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一想到这里,他更是微微叹了口气,道:“八郎,要是我和你一样生病就好了,这样起码能歇上几日。”

    “原先我还担心师傅每日只教我们半日,我们每日所学及不上旁人,但如今看来,却是我想错了。”

    “师傅每日所教授的半日抵得上旁人学的五日有余,偏偏他还觉得我学得慢,学的不用心。”

    聪明如苏轼,说起这话来是满脸委屈:“八郎,你是不知道,你不许我晚上挑灯夜读,说这样坏眼睛,我却是到了半夜都还躺在床上背书。”

    “不光如此,在梦里我都还在背书……”

    他是委屈。

    真的委屈。

    他长到这么大,谁不夸他聪明过人?

    可他都这样用功,郭夫子还嫌他不用心。

    郭夫子倒是没直说,每每看向他就是一副“你怎么这样笨”的眼神,更是直截了当说起他还要再努力些,这简直是杀人诛心啊!

    苏辙笑着安慰他道:“六哥,再过几日我的病就好了,到时候咱们一起念书。”

    “有我与你一起作伴,师傅就不会盯着你一个人了。”

    苏轼点点头,已是眼中含泪:“对,咱们兄弟两人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可得早点好起来。”

    对他来说,苏辙日日养病已成了享福。

    苏辙就算每日养病,却依旧养的不安生,从苏轼每日诉说委屈中也知道郭夫子思维跳脱,极其聪明,连聪明如苏轼念起书来都觉得吃力,更别说他。

    自己有几斤几两,他还是有数的。

    论聪明,他及不上苏轼。

    但读书是要讲究方法,光靠着死记硬背却是太累了点。

    苏辙每日躺在床上闲着也是闲着,索性就将硬壳纸裁成巴掌大小的纸张,更是将这小纸张交给了苏轼,教他道:“六哥,若是你遇上什么晦涩难懂的内容,就抄在这纸上。”

    “随身携带,闲来无事就拿出来看一看。”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有些东西你今日觉得难,不必一直钻牛角尖,这样整个人也累得很,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师傅一样天资过人,事事都与别人比,实在太累了点,白天吃不好,夜里睡不好,第二天又怎能用心念书?”

    “有些内容今日不懂,明日不懂,多看几遍,多参透几遍,兴许过几日就懂了。”

    “读书讲究顺势而为,就像翁翁说的,揠苗助长可不是什么好事。”

    若换成从前,苏轼定会拒绝,毕竟他就是那种不将一个问题弄明白就睡不着觉的人。

    但短短几日下来,他已被郭夫子摧残的不成样子,他好不容易将一个问题连夜弄明白,不曾想翌日郭夫子又丢给他几个问题……

    学不完,真的学不完!

    他点点头,无奈称好:“八郎,还是你聪明。”

    又过了七八日,苏辙的病彻底好了。

    他便开始与苏轼一起接受苏轼的摧残,

    刚上课,他就再次见识到郭夫子的厉害,寻常夫子授课是拿着书一页页讲,但郭夫子却是心中自有沟壑,不拿书,也不拿笔,光靠着他的脑子和嘴,前一刻还在讲这篇文章,下一刻思路一转,又说起了别的文章,主打一个我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

    也不能说他所授内容毫无关联,那也是有关联的,可问题就在于很多他觉得理所应当的内容,落在苏辙与苏轼耳朵里则是晦涩难懂。

    不过半个时辰,苏辙就觉得脑袋如浆糊一般,压根理不清楚。

    苏轼提笔唰唰记笔记的同时,还不忘与苏辙来眼神交流,仿佛在说:“八郎,我没说错吧,师傅讲课真的很难!”

    片刻犹豫之后,他就举手示意打断了郭夫子的话:“师傅,这里我听不懂,您能再讲一遍吗?”

    “我们兄弟两人年纪尚小,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太难了些。”

    郭夫子虽觉得这问题简单,但见两个徒弟皆是一脸懵,却还是耐着性子讲了一遍。

    接下来的日子,苏辙时常举手发问。

    用他的话来说,不懂就问可不是丑事,他们师徒之间不必讲究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不懂装懂才是丑事。

    郭夫子觉得他的话很是在理,因他发问太多,以至于每每讲到略深奥的问题,郭夫子会主动停下来问他们听懂了没有。

    如此一来,苏辙与苏轼两人只觉得轻松不少。

    刚过腊八,郭夫子就说天气太冷,要他们早日归家。

    当然,郭夫子的理由找的倒是还挺好听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读万卷却比不上出去走走看看。”

    “你们走的路多了,看的风景多了,对书中内容定有另外一番见解。”

    从前苏轼多勤奋上进的一好孩子啊,如今听说要放假归家,嘴角的笑却是怎么都藏不住,连声到:“师傅说的是。”

    等着一出门,他的嘴角更是笑的咧到了耳后根去了:“师傅这话说的好听,只怕他是觉得天气冷,嫌每日晌午过后起床还早了些,却还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师傅嘴上更是说什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么冷的天,他不是整日赖在被窝里就是烫了酒喝,连院子大门都不愿意出,竟要我们出去走走看看,真是好狠的心呐!”

    他因开心过头,竟连郭夫子跟在他们身后一并走出来都未察觉。

    苏辙微微咳嗽一声。

    正在兴头上的苏轼却还没反应过来,直道:“八郎,你怎么了?”

    “怎么又咳嗽起来?不会又染上风寒了吧……”

    这话还没说完,他就见到苏辙冲自己努努嘴,他转身一看,却见郭夫子脸色沉沉站在他们身后。

    苏轼心中暗道不好,忙道:“师傅,您别

    生气,我,我是开玩笑的。”

    说着,他更是拽着苏辙的手跑的飞快,生怕自己慢上一步,就被郭夫子拦下来。

    郭夫子看他们兄弟两个离去的背影,没好气道:“哼,两个小崽子,竟敢背着我说我的坏话!”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苏轼这话是一点没说错,天气太冷了,起床可真难啊!

    可他又觉得他师傅的权威不可挑战,索性便要青山去苏家走一趟:“……与那两个小崽子说一声,回家休息也是不能懈怠,将我这些日子所授功课琢磨透彻,明年元宵节回来之后我可是要好好考问他们的,若是谁答不上来,严惩不贷。”

    他严惩的法子与旁的夫子不一样。

    寻常学生不听话,旁的夫子要么是罚站,要么是打手板。

    可郭夫子惩罚方式却是叫他们看自己吃好吃的,有一次苏轼妄图浑水摸鱼,郭夫子便吩咐青山从杏花楼叫了一桌席面回来,他与苏辙,青山等人是大快朵颐,只准苏轼在一旁啃炊饼。

    如此还不算,接下来几日里,苏轼都只能吃馒头。

    吃的苏轼是眼冒金星,夜里做梦都在吃肉。

    不过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有用的法子就是好法子,这一招对苏轼来说是极其受用的。

    至于惩罚苏辙的法子,郭夫子还没想出来,毕竟就苏辙那性子,郭夫子只有满意的份儿L,可从未想过要如何责罚他。

    ***

    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高高兴兴回家去,程氏却是吓了一跳。

    因两个儿L子都在书院念书的关系,因儿L子的师傅不大着调的关系,她对眉州大大小小的书院都很是上心,如今微微皱眉道:“……我可是听说青城书院可是除夕前一日才放假了,足足比你们迟上半个多月!”

    苏辙笑着道:“娘,您放心好啦,读书可不是讲究谁花的时间多,而是要看谁学的知识多,谁学的内容更透彻。”

    “我倒是觉得早早放假挺好的,正好这些日子我们将师傅教的内容学通学透。”

    要知道,如今他那小册子已是厚厚一摞,得好好消化消化才是。

    程氏叮嘱两个孩子还是要多注意身子的话之后,便去忙自己的事。

    如今将近年关,纱縠行生意好得很,她与苏洵皆忙的抽不开身。

    苏辙去罗家看过苏元娘与小外甥后,就继续将自己关在书房念书。

    一日不曾懈怠。

    便是几次苏轼前来找他,邀他出门去逛逛,都遭到了他的拒绝。

    他知道,苏轼哪里是闲着没事儿L邀自己出门?不过是想要自己请他吃东西罢了!

    这一日,天气难得放晴。

    苏辙索性找到在书房打盹的苏轼,开口就道:“六哥,你不是老早就想说想要出去逛逛吗?走吧!”

    苏轼一愣,迟疑道:“不去。”

    别看他年纪不大,气性却不小,二日前苏辙拒绝他一起出门的请求后,他就对天发誓以后再也不与苏辙一块出门,如今是想也不想就道:“我才不去了,我要在家看书。”

    二日前,苏辙与他说了差不多的话。

    苏辙是哭笑不得,道:“六哥,请你吃一个肉夹馍,你去不去?”

    苏轼眼前一亮,装模作样道:“既然你诚心邀我一起,那我就去吧。”

    半个时辰之后,苏轼就啃着肉夹馍道:“八郎,你今日出门做什么?”

    “平素你可是个不喜欢出门的性子,不会就为了请我吃肉夹馍吧?若真的如此,咱们出来一趟不容易,你再给我买一包糖霜玉蜂儿L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