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点心的苏轼都跟着叫嚷起来:“好啊,要八郎跟着我一块启蒙。”

    “到时候八郎不听话,不好好念书,我就罚他写大字!”

    他话里话外的意思皆要报压岁钱之仇。

    苏辙是小脸一垮。

    在念书方面,他与苏老太爷想的一样。

    他年纪尚小,正是养身子的时候,毕竟搁在后世,他这个年纪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如今就要他开始读书认字,实在残忍。

    苏洵却道:“今日慎之前来,我正好想要问问他关于天庆观北极院一事。”

    “我想将六郎送去天庆观念书。”

    “我打算参加明年的春闱,再没有时间给六郎与八郎启蒙了。”

    慎之正是罗二郎的字。

    苏辙想着自己不必早早启蒙,先是面上一喜。

    可他想着历史上的苏洵屡次不中,一直到死都没能考取进士功名,又是面上神色一黯。

    相较于别的朝代,宋朝这个进士录取率还是挺高的,仁宗天圣五年录取比率大概是“十取其二”,以至于并不是所有进士都有官可做的,甚至还有冗官这一情况。

    不仅有冗官,甚至还有冗兵、冗费的情况,实在是因北宋经济繁荣,百姓众多,据说北宋的老百姓大约有亿人。

    话说回来,前世的苏辙看到史书上的苏洵屡次不中,在两个儿子高中后伤感写下“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这话时之觉得苏洵真惨,如今只觉得苏洵更惨。

    历史上的他好歹还官居副宰相,可他那便宜爹爹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风头不如两个儿子不说,教出来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他一辈子却与进士无缘,想着只觉得苏洵更惨了。

    一时间,他看向苏洵的目光很是担忧。

    苏轼嘴巴一瘪,刚要说话。

    谁知道程氏一个眼神扫过来,他就乖乖闭嘴。

    苏老太爷想着幼子已准备几年,不由道:“明年的春闱,你可有把握?”

    苏洵直道:“不敢说有十足把握,大概也有□□成的。”

    苏老太爷等人是高兴不已。

    唯有苏辙笑不出来。

    唉。

    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啊!

    一行人正说着话,秦婆子就笑着进来道:“……大姑娘回来了。”

    很快罗慎之就带着苏元娘走了进来,罗慎之今日穿着一身石青色圆领襕衫,虽比不得成亲之日气宇轩昂,但远比茶楼所见气派许多,衬的他温润沉稳。

    王氏与程氏交换了个眼神。

    这般颜色鲜亮的衣裳,一看就是苏元娘为罗慎之选的。

    而罗慎之也愿意听苏元娘的话,不再穿从前那些道袍似的颜色乌糟糟的衣裳,可见小夫妻两人还算恩爱。

    罗慎之上前与苏老太爷等人请安。

    一时间,屋子里很是热闹。

    因苏澹去世,所以就由苏洵代替苏澹与罗慎之闲谈几句,更是将罗慎之请到了书房说话。

    苏辙见状,也顾不得与苏元娘叙旧,便悄悄跟了出去。

    家中奴仆少也有奴仆少的好处。

    比如这时,苏辙猫着身子到了苏洵书房外,竟一人都没发现他,有道是知彼知己百战百胜,他只有知晓苏洵与罗慎之的谈话内容后,才知道怎么劝慰苏洵如今将春闱一事看淡些。

    谁知他刚猫着腰往后退了几步,一不小心却与身后人撞了个满怀。

    这人不是苏轼还能是谁?

    兄弟两人在此处会面,做的还是那等见不得人的勾当,是分外尴尬,更是齐齐低声开口道:“你怎么在这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