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 策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祸根,朝中吵了十几二十年,从内阁吵到六部,一直到萧绍登基,都没得到解决。

    每个王朝到了中后期,贪腐都是一大问题,大乾承袭前朝传统,百姓赋税上交的是物品,即种田的上交粮食,织布的上交丝绸,而朝廷很难监控每人每亩的产量,就很难划定税收。

    当时有个做法,称之为“踢斛”,规定上交一斛米,收税的官员拿到斛,挨个踢一脚,漏出的米粮便不算在内,归税官私人所有,要百姓补满,层层盘剥下来,数额惊人。

    事实上他登基前,皇兄也曾出手治理,但中途夭折,并未取得结果。

    萧绍微微眯了眯眼,将纸笔推给戚晏,笑道:“小探花,这课业你来帮我写,给我看看你有几斤几两。”

    前世宋太傅总夸戚晏是不世之才,可惜萧绍一点没看见,戚晏就成了世人口诛笔伐的九千岁。

    戚晏敛眉:“……不敢。”

    萧绍硬把笔塞给他:“叫你写就写。”

    戚晏一顿(),旋即收下了?[()]?『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他迟疑片刻,提笔悬腕。

    萧绍并不看他,转身和元裕斗起蛐蛐来,等他回来,戚晏已经吹干了笔墨。

    他将草稿放在萧绍案头,垂眸跪了回去。

    萧绍拿起来一看,落笔匆忙,字迹潦草,内容也是平平无奇,歌功颂德的狗屁话,这玩意呈上去别说探花,连三甲倒数都够呛。

    这不该是戚晏的水平。

    萧绍笑了声,忽然抖开了书册。

    他们每人书案上都压着七八十来册书,是上课要用的经史子集,萧绍从来不翻,但宋太傅龟毛的很,回回下课都要整理好了,才背手离去。

    戚晏呼吸一顿,肉眼可见的紧张。

    他身体紧绷,并不敢抬眼看萧绍,捏着书案的手指却越收越紧,手背崩出几根青筋,到最后,连唇都失了血色。

    萧绍觉着有趣,刻意一本本慢慢翻,戚晏越绷越紧,越崩越紧,到最后,他从最下头一本书里翻出了另外一张纸。

    也是课业的答案。

    以戚晏的书写速度,不该如此潦草,而宋太傅也不会给他们这群草包留这种刁难问题,果然,宋太傅问的根本不是萧绍等人,他是在借萧绍的笔,问他的得意门生,戚晏。

    萧绍抖开宣纸,随意看去,见那上头写着:“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

    他挑起眉头。

    前世他皇兄的改革,和这纸上写的,居然有八九分相似。

    既然交粮食不方便统计,容易层层盘剥,便改为银两,而其中的关节通要,也在极短的篇幅内一一罗列,毫不夸张的说,他皇兄政策的精华,尽数浓缩于此,甚至一些之前没有考量的遗漏也补全大半,只是时间紧张,很多细节没有提及。

    那时萧绍还在封地,却也听说了皇城的事,随着国库日益空虚,官民矛盾激烈,改革迫在眉睫,朝中吵吵嚷嚷了许多时日,他皇兄忽然拿出了一封策论,要内阁讨论。

    这策论不知作者,不知来处,有大臣讯问,他皇兄就说是有感上天,在梦中梦见了神仙,神仙教授的。

    萧绍嗤之以鼻。

    现在看来,莫非这策论的作者……

    想到此处,他抬眼看了戚晏一眼。

    戚晏依旧敛眸低目,半个字都不说。

    做了宦官,他没法上书策论,满腹文采抱负无处施展,偏偏他皇兄好大喜功,刚好揽了功劳,将策论独占,当个万世称颂的圣明君主,至于戚晏,一个身体残缺的腌臜玩意儿,要名声有什么用?

    现在宋太傅问了,戚晏便写了,即使策论注定无法属他的名字,只要他的所思所学能稍稍利于社稷,那也是好的。

    至于作者是谁,不重要了。

    萧绍越想越觉得有可能,打量戚晏的视线便带了三分审视,他信手把玩着书册,又居高临下,无端显露出前世的帝王威仪来。

    戚晏微微闭目,后退一步,撩袍跪下了:“奴才有罪。”

    萧绍收敛视线:“你有何罪?”

    戚晏一咬牙,萧绍这两天的态度他心知肚明,主子和他不对付,自然要明里暗里的挑刺,他不敢怠慢,只得往重里说:“妄议朝政,欺瞒主上……”

    白纸黑字,就是妄议朝政,写了两张课业却只给一张,便是欺瞒,桩桩件件,抵赖不得。

    萧绍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照你说,这罪该如何罚?”

    “……”

    戚晏攥紧衣摆,语调却平平:“杖二十。”

    萧绍一哂。

    他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戚晏,将他从头看到尾,从眼尾的泪痣看到素白的脖颈,又看到他重病未愈的面容,“二十,你扛的住?”

    “……”

    宫廷的庭杖可不是开玩笑的东西,一棍下去伤及皮肉,两棍就可见血,二十棍将人打死的也比比皆是。

    萧绍将那纸团吧团吧塞回书里:“起来吧,写的什么玩意儿,看也不看懂,莫名其妙的,让宋老头收拾。”

    说着,他往后敲了敲桌子,呼朋引伴道:“元裕,走,和小爷捉鸭子去。”!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