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你又打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就此出现奇迹,但张家的伙食最近真的在改善,不论色香味意都还不错。所以两个长工找杨管家告状时并没有什么用,就此,新的规矩和工艺流程诞生了。

    这属于富安小妹的改革!

    这些事张子文都知道,只是没那么多精力去过问,鉴于此大妞性格彪悍,暂时不把她转正。不过闲暇的时候也会想:要是富安是他小妹就好了,两人的性格真该颠倒一下才对。

    不过不颠倒也行,勉强也能用。

    四九正在数钱,对于这木讷憨厚的家伙,今日是他最近这阵子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公子爷没失言。

    上次四九把血汗钱存给了张子文,今日领到了第一笔利息,钱不多,三十多个铜钱,但四九反复的数来数去。顺便也纠结着,用这笔利息给富安小妹买个礼物呢,还是继续存起来利滚利?

    最终四九也没能把这事想明白,就去问富安小妹,四九觉得这个女流之辈是最有主见的人。

    “四九哥,不用买东西给我,存在起来利滚利吧,顺便,把我的钱也送去给公子存起来。”

    这就给公子多拉拢了一个存户。虽然也不敢讲公子在坑人,但四九想来想去,也不确定这算好事还是坏事。

    这就是“倍增”的魅力所在,不仅仅四九,包括杨守威大将军也影响到了他的那个圈子,听说,正在有一笔更大的资金要通过杨守威的手寻找“出路”。

    无奈的在于小张最近忙着害人,甚至没规划怎么花钱。

    信誉是不能丢的,这些资金一但进来就有成本,分别是保管维护成本,以及利息成本。

    同时大宋虽然宽松,但对于这些真有相关条例,不妙的是这一口叶梦得管,他就是户部相关司局的老大。

    居于这些多方面原因,张子文再次拒绝了杨守威方面的大笔资金,不过,四九影响过来的散户倒是不拒绝,他们各种人的三亲六戚,三贯五贯的,来者不拒,都让他们送去账房拿收据。

    已找杨管家沟通过,他会增加一个会计岗位,专门设立张子文的小金库。这类银钱进出就用张子文的名誉。

    因为张康国放话了:决计不和败家子牵连上。否则老张当心自己的俸禄都给倒贴了进去。

    杨管家是很传统的人,对此比较担心,觉得这像是分家的节奏。于是去找张母反应情况,这能说个啥啊,张母就会说“幺儿开窍了,永远是对的,老张头的脑壳有问题”。

    好吧这也难为她了。以前败家子整天去账房偷东西,买成一些没用的蟋蟀回来她也不管,何况现在是源源不断的收钱进来……

    老张相爷一口气把步军司快抓空了,围绕这个中心有无尽的事要善后处理,无数官僚间的幺蛾子要协调。

    也真的捅出了骇人听闻的大问题!

    来自枢密院的消息:步军司名册上近一千匹军马,一百多口神臂弩不知去向,对不上号!

    如果仅仅是经费和马料被偷梁换柱那就算了。但极度缺马的大宋,现在有一千军马不知道去向,已经非常严重!

    尤其大杀器神臂弩有一百多口无法对上号,听说现在连蔡京都被吓得心惊肉跳了!之前还有点责怪张康国做事太粗糙,但现在蔡京在中书门下怒掀桌子,扬言但凡沾染这事的人一个不能放过。

    事情不那么严重的时候是可以通知皇帝的,甚至可以找机会说点张康国的坏话。

    但既然事情到了这个层面,东西两府宰相相互通气后一致决定,暂不汇报,以免吓到皇帝。经验不足又年轻气盛的皇帝一但被吓到,很容易在这个节骨眼一意孤行的惹出更大的乱子。

    这是两府宰相的共识!

    因被步军司大新闻吓到,导致即将外放知海州的宋乔年、调转公文临时被吏部尚书赵挺之扣下。

    有分歧的地方在于是否抓捕宋乔年?又以什么名誉抓捕,眼下仍旧没有说法。

    听说为了这事,赵挺之在中堂和蔡京吵的上房揭瓦,虽然没过度到打架,但原本就有些心病的两人,因这事而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无奈赵挺之没权利抓捕宋乔年,最多只能在皇帝介入前、死扛住吏部调度公文不松手,暂时把宋乔年困在京城走不了。

    刑部是靠不住的,宋乔年有出身,刑部对这类人没有治权。事实上大宋的最高司法和检查机构不是大理寺和刑部,而是御史台。

    但宋乔年是蔡京的亲家,谁也不知道他老宋的猫腻有多深,和蔡家捆绑有多深?

    现在没有更多的消息和证据,弹劾宋乔年的纰漏,拿掉他的中枢职务倒是没毛病。因为说白了国朝不欠谁一个官位,拿掉不就拿掉了。宰相都可以罢免,极端情况皇帝都可以开除,又有谁个官僚能上不能下?

    问题在于,步军司的大新闻出来后,事已经敏感到天际。宋乔年执掌京畿房正好也是管这一口子的,眼下若再启弹劾程序,宋乔年就不是罢免那么小的后果。

    既然后果太大,暂时又没有实锤,万一他老宋和蔡京真的捆绑过深,对御史台来说就打在钢板上了。

    御史台并不特殊,他们和中书门下是相互制衡的。因为谏司在蔡京手里,这机构存在的意义就是专门弹劾御史台的,也就实际成为了控制御史台的工具。

    总之现在的朝廷各方弄的有点骑虎难下,相互投鼠忌器。

    有的人骂蔡京,说他做事不果断,坏了体制。

    有的骂张康国,说老张头瞎几把没原则乱搞,结果搞出个烫手的芋头来后又接不住。

    御史台更是哭瞎,现在骂他们的人最多。

    就因副监察御史张克公嘴皮一翻攻击宋乔年,才惹出的这么多乱子。

    御史台的中丞大人现在鼻子大了压着嘴,启动弹劾宋乔年程序根本不是御史台的决定好吧。是张康国那祸害怂恿出来的,而在御史同僚们看来,张克公又是个带有喷子属性的二百五,弹劾宋乔年这样级别的人,他竟是张口就来,都不经过御史台的研究和决定?

    但中丞大人不想承认控制不了下属,也不想和风头强劲的张康国作对。更不想在走到这步时来否定张克公,因为若这样操作,本已经存在感不足的御史台往后必定更加酱油。

    现在张康国摆明了要搞死这一系人,赢面不能说没有。一但老张头赢了,既然是张克公这喷子起的头,也就等于御史台总体立功,面对压力不折腰。

    基于这些思考,御史台面对非议时表示:拒绝发表评论,拒不收回副监察御史张克公的弹劾。

    大抵意思就是:老子们弹劾宋乔年是有原因的,不是喷子行为,是客观,理性,中立,经过全体御史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集体决定,代表了御史台整体意志。

    就这样,三机构三宰相一起被不明觉厉的文人、尤其太学生们黑出翔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