几家药行,货比三家,最终在其中一家用五文钱一斤的价格订购了八百进石膏。

    丁原在自家煤田附近的几片空地上单盖了几间作坊,先把外面都包裹上高高的围墙,让里面成为一个研制水泥的地方。

    这个作坊里准备了有四十个巨大的石磨,丁原购买了上等的驴子来拉动石磨,研磨砖瓦成为碎末。

    又花了二两银子的月钱雇佣了五个专门烧制生石灰的石灰工匠,让他们在作坊里面建一个立窖,专门烧制水泥用。

    丁原指挥这些工匠们把所有材料都磨成粉末后,回顾了一下各种资料,选择用四比四比一的比例,配好砖瓦碎末、石灰石和黏土,塞入立窖里面煅烧。随着窑炉的温度越来越高,在里面煅烧了整整两个时辰之后,窑炉熄火,得到了许多足球大小的石块状的熟料。

    把这些熟料再次送到石磨上,磨成粉末,一边磨,一边加入石膏作为缓凝剂。

    五个石灰工匠都是熟练工,他们按照丁原的吩咐执行,很顺利的得到了第一炉水泥试验品。

    丁原也很激动,立刻取来这一锅试验品试了试。

    先把水泥粉加上水搅成浆糊,然后涂在一块砖上,再用水泥粘上了另一块砖。

    等水泥自然风干之后,丁原抓着一块砖,第二块砖被紧紧黏在第一块砖上,一起被抓了起来。

    丁原试着用手用力掰开两块砖,不过水泥黏合的很紧实,两块砖纹丝不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