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临时总结(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蔡京系决定参与豪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张子文当然知道。

    杨守威最是慌张,先不管对方这是要干什么,能有这么多的厢军进城,那一定是蔡相公授权。

    鉴于虎文在此之前下过命令:除指定的三个番号军阵外,这时期超过三人以上武装力量蹦跶的,一但劝阻无效就列为叛军纳入交战范畴!

    神仙打架是小问题,谁尼玛管他们这些大脑壳谁死谁活啊。但对于军伍而言,除了交战时候的死亡,过后总有一方是输家,到达一定级别的军官一定面临清算。

    于是杨守威都不去管张子文,密集下令:“但凡殿前司系军伍,一律不准靠近红叶观附近,决计不能和成建制的厢军正面相遇。”

    身边的徐宁鲁达近乎崩溃,只等张子文一声令下就要斩了这“杨家逃将”,可惜张子文只是冷眼旁观着,而没有任何命令。

    “公子,他们目的暧昧。冲红叶观去,像是想把我等冒死而缴获的神臂弓接管,功劳不功劳什么的不说了,兴许还面临被他们抹黑!我等提着脑壳办差,但是整个案件有被颠覆的可能性!”

    徐宁急忙抱拳建言。

    张子文迟疑顷刻铁青着道:“这我知道。”

    又道,“杨守威的命令总体没毛病!厢军归属中书门下系列后,这属于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暂时没有协议对应这事件。双方对于交战规则的把控模拟两可,涉及人数如此众多,真不能简单粗暴的定论为不听劝阻就是叛军。否则一但控制不住就是雷霆事件,除了毫无意义的死伤众多外,真正的敌人会嘴巴笑歪,更让他们有机会浑水摸鱼。”

    很意外,这就是张子文的临时总结。

    包括杨守威在内的殿前司系军官们高兴了起来,很受鼓舞。的确士气高涨又受宠若惊,觉得跟着张子文办事是值得的。

    眼见凑效,张子文趁热打铁力挺杨守威,“厢军是兄弟军,同属大宋军伍系列。关于他们的问题要客观对待,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在有近一步突破和筹码前,杨守威的建议没毛病,咱们要认清形势,尽量避免和厢军碰面。就算真因不可抗力遇到,也要保持克制与冷静,尽一切可能避免冲突。”

    杨守威受宠若惊的同时也有些尴尬。张子文用词“杨守威的建议”而没提命令,已经是较为缓和的点明殿前司不具备军令管辖权。言下之意,下次再有不通过指挥部就发布命令的事,就不太好处理。

    人贵有自知之明,杨守威还算机智,于是故意低着头,默认受教。

    老杨的表现张子文还算满意,再次提高声音,“新情况就需要新策略解决。从这事件证明我不是神,会有没想到的情况,会出现错误。遇到情况遇到错误是正常,我要再次强调,不要为了面子去掩盖自身错误而硬着头皮上,要认清形势及时纠错,着眼于解决那些当下能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的暂时搁置。我是这样的心思,你们也这样想时就叫同心。我体恤理解你们,你们为我冲锋陷阵就是协力。将士同心协力,就能打赢战争。”

    “现在不要去管红叶观的人以及那批神臂弓的问题,张叔夜大人暂时能顶得住。处于一场战争中,事实上各自都有阵地,顶不住也要顶。做事一定要抓重点,可做可不做的事一定不做!当务之急,除绞杀张怀素系主要骨干外,重中之中是找到《百官见闻录》。那么我虎文保证这次就不会输。”

    说到此处,虽然没看到这些大头兵的神气和杀气,没那振奋人心的整体立正场面,但反响还可以。且不管忽悠也好套路也罢,总之他们越来越信张子文了。

    效率和士气明显提高了不少,军伍密集调动,人来人往四处找线索,钻地下管网,全都如同勤劳的小蚂蚁在奔忙。

    等周围的传令兵纷纷离开后,杨守威才低声道,“公子,张怀素系专门隐藏的东西,区区一本册子要在东京城找到无疑大海捞针……”

    张子文淡淡的道:“蠢!如果仅仅是一本册子,那叫地摊文学而不是《百官见闻录》。张怀素心思这么周密又胆大包天,经营这么多年,涉及如此多的权贵公卿黑料,绝不会仅仅一句话。一定是时间,地点,涉及人物的性格,职务,旁证,传说,前因后果等等前后呼应,形成逻辑严密。”

    “只有这样,就算不是直接铁证也会是有足够说服力,它才能成为威胁人的存在,哪怕是权倾天下的蔡相公也要对此投鼠忌器。要做到我说的这些,它怎么可能只是一本册子?恐怕一个官员就需要专门‘立传’一册、甚至多册。”

    最后总结道,“要找的东西会是几大箱子。又基于书籍特殊性,保存书籍的环境有诸多要求,找到的可能是存在的。”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