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就知道这么多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子文微笑道,“童贯是蔡京的人,又是皇帝亲信,还是此战名誉总管。高永年若朝中没人,他有几个脑袋敢不听童贯的,答案还用猜?”

    张康国又捻着胡须少顷:“难道反倒要老夫抬举童贯?阉货领兵已为我朝之耻,可惜官家任性谁也扭不过。童贯在那战场上不闯祸就是功劳,怎能再让他露脸立功?”

    张子文道,“身为宰臣,这节骨眼上不能奖励人处罚人,只能奖励行为处罚行为。如果您真的关心大宋,便果断发文怒斥高永年,命其陈兵京玉关一线不可冒进。高永年部只要不冒进,哪怕军力不足,不能真的切断西夏对青塘援助,不过有陶节夫部在东线虎视眈眈的当下,西夏就多半不敢伸手了。这和差人在街上巡逻,窃贼哪怕有能力偷窃,也会低调些一样的道理。”

    “否则真引出西夏骑兵,高永年不论是谁的心腹都没用,您是枢密使,青塘会战若失利一定是您的脸最黑。压住高永年是帮理不帮亲的公正形象。童贯若真定鼎了青塘,其实也是大宋枢密使于国、于民、于皇的交代……我以为你们知道这事的。”

    听到这里,唐恪被震的傻傻的。

    张康国无比懵逼,这难道是传说中的祥瑞开窍?或者一朝悟道?

    张子文再道,“不能优柔寡断,选择童贯之策没毛病。与此同时,不能完全让蔡京和童贯占尽便宜。”

    “此话又怎讲?”张康国楞了楞。

    张子文道,“目测恪叔述职后的去留问题现在有点骑虎难下了吧。童贯是蔡京的人,还是蔡京将来笼络官家的一步棋。所以老蔡现在需要让童贯获得最大功劳来凸显名声。这正好,老爹直接去老蔡府故意谈不拢的样子说‘堂堂文人,为啥要让阉人出风头’。蔡京很大可能就暗示说‘唐恪出任河东转运使,换取童贯能全面指挥西北,你张枢密觉得成不’?”

    “说到这步就成交,关于阉人嘚瑟的事以后再说。总之河东转运使承担了一半陶节夫部后勤,若让恪叔这样有勇有谋之士坐镇河东转运司,则国朝北方形势会更安全这毫无疑问,那么银州迟早划入我大宋版图。这其中有得有失,但身为枢密使,为大宋定鼎了青塘和银州,扭转了西北战略形势,还要考虑啥。”

    “……”

    唐恪和张康国也不知道他怎会有如此多的精辟歪理。

    “暂时就知道这么多了。你们大人聊吧,我去看看那个猫怎么了。”

    张子文适可而止的溜走了……

    此番书房隆中对还是有点小成就感的,他们听还是不听管不了那么了,根据历史以及全部认知,张子文已经对国朝宰相做出了最有利于国的建言。

    有国才有家,这群人哪怕是群棒槌,张子文也希望他们打赢这场对大宋至关重要的战争。这同样是安全感的一环,因为张子文正式移民宋了。

    想着这些,打个哈欠进入了梦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