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么都面上带笑,比一生气就冷脸的先帝爷还要令人胆战心惊。

    对于此等变化,张廷玉等天子近臣感触最深。

    张廷玉是三朝老臣,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之后就入值南书房成为天子近臣,之后三朝简在帝心,乃是朝中最德高望重的老臣。

    他是雍正皇帝留给当今圣上的辅政大臣,在皇帝是皇子的时候还担任他在上书房的老师,自认为对刚登基的皇帝非常了解,结果还是托大了。

    也是,这位是雍正爷的儿子,还曾在康熙爷身边养过一段时间,理政手段肯定不会差。

    即便刚登基的时候有些青涩,等他过了手忙脚乱的阶段也很快就会游刃有余。

    这才过了多久,已经开始敲打他们这些老臣了。

    圣驾出发来圆明园之前,皇帝特意召他和鄂尔泰进宫议事,说是想效仿古代“三老五更”礼,将德高望重的耄耋老臣赡养在宫里来彰显他的孝悌之心。

    鄂尔泰那个憨憨以为皇上在对他们施恩,傻不愣登的回了一句,“谢主隆恩。”

    也不想想皇宫是什么地方,皇子长大了都得搬出去,是他们这些外人能住的吗?

    他们这边敢答应,皇上那边立刻就能在心里记他们个倚老卖老。

    有鄂尔泰“珠玉在前”,吓的张廷玉连夜写了篇折子历数利弊犯颜直谏,整篇看下来就一个意思,“皇上,老臣反对。”

    当臣子难,当英明皇帝的臣子更难,本朝几代帝王都有励精图治的心,当臣子的可不敢去拔老虎须。

    朝堂上皇帝和朝臣在进行看不见摸不着的拉扯,朝堂外依旧热热闹闹。

    本朝初年满汉分住,内城按位置分给旗人,汉人全部移居外城,为了不让旗人耽于享乐,戏院、茶园、妓院等场所也准许开在城外。

    刚入关那些年还能根据住在哪儿来区分满人汉人归属哪旗,几十上百年下来,哪儿繁华哪儿人多,满人有住外城的,汉人也有住内城的。

    享受是人的天性,戏院、茶园只能开在城外,他们就去城外享受,山不来就我我还不能就山?

    前门又叫正阳门,是内城的南城门,北边是内城南边是外城,好吃的好玩的都在外城,本朝初年还把东城的灯市挪到了这边,几十年下来前门大街愈发繁华。

    这边的店铺寸土寸金,能开下去的都有绝活儿。

    茶馆的常客最近多了点谈资,街上悄无声息开了家叫无名记的新店,好像一夜之间忽然出现一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挂上的牌匾,等他们注意到的时候店铺已经开了好几天。

    也没见有人进去过,这店能活下去吗?

    店铺二楼,弘曕发出和路人一样的质疑,“五哥,都没有客人进来,东西能卖出去吗?”

    和亲王不着急,摇头晃脑回道,“时候未到,莫急莫急。”

    小豆丁愁眉苦脸的叹了口气,算了,反正和亲王府有钱,折腾就折腾吧,大不了最后穷到没钱吃饭去宫里乞讨,反正丢脸的不是他。

    和亲王神神秘秘的不解释,打定主意要给小老弟一个惊喜。

    现在冷清没关系,过几天不冷清就行,他这些天宗室宴席场场不落可不是白忙活的。

    顺治爷当年不让旗人与民争利是正确的,尤其是宗室王亲,一旦他们开始大肆圈钱,民间的商贾根本扛不住。

    其实禁也禁不住,旗人和当官的不许经商,他们可以让府上的包衣奴才出面经营,前门大街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