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前思后想(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小就进宫的王体乾自认为对这些朱姓皇帝的德行也知之甚详。所以,当他听到面前的这个年轻的小皇上,同自己说想要改科举制度时,他就觉得眼前一黑,全身的汗毛都炸了起来。他不仅知道这件事的困难程度,他也明白这件事会牵扯到多少人。如果这件事要是出了什么纰漏,外庭的那些个文臣绝对不会让皇帝舒服了。按自己在宫中这些年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朱家皇帝的秉性,他们绝不会自己扛着这件事,绝对会推出一个‘蒙蔽’了圣上的奸佞,承担全部责任。而自己。。。。。。恐怕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

    可是,小皇帝既然和自己说了,而且为了这件事还专门去了‘弹子房’那处阴山背后的地方将自己赦了出来,那么这件事自己就不可能躲得开了。如果自己此时哼哼唧唧的耍滑头,恐怕很快自己就要重新回到那个阴冷的院子去玩泥球了,而且很有可能会一直玩到死。

    想明白了自己的处境,王体乾便将调动了自己所有的心智,去完善皇帝的想法,没过几天原本花白的头发变得雪白。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之后,王体乾给崇祯出了几个主意。

    首先不能取消通过八股文这种方式考出的进士。不仅不能取消还要加恩将这些进士的地位提的高高的。但是可以将名额尽量的减少。这样做的好处,一则满足的那些文人求虚名的愿望,也堵住了说皇帝不尊重读书人的嘴。二则减少名额,增加了难度,将大批的人员驱赶出进士科。

    其次,开明法明算两科给那些考不进进士科的人新的出路。王体乾告诉崇祯,只要可以做官,能改变身份,那些个考生们就会趋之若鹜。慢慢的除了某些对儒家经典和八股文极有信心的人外,大部分的考生都会将注意力放在新开的那两科上。而随着考这两科的人的增加,研究法律和算学的人就会变多。相对应的读死书背八股的人就会变少。用不了几年,废除八股就能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王体乾在崇祯提出众多考试科目中,选择明法明算这两科,给的解释是:首先,这两科在唐朝时就有算是回复古制,受到的抵触会少很多。其次,大多数的读书人对这两项都有所涉及,不会出现,因为会的人太少而引发大部分人的不满。再者,根据大明的现状,通晓律法的官员对于稳定社会平息民怨都会有好处,而知晓算学对财税收支民生管理也有所益处。

    。。。。。。

    养心殿中,崇祯看似稳稳的坐在书案之后等待着几名大臣的回答,但其实此时的他,心中正在不停的打着鼓。

    这次毕竟是崇祯登基以来做出的第一次重大变革。王体乾也一再提醒崇祯,在推行之前一定要取得到重臣们的支持。否者,不仅推行的圣旨很有可能会变成一纸空文,甚至就连刚刚建立起来的威信都会受到伤害。崇祯也明白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崇祯和王体乾两个人费尽心力的编排了很久,才确定下来这一套的表演和说辞。此时,能做的也就是,等着大臣们的反应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