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旁的苏轼却神神秘秘冲他勾了勾手指头。

    苏辙走过去道:“六哥,有事吗?”

    苏轼拽着他直往另一间屋子走,走了进去,只见桌上摆着两碗黑乎乎的汤药。

    他神神秘秘道:“……这是寺庙高僧熬制出的补药,说是喝了能够延年益寿,叫人更加聪明,八郎,快喝吧。”

    他做贼心虚,端起自己跟前那碗黑芝麻糊一饮而尽,将另一碗补药递给苏辙,催促道:“八郎,你快喝吧。”

    苏辙:???

    他并没有伸手去接的意思:“六哥,这些东西也能相信吗?”

    “是药三分毒,喝多了没有好处的。”

    “至于什么延年益寿的汤药,这些都是骗人的,以后你也别喝了。”

    苏轼嘴角的笑容一滞,强撑道:“我喝都喝了,喝完了你才说这些?”

    “不行,我都喝了,你也得喝!”

    苏辙只觉得他这六哥是越来越不讲道理,懒得理他,转身就走:“六哥,又不是我要你喝的,是你自己要喝的。”

    “我先回去了,你若是喜欢喝,将我这一碗汤药也留给你喝好了……”

    苏辙走的是毫不留情。

    接下来几日里,不管是在寺庙,还是回去苏家,苏轼就差每日追着苏辙喂他喝补药。

    殊不知,苏轼越是如此,苏辙就越是怀疑,说什么都不肯喝。

    苏轼急的哟,可谓一夜夜睡不着觉。

    程氏瞧见,也跟着担心。

    程氏原想着委婉与王弗说一说这件事,可她转而一想,她这个当婆婆的与媳妇说这些好像不太好。

    她思来想去,便想到了史宛。

    王弗与史宛虽是妯娌,但两人皆是性子好的,整日相处下来,不说像亲姊妹,却也成了闺中密友。

    这一日,程氏便找到了史宛,寒暄几句后这才开口道:“……按理说有些话是不该与你这个当弟媳的说,可我也是没有办法,你去劝劝王氏,要她莫要不高兴,这等事六郎多喝几天药就好了。”

    史宛:???

    她早几日就听说苏辙说苏轼整日追着他喝药一事,敢情喝的不是延年益寿的汤药,而是十全大补药?

    若非当着程氏的面,她就要笑出声来:“娘,放心,我定会好好劝劝六嫂的。”

    等着回去之后,她就将这件事说与苏辙听了。

    乍然听到这事儿,苏辙面上的惊愕之色比史宛好不了多少,呢喃道:

    ()    “我是说这几日六哥怪怪的,原来是因为这事儿,真是难为他了……”

    他是万万没想到苏轼为了保全他的名声,竟连自己的名声都不要了。

    史宛笑的眼泪都出来了:“幸好你先前与我说过六哥不对劲一事,若是我不知情,莽莽撞撞跑到六嫂跟前说这些,六嫂肯定会误会了,保不齐他们夫妻两个因为这件事还会大吵一架,哈哈哈,真是太好笑了!”

    苏辙也是哭笑不得。

    他看着史宛没有说话。

    自他们两人成亲后,史宛吃得好睡得好凡事不操心,个子长高了不少,脸上身上也长了些肉,比从前好看了些。

    史宛被他盯的心里直发毛,道:“你看着我做什么?”

    只是她的话还没说完,苏辙就凑了上来。

    两人唇对唇。

    齿对齿。

    心跳微微加速,可谁都没有反感的感觉。

    史宛并不是这世道害羞的女子,索性顺势攀上了苏辙的颈脖。

    接下来的事情,则是顺理成章。

    两人初次圆房虽有几分曲折,但苏辙却是个很温柔耐心之人,并没有让史宛有半点不舒服。

    到了最后,苏辙握着史宛的手,低声道:“……子嗣一事,我觉得还是不必操之过急,你年纪尚小,就怕生产时会有危险,你的肚子你做主,你想什么时候生就什么时候生。”

    “先前孙翁翁在的时候也催促过我生孩子,我与他说我们两人皆不想这样早养孩子,孙翁翁临走之前留下了一副避子的汤药,对身体并无半点损伤。”

    史宛是万万没想到苏辙一文弱书生体力竟这样好。

    她累倒在苏辙怀里,呢喃道:“好……”

    ***

    翌日一早。

    苏辙起身之后就去找苏轼了。

    苏轼如今给他灌补药不成,又开始学起程氏拜起佛来。

    他找到苏轼时,苏轼正跪在小佛堂,双手合十,十分虔诚:“……佛祖,我弟弟八郎心地良善,勤奋好学,您可不能这样对他,还请您看在他一生没做坏事的份上,保佑他吧!”

    “他从小到大,模样也好,还是才学也好,皆样样拔尖,您总不能叫他到了史氏跟前抬不起头,更是断子绝孙吧?”

    苏辙嘴角含笑,喊了他一声:“六哥!”

    苏轼被他吓的一个激灵,忙站起身来:“八郎,你怎么来了?”

    “你,你什么时候来的?可是听到了些什么?”

    说着,他更是看向小佛堂外的来福,扬声道:“来福,你可是忘了我方才与你说的话?不是说谁都不能进来吗……”

    苏辙拍了拍他的肩膀,开口就道:“六哥,我昨夜与宛娘圆房了。”

    苏轼:???

    他眼睛瞪的很大,声音中透着难以自遏的喜气:“真的?定是我这几天吃斋念佛,日日佛祖跟前祈福,佛祖见我诚心,所以开了眼!”

    说着说着,他就意识到

    不对劲:“八郎(),你怎么知道……”

    苏辙扫了他一眼?[()]?『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笑道:“旁人都说你聪明过人,可我们是亲兄弟,旁人看不出你的心思,难道我也看不出吗?”

    他原想给苏轼解释一二,可他转而一想,以苏轼的性子,定会连连追问他先前为何不与史宛圆房,他们又为何不想早早生孩子,索性道:“你说得对。”

    “定是你的诚心感动了上苍,我的病已经好了!”

    苏轼满脸都是笑:“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苏辙也跟着他一起笑了起来。

    故而接下来的每一天,苏轼笑的嘴角恨不得咧到了耳后根,别提多开心。

    程氏瞧见,悬着的一颗心这才微微放了下来。

    她打开自己的库房,从里头找出两支宝石金钗送给两个媳妇。

    史宛收到金钗时是连连推辞,直当程氏误会了:“……娘,我还没来得及找六嫂说起这事儿了,哪里能收您的东西?”

    她也是识货的,见这金钗上面的花纹繁琐精细,宝石足足有大拇指甲盖大小,知道这金簪难得。

    程氏却道:“长者赐不可辞,我送给你的东西,你收下就是,反正我的东西百年之后都是你们几人的。”

    说着,她微微笑道:“这金簪是我出嫁时你们外祖父给我的,只有两支,每每我想念他时就会拿出来看看。”

    “他老人家已故去多年,我想,这样好的东西应该拿出来才是,若他老人家在天有灵,知道他送的东西你们喜欢,他也会高兴的。”

    “你们放心,八娘虽没有这支金簪,但当初你们外祖父一起打的还有个金项圈,我到时候将那金项圈送给她就是了。”

    对于三个孩子,她一向一视同仁,甚至因苏八娘不在身边,还会更偏疼苏八娘一些。

    史宛听闻这话,这才将金簪收了起来:“多谢娘。”

    没两日,就到了除夕。

    说起来,这是苏家来汴京之后过的最热闹的一个春节。

    所有人围在一起吃团年饭,满满当当,竟将桌子坐满了。

    苏洵也好,程氏也罢,皆是面上含笑。

    特别是程氏,笑道:“等着下次六郎一家再回来,只怕就要给几个孩子单独开一桌,就该这样热热闹闹的才好。”

    王弗是莞尔一笑,低声道:“既然娘说起这事儿,那我就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我好像又有了身孕。”

    程氏一怔,面上笑意更甚。

    前几日她还因为苏轼不能人道一事忧心忡忡,如今就听到了这样大的好消息,连声道:“好,好,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史宛连声与王弗道喜,更是担起席间照顾她的重任来。

    苏辙也是举起酒杯与苏轼道:“六哥,恭喜啦!”

    “你不久的将来又要喜添麟儿,可得稳重些,不能再像从前一样莽莽撞撞。”

    苏轼想起那几碗浪费的补药,只觉得惋惜,更是连连道:“八郎,你就放心好了!”

    他下意识朝史宛方向扫了一眼,觉得身为兄长,督促弟弟与弟妹早点育有子嗣一事是刻不容缓,心中更是忍不住沾沾自喜起来。

    幸好他在前几日已写信去了眉州。

    请孙神医帮着调配一些助孕的药方。

    他这弟妹身子康健,一看就是个好生养的,到时候给迈哥儿添十个八个弟弟妹妹应该是不在话下的。

    苏辙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最后眼神落在史宛面上,微微皱眉道:“六哥,你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这一刻,他觉得有些后悔。

    可别苏轼真当自己的决心感动上苍,开始乐此不疲操心他们夫妻两个之间的事情吧?

    苏轼是狡黠一笑,道:“没什么。”

    “八郎啊,你有秘密,我也是有秘密的。”

    “有些事情,你以后就知道了,我这个当哥哥的难道还会害你不成?”!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