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照着书籍准备查找植物种属时开口:“学名瓶尔草,瓶尔小草科。”

    学生桑沈在心内卧槽了声名不虚传:“谢谢老师。”

    一行学生基本都是华国top5里面的植科顶尖学生,平时辨认植物都基本只能辨认出70%,而且只能辨认到属,要仔细记下特征,回来查检索表才能确定到种,就这,都已经是万里挑一的水准了。

    而且这个前提还必须是在自己所熟悉的细分领域,比如伞科、桑科、叶木科,毕竟植物种类太多,又一直在变化,变化中又衍生出无数的变种,实在繁杂。

    过年时有个亲戚拿着根野菜拽着桑沈就问“你学植物是不是能认出所有的植物,来这个植物是什么你说说。”

    桑沈:……

    他当时切实体会到了那种“欸你学计算机的?那你来给我修个电脑吧”的那种操蛋感。

    但是除了一个人,面前的王老师。

    他随便瞥一眼就能精确到种,而且还能拔起萝卜带起泥,附赠你这种植物的特征、分布地区、生长状态、分类处理依据、国家保护植物名录等级等知识点。

    因此王老别名,行走的植科全书。

    原先是在植科学生里流传,后面火出圈还上过热搜。

    王老先生反正坐着也无聊,顺便也把另外几个植物也给认了,认完了看到周围孩子们面上流露出卧槽好牛逼,也隐隐满足了他老奇怪的小虚荣心。

    他心情一好,又给学生们讲解了这几种植物的变种,以及以这几种植物为例,延申出了凤岭山气候和地理特征而造就的植物种群特征。

    王老随便一讲,同学们听得入了迷,手里那渺小的植物瞬间更绿了一些。

    虽然平时没少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植物,但只有野外考察才是真正的上课。

    平时在课本图表上看到的植物,此刻突然变得鲜活起来。

    王老讲罢,欸了声,皱眉道:“你们的理论是最丰富的,这我相信你

    们是不会出错的,但是实践才是唯一的真理,你们要记准,平时多出来走走,实地考察才是最好的学习。”

    王老的话震耳发聩,围成一圈的学生纷纷点了点头:“明白了老师。”

    王老点点头,挥挥手吩咐他们继续,自己站起身来走远了。

    凤岭山的风景非常好,王老年轻时来过考察一趟。

    当时二十五六的年纪,意气风发的年纪,有精力有力气有脑子有理想,现在年纪已经六七十了,精力力气脑子都没了,理想也变成了遗憾。

    作为毕生献给植物的人,他最大的遗憾,就是华国的山河上,终究没能布满璀璨的植物。

    那些在国家植物名录里现存不到几株的植物、那些只在图片里、科普里看过,却从未出现,已经灭绝的植物。

    他隔几个月就闲不住非要出去,去翻山越河、跋山涉水,为的就是能再寻找到他们的踪迹。

    但是他这一辈子献声在这件事上,仅仅也就找寻到了几种珍稀植物的痕迹,这让他的努力显得非常渺小。

    而且最致命的是,这些植物生长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根本不能移植,更别说成规模的栽种,这代表着,这些植物也面临着灭绝。

    他现在已经七老八十了,年轻时还有可能实现的愿望,如今却是完全不可能了。

    兴许是风太大,王老望着苍天悠悠叹了口气,缓缓的闭上湿润的眼眶。

    片刻后他长舒一口气,睁开眼摇摇头准备走回去。

    就在这时,他的脑海突然听见了一个声音:

    “穿越直播预约系统为您服务,请问您是否预约今晚的穿越直播,穿越直播开放名额为100人。”

    “为方便观众做出选择,系统将会提前告知观众本次穿越内容和地点。”

    “穿越地点:邈山(2000年前版);事件:收集珍稀、灭绝、以及上古传说植物。”

    “请观众在五分钟内做出选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