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离濠州淮河乘船抒胸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武从出神儿的状态恢复过来,道:“李大哥,咱们去码头寻个船,晚上就能到泗州了。”

    李忠踌躇道:“船费又要教兄弟坏钞,心里十分过意不去。”

    朱武轻描淡写道:“不值什么。到了泗州,找到李俊哥哥寻觅的好差事,不就什么都有了。哥哥有一身本事,找到识货的人,还怕不前程似锦?”

    李忠点点头,心下感激,对这个比自己年轻五六岁的小朋友更是刮目相看。

    不多时,来到城北,但见淮河之上伫立着一座壮观的货运码头,上百条大小船只停靠在码头旁边,船弦上画着各色商家字号,小雨天也不妨碍货物在船和码头之间搬上搬下,浑身黝黑、肌肉精壮的水手淋着细雨,身手矫健,在摇晃的船上身形稳健、如履平地,充满着随水波律动的阳刚之美。

    旁边有个小的客运码头,几条小船在等客。

    朱武打开缚在腰间的褡裢,找出碎银,付了三百文船资——泗州就在濠州下游,两州相邻,船资还算公道——两人通过岸边的木板踏上能容纳二三十人的小船。

    朱武有心看看两岸风光,就坐在船尾,船中部是搭着棚子能遮阳避雨的船仓,此时已是坐满了同行的旅人。

    有道是“车头船尾”,车的头部和船的尾部最稳,不易头晕,李忠常在江湖厮混,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便陪朱武盘坐在船尾铺着油布的船板上,等待开船。

    “船家,还有位置不?”岸上一个干瘦的后生尖着嗓子喊道。

    立在船头的船老大往船舱里望了望,回应道:“舱里满了,只能坐船头,要上就上,马上开船!”

    “不妨事,有个空地儿就成。”也不见怎么作势,干瘦后生“突”的一声,跳到离岸边一丈有余的船上,稳稳落在船头,船身都不见晃动。

    习武出身的朱武和李忠对视一眼,眼神儿里均是赞叹这后生好身手。

    要知武艺主要分为力量型、速度型、技巧型,力量型讲究一个“猛”字,所谓“一力降十会”;速度型讲究一个“快”字,所谓“唯快不破”;技巧型讲究一个“静”字,所谓“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另外还有一个敏捷型,先天力量不足的人,往往在敏捷方面却有非常天赋,正所谓“上帝关上门,却在别处开了一扇窗”。

    古往今来,有名的刺客、军谍都来无影去无踪,是敏捷型武艺的代表人物。

    这轻身功夫是敏捷型武艺的基本功,轻身功夫的高低决定了敏捷型武艺可以达到的上限。

    干瘦后生这手轻功,显示他走的是敏捷型路线。

    后生刚坐下,船就开了。

    常言道“行商坐贾”,两淮、两江、两浙诸路客商最多,不乏富人,但是靠生意买卖积攒下的财富,大多是靠在路途上的辛苦赚来的。

    正如朱武、李忠所在的这一船,几乎都是生意人,为了打发这一整天水上旅程的无聊时光,在船上相互攀谈的大多是生意经和商业信息。

    李忠行走江湖见多识广,把些江湖上的有趣见闻说给朱武听,不但朱武听得津津有味,周围的旅客也都被他的言语所吸引,掀起一阵阵笑声和惊叹。

    雨停了,天色晴朗起来,两岸风景如诗如画,淮河上此起彼伏地响起了船歌,朱武自从离开家门,终于有了难得的好心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