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鉴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光辉是琴艺大家,专门收集古琴古筝,爱好弹琴,也有弹的一手好琴。他看王雅琴艺不错,就收她做弟子,能继续弹琴,王雅自然很高兴,拿着钱,跑到医院看她父亲去了。

    安雄把白清请到自己的包间,“今天我们是来评古董的,也没有准备菜肴,两位不要介意啊。”安雄陪笑道。

    “安老不要客气,我们在下面已经吃完了”安雄是古董收集大师,在圈子里也小有名气,五十多岁,鉴宝无数,从未看走眼。白清被他请进包厢感觉荣幸至极,自然很客气。严珂完全是看热闹的。

    “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白清。”

    “你懂古董吗?”

    “看过一点古籍也了解过一点,但是也不是太多。”白清谦虚的说道。

    包间里还有几个老人都是安雄的朋友“既然这样也可以聊的下去。”

    “安徽啊,把东西拿过来吧让大伙瞅瞅。”安雄招呼宋老板。

    宋老板点了点头,然后从外面拿出一个长方形木质盒子,打开盒子里面装的是一个卷轴。

    “今天请大家看看这幅字帖。”宋老板戴着手套,缓缓的拿出卷轴,慢慢的从上面打开卷轴,整个过程很专业,害怕伤害了东西。

    “各位长眼吧。”宋老板站在一边。

    安雄先看,“这是……”

    “王羲之的《十七贴》”安雄认了出来。

    其他人也凑了过来,有的人拿出了放大镜。

    “这是真品啊”

    “王羲之的草书。”

    有的人已经认定了是王羲之真品,但安雄却不以为然。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内容是他所写的尺牍。因卷有“十七”字故名。《十七帖》墨迹已佚,仅有摹刻本传世。《十七帖》草书,前人评为“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也有人认为帖中字带有波挑的笔势,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这正表明他善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独具风范的草书体势。”

    不愧是大家,白清心里赞叹道,一看就能说出来。

    众人纷纷点头,“难道这是假的?”

    “这只是临摹的,看这个落款,米蒂。”

    “是米蒂的作品啊。他可是临摹大家,他临摹的东西也是非常像的。”

    几个人经过讨论确定了这是你蒂的作品,“米蒂的时代距离这里也有好几百年了,这是他的作品价格也不能低。”安雄说道。

    白清凑了过去,给大家都泼了一盆凉水。

    “我看这幅字帖是假的,并不是米蒂大师的作品。”

    “哦?你说说。”安雄饶有兴趣的看着白清,心想,这小子到底有什么本事。

    “那我就斗胆发言了”

    米芾作书讲究“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笔笔率意,却从不大意。没有现代人不临帖却有妄胆的盲目自信,而是恪守笔笔有来处的虔诚。这一点,几千年来,无人超越。

    他临摹的十七帖,力求每一笔与晋人仿佛,无一笔荒诞与草率。

    十七帖在他的笔下,行气十足,动如流水,王羲之的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