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时过境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次回到京城的自己,还能为陛下为大明做些什么?在自己的辅佐之下,那个曾是自己学生的皇帝,会给着风雨摇曳中的大明江山带来什么?

    孙承宗呆呆的望着那座城楼,心中的思绪也如这漫天风雪般纷乱。就在孙承宗心潮起伏之时,跟随他多年的亲兵驱马来到他的身边,施礼后大声的回到“恩帅,好了,咱们此时可以进城了。”

    “嗯。”孙承宗应了一声,伸出手抚了一下颌下挂着冰霜的蓬乱胡须。他抬头再次望了一眼那巍峨的城门,低声的喝了一句“入城!”

    。。。。。。

    腊月二十三,本是民间祭灶神的日子。这一天也被人们称作是小年、谢灶或是灶王节。

    祭灶的风俗由来已久,据传在周代时便已经成为习俗。“祭灶”最早又叫“纪灶”,本是纪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由于火的使用,人们才由茹毛饮血过渡到吃熟食,喝开水,文明才得以继续。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对灶神的祭祀都是十分虔诚。

    不过,到了晋朝时期,这种风俗却变得愈加平民化了。原本被祭奠的“先灶者”也已变成一尊,被玉皇大帝亲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民间简称“灶王爷”或“灶君司命”。这尊被上天派到各家的神明,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人们看作是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各家各户就会在灶王像前供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据说,这四样中只有糖果是给神仙吃的,而后三样则是给灶君骑得的那匹马准备的。

    每家在简单的祭祀之后,就会将旧的灶君神像烧掉,百姓们称作送灶,到了除夕之时,又会买来新灶王画像供上,谓之迎灶。而就在这一迎一送间,灶君就已完成了‘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重任。

    在大明宫廷中,同样也有着这位神仙的位置。不过宫廷中的祭灶并不是选在“二十三糖瓜粘”这一天,而是选在了第二天的也就是腊月二十四。在这一天,皇宫之中要制作各样点心来供奉灶神。而且从这天开始,在乾清宫丹墀内,要在白天燃放花炮。宫里还会搭建鳌山灯,如遇皇帝到此处,便燃放“大号”花炮,以示隆重。

    由于今年大行皇帝殡天,所以几日之前,徐应元这养心殿的主管太监就到崇祯面前请旨,询问要如何办理。崇祯当时还真是犹豫了半天,他既想见识见识大明宫中祭灶的热闹,又担心违背了礼法让大臣看笑话。最终,他下旨宫中一切的祭祀如常,而所有的庆祝全部取消。

    二十四日从一早起,崇祯皇帝就好奇这场古代的祭祀活动会是什么样?不过由于祭祀有时间上的要求,所以在时间到来之前,崇祯还要老老实实坐在养心殿中批改奏折。

    在几天之前,由朝中大臣庭推的上来的几个人选中,除了钱谦益外,就没有一个崇祯有印象的。所以,崇祯也就随意的从那名单中了选了杨景辰,钱龙锡,来宗道,李标四个人,然后再加上留任的黄立极,总算是在内阁凑齐了五个人。不过五个人中钱龙锡还在原籍,所以这几天内阁只有四个人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