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喧闹街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公子,宫中的内侍大多都是走的正途。”

    “正途?”

    “是,所谓正途,就是说如果有自愿将孩子送往宫的百姓,就要先去当地官府进行报备,在得到批准后,这个人的名字会被送往礼部登记造册。等什么时候宫里缺人了,再由宫内的钦差与礼部堂官一同遴选,只有被选中了才能进宫。”

    徐应元眼睛向四周扫了扫才压低了声音继续说道:“奴婢进宫就是走的这个路子。”

    “那这个私白。。。。。。”崇祯抬头看了看那个仍在传出哭嚎声的胡同。

    “唉。。。。。。”徐应元轻轻的叹了口气说道:“虽然从太祖开始就定有律法,禁止民间的私阉。可是,总有一些人贪图宫中的衣食无忧,也。。。。。。”

    “也看中你们手中的权利?”崇祯皱着眉问道。

    徐应元咧着嘴苦笑了笑说道:“公子说的是。不过主要还是大明皇家恩重,总会给那些私阉的人一条活路,所以民间私阉之事便始终难以禁绝。”徐应元说到这里想那个胡同瞟了一眼说道:“这里应该是一处专门阉割孩子的私白住处,可能是动刀时出了事故,孩子没了。”

    “徐应元,你知道现在有多少私阉的人?”

    “这个奴婢不知,不过我听说天启元年就有两万多自宫的人跪在礼部衙门前请求进宫。奴婢想着,现在应该比那时还要多一些吧。”

    “这么多?”崇祯有些惊愕的瞪大了眼睛。

    “公子,现在宫里宫外光在名录上的内侍差不多就有近十万人。”

    “十万!”

    “是啊,就奴婢所知,光在南海子的净军就有两三万人。”

    崇祯看了看面前的徐应元,又看了看那条胡同,不禁摇头叹了一口气。看起来,大明帝国之所以灭亡,恐怕不仅仅是自己之前想到的那些,在后世看到的那些。

    这个老大帝国不仅有着内忧外患,就连它的精神也已经颓废了。

    想一想,这个原本有着注重香火传承的风俗,有着虽千万人吾独往矣的精神,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匹夫一怒血溅三尺的脾性的民族。现在尽然会有如此多的人为了权利财富,放弃了人的尊严。

    难怪十几年后,满清只用了几万族人,就将偌大的明帝国踩在了脚底下,让它变成了没有脊梁奴才。

    自己即使能延续大明帝国的生命,但如果不能重新立找回这个民族的性格,恐怕用不了多久,这个国家依旧会沉沦下去,依旧会懒散的倒在地上。。。。。。

    崇祯长长的呼出一口气,低低的声音说道:“走吧。”而后,抬起腿便向前走去。徐应元和孙祖寿相互看了看,连忙紧随在后。

    然而,就在几个人刚刚走过人群背后之时,一声凄厉的尖叫猛地传来,随后便听到有一个人大声的叫道:“杀人了,杀人了。”

    崇祯那原本变得有些沉重的脚步,猛地停了下来。他紧皱着眉头看着那条胡同说道:“走,去看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