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带柿求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秀面庞被秋风吹得有些僵硬,纵使见到了这位也许能让自己保命的公皙先生,少年努力了半响,也只是挤出了一个略显僵硬的笑容。

    看着少年身上的单薄衣衫,带路的稚嫩书童瞬间便明白了过来,原来少年并不是吊线风,只是被这秋风寒了身子。

    虽然如此,少年依旧伸出微微颤抖的双手,将手中的柿子向中年儒士递去,同时行了一个稽礼。

    中年儒士一时间没有接过柿子,少年也始终保持着微颤的双手。

    沉默良久,儒士长叹一声,开口道:“天命不可违!”

    少年波澜不惊的眸子终于掀起了一丝波动,平静道:“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山野小子岂敢妄谈梦想,少年只想争一争这口气,若是先生觉得为难,少年便去争一炷香。”

    中年儒士淡淡的看了一眼少年,接过柿子,放在桌上,抬起手将桌上那壶留有余温的茶水递给了少年。

    少年虽然心底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但也知道眼下的自己再不来口热乎的明日恐怕便起不了床,接过茶壶向自己的嘴中倒去,宛如牛饮。

    儒士开始慢条斯理的剥起了那颗金黄色的柿子,“既有家,何故至此?不甘?心中有气?还是心中有魔?”

    补丁少年轻轻放下茶壶,深吸一口气道:“太祖皇帝四十而立,四千军马杀得草原无王庭,以落寇之身开创一代先河,立下泱泱大周,在那五十年内,天下皆为大周而匍匐,而今眼下,少年不过想多活一些时日,先生觉得,这很难吗?”

    儒士动作微顿,缓缓说道:“不难。人各有命,这便是你的命。这个天下,禄禄之辈不知几何,你一出生便站在了别人的顶点,还有何不满?”

    补丁少年苦笑道:“先生莫非是在羞辱我?虽然小子家世还算过得去,但也不过勘堪饱腹,手上的三千笔墨也不过是小子寒夜苦读,求门所至。”

    中年儒士微微一愣,这才注意到少年身上的补丁衣衫。

    沉默小会儿,不见任何动作,儒士手中的柿子一分为三,递了一块给少年,递了一块给书童,剩下的一块进了中年人的腹中。

    “烨生,取笔墨来。”儒士站起身来,将双手放置在秋雨之中,清洗掉手上的柿子皮屑。

    书童面色微喜,想着又能见到先生的笔下功夫,屁颠屁颠的小跑进了内屋。

    儒士认真的打量了一番少年,平静道:“少年郎何名何姓?”

    补丁少年慎重道:“姓徐,名长生。”

    闻言,这位号称易东居士的儒家先贤哑然失笑,似自言自语道:“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若是命丧路途,切莫怨天尤人。”

    三年的风餐露宿早已让少年明白这个道理,“少年无书读,却有路可行,天大的情分,若再怨天尤人,那就真的有些不知好歹了。”

    名为烨生的稚嫩书童早已返回,碍于先生的言语,一时没有将手里的四宝端上,直到儒士轻轻颔首,这才将文房四宝整齐的摆在桌上。

    中年儒士看了看少年,指着笔架说道:“选一只?”

    补丁少年微微颔首,双眼在笔架之上略过,这笔架之上的毛笔总共六只,皆是上等的豪毛,虽然品质不一,但却完全具备上等毛笔的特性,尖、齐、圆、健等四德韵味面面俱到。

    少年的目光最终还是落在了那居于末尾的兼豪之笔,兼豪又称刚柔并济之笔,由两种及以上的毫毛组成,这只兼豪则是由狼羊两豪和制而成,并且狼豪居多,刚意更胜于柔意。

    儒士轻轻的取下这只来自于草原王庭的珍贵兼豪,待得墨汁在书童的小手之下变得均匀,儒士这才提笔。

    怀中大龙从笔出。

    一个刚劲的‘争’字停留在宣纸的中央,笔势变得略微柔润,又在争字的下面写下了‘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十二个小字,只是上面的争字太过于霸道,下面的小字也就略显阴柔,合起来却犹如点睛之笔,刚柔并济缺一不可,犹如这兼豪本身的韵味印在了宣纸之上。

    落上款,公皙季次。

    落下款,徐长生。

    二指红印重重摁下,易东居士印现其上。

    中年儒士似乎有些疲惫,连宣纸都不愿意收起来,稚嫩书童主动上前,将墨汁吹干,细心卷好宣纸,拿出一根红色丝带,小心捆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