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原来如此(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退一步讲,哪怕此事最终不成,我等东林一脉也可为朝中留一口正气,在青史之上留一个美名。”

    看着钱龙锡激昂的样子,李标皱了皱眉,不过他没再说什么,之是微微垂下了视线。

    钱龙锡见李标的样子,挺了挺腰身,对坐在一旁的范景文使了个眼色。

    范景文微微点点头,对还在思索周府那些人的表现都代表着什么的钱谦益说道:“牧斋公,万岁建迅捷司,不经内阁科道而直发圣旨,此事非同小可,我等身为清流绝不能视之不见。”

    钱谦益抬起头神情凝重:“你们所说的这些。。。。。某自然清楚。可是。。。。。。”

    这时,一直坐在一旁的方孔炤也开口说道:“牧斋公,你是东林领袖,自应知我东林之志。再者,想我大明在洪武十八年就曾颁《皇明祖训》。太祖高皇帝亲自作“序”称:‘朕观自古国家建立法制,皆在始受命之君。当时法已定,人已守,是以恩威加于海内,民用平康。盖其创业之初,备尝艰辛,阅人既多,历事亦熟。比之生长深宫之主,未谙世故,及僻处山林之士,自矜己长者,甚相远矣。……故以所见所行,与群臣定为国法。……盖自平武昌以来,即议定著律令,损益更改,不计遍数。经今十年,始得成就。颁而行之,民渐知禁。至于开导后人,复为《祖训》一编,立为家法。……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牧斋公,观万岁此举,怕是已经有了违背祖训之嫌吧。”

    “嗯。潜夫说的是。”范景文接着说道,“先帝年纪轻轻便龙行殡天,将大明这份基业传于当今。当今万岁虽然聪明仁孝,但毕竟年岁尚青,在潜邸之中又以清静无为为念。想万岁骤登大宝,难免于政务会稍有生疏。我等正可以由此事,而向万岁表明我等之心,让万岁知晓我等心中的治国大道,开大明万世太平的之志。”

    “不仅如此。万岁登基之后,虽然将一些受阉党迫害的仁人志士召回朝堂,但在万岁的身边却多是奸佞的小人。”钱龙锡说道这看了李标一眼,“借此机会,我们也要将一些只知迎奉,却置天下社稷于不顾的小人,清出朝堂。”

    钱谦益看着说话的几个人,心中已然明了这些人的目的。治国大道,维护祖制这些不能说没有,但绝不是全部甚至都不是主要目的。通过这件事集合人心加强对新皇帝的控制才是最终的目的。当然,将一些阻碍东林众正临朝的异类清除出朝堂也是目的之一。

    钱谦益沉吟了良久,最终猛一咬牙,抬头问道:“要怎么做?”

    “自然是联络朝中正直之臣犯颜直谏,请天子收回成命,紧守祖制。”钱龙锡轻轻的拍了一下身下座椅的扶手朗声说道。而后他看着钱谦益继续说道:“受之兄,你所管理的那大明报,这段时间在京中乃至天下读书人中广为流传,声望颇隆。而且你又是文学泰斗,如果能在那大明报上发几篇文章,必然能让天下有识之士明白我等之心。你看如何?”

    钱谦益抬起头看着面前的钱龙锡慢慢的点了点头。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