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射”之艺,这韘是控弦之时戴于大拇指之上,用来防止手指被弓弦拉伤之防护道具,赵国孩童满一岁之时便会佩戴此物,以寄托长辈祈愿他们“能骑善射”之意。(1)

    九月初八是明赫的出生之日,这是姜姬前些日子特意命匠人偷偷打制的,算是一份她执着的念想吧,她捧着玉韘喃喃道,“吾儿既非灾星,想来秦王便不会杀他了...”

    赵国亡不亡,是君王与朝臣要操心的事,关她一个后宫妇人何事?她只想自己的孩子能在秦国活下去。

    若他能在生辰日吃上一碗饱饭,她便很满足了。

    想到这里,姜姬眼中涌起深深的仇恨——

    ()    原来(),是天师之胡言?()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是相国之昏计,才害得我与我儿永世不得相见!

    ...

    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也正因天师与郭开那次阴差阳错的占卜和计谋,明赫才能如愿以偿成为秦王嬴政的小宝贝,得到了父王与兄姊们无尽的爱。

    农历九月二十三,明赫迎来一场盛大的周岁生辰宴,这也是秦国王宫百年来,唯一一场为孩童足日而办的生辰宴。

    究其缘由,并非历任秦王不重视礼仪,而是这一时期,人们并无庆贺生辰的习俗。

    春秋之时并无户籍管理,许多人甚至根本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哪一日出生的,只约摸知道个年头。

    直到秦献公开创“为户籍相伍”,华夏历史才有了最早的户籍制度,但户籍是不登记年龄生辰的。

    到了战国,贵族阶层开始有意识地记住孩子的生辰,譬如屈原所言“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但这时期,列国依然遵循周礼,以身高为标准来判断百姓的年龄,“七尺谓年二十,六尺谓年十五”。

    要等到魏晋时期,才在江南地区兴起生辰习俗。(2)

    故而,眼下达官显贵往来之时,虽常有“祝寿、献酒、献金”之举,却并非庆祝生辰,而是类似后世看到君王就喊“皇上万岁”之意,随时随地传达一份人们对“万寿无疆”的祝福。(3)

    正因如此,在一场筵席所耗甚大、无比珍贵的眼下,列国除了君王可设寿宴,并不会再为他人举办。

    但在嬴政心中,明赫并非寻常孩童,他的到来,为大秦带来太多无可估量的贡献,他不但让今日之秦国愈发富强,还让自己有机会及早修正秦法之弊端,将秦国从悬崖之上拉回正道。

    故而,无论是出于感恩仙人的公心,还是他对小崽私心里的偏宠,都想给这孩子破例风光大办。

    只有如此之殊遇,方能让小崽在成长的岁月里,避免遇到不长眼之人、拿他并非秦王亲子一事,说些闲言碎语伤了孩子的心。

    为给明赫收集万民之祈福,他今日还以小崽的名义,给秦国境内每户人家,皆发了黍米两斗、精盐两斛。

    黍米也就罢了,盐在列国皆是价值高昂之物,秦国如今按明赫提供的制盐之法,各地以数道卤池过滤,盐再无半分苦涩之味,食物愈发美味,如此一来,百姓对盐的消耗亦稍微大了起来,今日因九公子生辰而能举国得盐,着实算得上普天同庆了,可见老父亲之用心良苦。

    夜幕时分如约而至,设宴的六英宫挂满了藩国献来的随侯珠,华美的宫殿被衬得亮如白日,欢快的击缶声中,华阳太后与宫中女眷寒暄着走来,大臣们依次捧着礼物入座,宫人亦鱼贯而入摆设酒具餐盘,如今秦国宴会之上亦是高桌高椅,倒省却了众人的跪坐之苦。

    在大巫以蓍草占出吉时后,身穿佩绶玄衣纁裳、头戴通天冠的嬴政,便满面含笑抱着一身繁复黑红新衣的明赫上殿。

    同样身穿礼袍的扶苏和弟妹们,跟笑眯眯来到殿中,举着手中涂

    ()    成五色的桃木,围成一个圈且歌且舞,“君曰卜尔,如月之恒,图禹钩象,日夕供养...”(4)()

    这是西周之时流传下来的诸侯祈福礼仪,初时,人们以犀牛角所制“酒杯”举于头顶高歌,再配之以巫师热烈的驱邪舞,以示万寿无疆、百邪莫近之意,但在扶苏几个以“自家兄姊祈福心意更诚”的强烈要求下,嬴政便同意这流程由他们来进行。

    ?本作者江南知微提醒您《穿成大秦福星崽被读心了》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今天的明赫,正矜持地笑出八颗牙齿看着他们,按他如今孩童之身的本能冲动,真恨不得张牙舞爪地呲溜爬下去参与。

    可今日是父王精心为他筹备的生辰宴,他可不能搞砸了,所以,今日他必须克制自己乖乖的。

    等会,他还有一个惊喜要送给父王呢...

    祈福仪式结束后,嬴政以父亲的身份,笑着起身表达了对众人表的感谢之情,满殿之人便齐齐举起玉尊高声祝酒,接着,在华阳太后等亲眷纷纷送上礼物后,朝臣以官职最高的隗状开始,依次献上自己准备的生辰礼。

    这时节,祝寿所献之礼多为黄金,但少部分知晓明赫“仙童”身份的大臣们,都不愿以黄金敷衍,很是认真地下了一番功夫制作礼物——

    隗状送的,是一块寓意吉祥的玉佩;

    王绾送的,是一支以黄金为杆的毛笔;

    李斯送的,是一颗雕刻精美的黄金仙桃;

    王翦送的,是他亲手所雕的黄金老虎:

    蒙恬送的,是他亲手制作的黄金小弓...

    待大伙送完礼物后,桓猗才请罪离殿,从丹墀处拖来一个麻袋上前,喜笑颜开道,“王上,臣为九公子打了一把金锁...”

    说着,哗啦从麻袋里,拎起一把沉甸甸的金锁,明赫立刻瞪圆了眼睛和嘴巴——好家伙,这锁...至少得有一两百斤重吧!

    明赫不知道的是,对嬴政一片赤诚的桓猗,既感激他为君王带来如此多助力,又隐隐担心在这稚子多早夭的时代,这副血肉之躯养不住九公子的仙魄,便遮遮掩掩请教了巫师,得知可用“长生寄名锁”驱灾除邪安魂,便命人打了这把金锁。

    自然,按桓猗的性子,他认为这锁打得越大,明赫的寿元便越稳固,在他的再三添金之下下,最后工坊就打出来了这么一把大锁...

    要知道,这时节送礼之黄金,并非掺铜之“青铜”金,而是眼下纯度最高的货币黄金,仅这把锁,就足足耗费了桓猗南征北战攒下的半数身家,可见他此番送礼心意之诚。

    大臣们俱是震惊不已,怪不得桓将军方才非要拖着麻袋进宫,原来他竟喜爱九公子至此!

    嬴政只看一眼便揣测出桓猗的心思,颇有几分感动——小崽当日之心声,让桓猗从李牧手中逃出性命,如今也算得是冥冥的缘分了。

    如此将近一个时辰过去,随着君王一声令下,激昂的缶乐变成了轻缓的琴乐,愉快的用餐饮酒环节开始了,一时众人推杯换盏,言笑晏晏。

    小寿星明赫坐在父王怀中,不再如往常那般行“手抓胡塞大礼”,而是乖巧地张嘴等喂,装得十分斯文。

    殿下许多不明就里的大臣,看着英姿俊逸的君王和玉雪可爱的孩童,真是越看越觉得二人颇有父子之相,不由悄悄揣测着:莫非,九公子实则是王上宫外之沧海遗珠?

    眼下,既然连生辰都没什么人过,更遑论仪式感十足的“抓周”,那也是魏晋时期才会出现的习俗。

    但明赫今日已经非常高兴了,父王为他举办了这么隆重的宴会,是因为他满一岁了,父王很爱他!

    想到这里,他圆乎乎的脸上现出一丝狡黠的笑容,嘿嘿,满了一岁的我,终于可以送个惊喜给父王了!今天,我要让大臣们羡慕父王、羡慕得嗷嗷叫!

    做出眼下这个决定,也是他与系统商量的结果,随着他日渐长大,肯定会接触到更多人,难保不会在言谈间、不经意流露出不符孩童行为的蛛丝马迹。

    与其令人生疑再去设法化解,不如一开始就打造一个“早慧神童”的人设,这样一来,以后行事就便利许多。

    于是,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先是可爱地仰头亲了一下嬴政。

    然后,脆生生地喊出悄悄苦练许久的发音,“父王父王,我爱父王!”!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