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保命之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而就在这四个人在密室之中苦思冥想之时,京城中还有一个人,也正抓着自己的头发拼命的想着。这个人就是那个在火中加柴的国子监司业朱三骏。

    当弹劾陆万龄的消息传出之后,最感到震惊的就是这件事的当事者之一朱三骏。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他根本就没写过这种东西!他也不知道这个消息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可是就他正准备上疏皇上,希望皇上查明此事之时,皇帝的旨意就已经下了,那个陆万龄被抓进了大牢。

    朱三骏听到这个消息被吓得心惊胆战,因为他和陆万龄的关系绝不止师生这么简单。当初在陆万龄提议将魏忠贤的生祠移入国子监,与孔子并尊时。原先的国子司业林焊认为这事简直是荒唐之极,干脆称病辞官了。那时就是朱三俊代陆万龄上奏说:“上公之功,在禹之下,孟子之上。”

    所以说,在陆万龄干的那事中差不有一半是朱三俊帮着干的。现在朱三俊再上本弹劾陆万龄,连朱三俊自己都觉得这是无耻小人所为。虽然朱三俊为了权势不在乎是不是小人,但是他知道一点,那就是做小人不能做到明面上。否者,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都会离你远远地,而且到了一定的时候都会不遗余力的踩你一脚。

    朱三俊在薅掉了大把头发之后,终于想清楚了,自己根本就没写过这份奏折,一定是有人冒充自己的笔迹,栽赃陷害。那两天,他跟疯了似的一天接一天的去通政司解释,一本又一本的上疏和皇帝解释,一趟连一趟的去官员家和同僚解释。

    可是没过几天,朱三俊就放弃了这些努力,因为他在所有人的眼中都看到了越来越深的两个字--“小人”,他瞬间就明白了,他已经被打上了小人的印记,现在,那件事是他做的也是他做的,不是他做的也是他做的了。越解释小人之名在众人心中便留得越深。在想明白这些之后,他站在府门外大哭三声,而后将大门一关,踏踏实实的在家装死。

    然而,朱三俊四处解释的事,不过只是纷乱朝堂中的一个小插曲,根本就没引起多少人的主意。此时,大家都已将主意了集中到了九千岁魏忠贤的身上,看他会做出什么反应。

    果然,没过几天吏科给事中陈尔翼便上本要求严辑东林余孽。而后江西巡抚杨邦宪突然上奏,要求给魏忠贤再修生祠。紧接着,又有几个巡抚同时上奏请立新祠。

    结果,崇祯皇帝虽然没有同意去抓捕东林余孽,但也没批评那些上书的巡抚,不仅没批评还对下旨对魏忠贤温言夸奖了一番,甚至下旨封赏不少的阉党中人。一时之间,朝堂中那股紧张的气氛为之一松,似乎大明朝堂又回到了天启皇帝在位之时。

    就当大家认为这场风波已经结束之时,吏科给事中陈尔翼突然再次上疏大骂杨所修,而后又有御史上疏弹劾朱三俊。很快崇祯皇帝便传下旨意驳斥了陈尔翼,却将朱三俊除籍免职。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