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4(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垂珠笑道:“嗣晋王生下王子长生后,我跟着长史去赠礼,瞧着气色很好,年初暂时接手了宗正寺的事宜。添了长孙,晋王也不再各地跑动了,经常在王宅宴乐,就为向人炫耀孙儿。至于宋王确实见得少了,大王去年在御前提出要改税法,宋王本就主理户部事宜,如今更是忙得三天两头见不到人。我偶尔外出,都能撞见曾孺人出入王宅,他那样不爱出门的人都出去了,可见宋王忙碌,有些宴饮都得叫曾孺人去支应了。”

    秦王去年提出的改税法尚且在统计全国田地、人口,预计明年才能初步实施,吏部与户部的人手都被抽调出来,忙得脚不点地,衙门内整日整日都是算盘声响。田地也就罢了,总归田在地上,总有能看见的时候,可人是把不准的,流民算不算?野人算不算?行商走贩是按籍贯还是按所在地?

    只要开始统计就有无数的问题冒出来,人口与税赋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紧密联系的,也关乎官员的政绩。而今改税,预备将人口、田地、赋税揉到一处去,里头的门道多得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饶是姬宴平也累得够呛,户部衙署内气氛紧张到吓人。这半年里,姬宴平是一天也没闲过,皇帝看不过去,让她住到内宫同明殿免得每日掐着宫门上钥的时辰早出晚归。反倒是提出这件事的姬无拂落在最清闲的刑部衙门里,还有空翘着腿惦记着去哪里玩儿。

    姬无拂当初抱着一腔意气,将心里话一股脑说了,实际上并没有考虑过具体实施过程的繁琐。听完垂珠的话,姬无拂心虚地移开目光,说:“忙点好啊,祈阿姊和长生康健我就放心了,算算年纪晋王也五十有三了,在家多修养修养也是好的。”

    相伴十八载,垂珠对姬无拂的情绪把握实在精准,从善如流地转移话题,发出建议:“前年大王令人制水车与纺纱木工,月前已经有所得,大王要去看看么?”

    “那就去看看吧。”姬无拂也不指望能一口吃个胖子,但只要有心,科技总是会进步的。

    在棉花出现之前,纺纱多用麻,通过纺车麻成纱,再并把纱绕在筒管,纺麻的脚踏纺车有五个锭子。但棉花不如麻拉的长,工匠精心地改良纺车,也只能放三、四个锭子,手摇的则放两个。

    秦王府内有水流,于是工匠也向姬无拂演示了水转的大纺车。纺车全长约三丈,高一丈,在临流处安置水车,水车连轴带动纺车转动,车锭数有达三十二锭的,但只能用于麻和蚕丝,每日可纺麻纱百斤。

    工匠演示完,小心翼翼道:“大王此前送来的图纸略微简易了些,妾等暂时只能做成这般。要用水车纺棉,工序繁琐,可能要耗费更多时日,水车或许要到数十丈,与此纺麻车截然不同。”

    天上的红日走过大半旅途,垂在西边向大地落霞,木制的水车印上朦胧红纱。黄昏即将来临,姬无拂已经提前望见了来日的曙光。

    姬无拂手搭在木柱上,脸上笑容逐渐扩大,向聚集在此的六十余人承诺:“明日……不,今夜便开府库,一人赐十黄金,为首三人赐百黄金,其余人赐百金。接下来就想办法让水上纺车也能纺棉纱,如果能成,我便向圣上请功,为你们赐官封爵,保你们名垂青史。”

    第265章

    财帛二字就说明了, 绢布本就是“钱”的一种,铜钱不足,绢布是可以当钱花的。如果麻布和棉布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布的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