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 096(一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中,他所感到居然不是一种夜色幽微,人力渺小,而是在面上露出了一个笑容。

    他好像忽然理解了,何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公主那“安定”两字真有些玄妙,虽说七月才是海上风浪最盛的时候,但往年间的六月里其实也不太平静,今年却有些特殊。

    在航船越过渤海海峡,朝着百济进发的路途之中,几乎没发生什么海上波折。

    故而当七月到来的时候,这一行船只的前方已能看见延伸在视线两头的海岸线。

    那正是,百济的所在!

    “还要寻找停泊港口的位置,公主不要这么着急。”

    刘仁轨的话大概还是说慢了一点,因为公主已灵活地蹿到了前头,朝着东方看去。

    在百济这头上呈朝中的奏报里(),大多数时候不将其称为百济?()『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现如今百济国主已前往洛阳投降,或许更不应该这么叫,而该当被称为“海东”。

    海东这名字土是土了点,但这片海东的土地对于李清月来说,既算是她踏上征途的第一步,又对她来说还有一层另外的意思。

    当她兴冲冲地冲上船头的时候,她还顺便朝着系统面板上那六百多天的倒计时看去,目光中闪过了一缕寒芒。

    “公主年纪小,有好奇心也是可以理解的,你这个做老师的不用这么迂腐嘛。”船长在后头说道。

    他对李清月的印象因为那航海罗盘的缘故,可说是攀升到了顶峰。

    这一路行来,也曾有两日接连的阴天,但在罗盘指向的辅助下,甚至不必白日停歇,夜晚航船,以防出现不知不觉间偏航的情况。

    他现在抱着一整页的记录数据,就等着在返航途中进一步确认航海罗盘的作用,所以大概只要安定公主不将他的船只给拆了,他都能容忍下来。

    “而且也快到港口了,”船长说道,“我记得,这边是有留守将领的,估计也在这边留了人手。”

    “对,留了人手。他那头提前收到了我们这边大军抵达的时间,应当能提前派人来迎接。”

    不过让刘仁轨没想到的是,这位左骁卫郎将,兼嵎夷道行军子总管,居然没留守在百济都城泗沘城中,而是亲自来到了港口迎接。

    当他报上姓名身份的时候,李清月就忍不住问道:“老师,他真的和您不是兄弟吗?”

    因为这位左骁卫郎将的名字,叫做刘仁愿。

    何止是名字相似啊,光从气势上看,其实也挺像的。

    哦不对,还是有些区别。刘仁愿的名字虽然听起来比刘仁轨还稍微文雅一些,但此人出自雕鹰刘氏,乃是西晋左贤王刘豹之后,在太宗朝就有徒手与猛兽搏斗的美谈,哪怕如今年岁渐长,也还有一番孔武有力的气势。

    这便在体格上和刘仁轨区分开来了。

    所以骤然听到这样一句调侃,刘仁轨不免觉得,自打离开洛阳,不在陛下和皇后的眼皮子底下,小公主令人头疼的频率真是越来越高了。

    刘仁愿却浑然未觉,只对于将士中混入了个小孩子颇觉有趣,“这位是……?”

    “皇后所出的安定公主,此番也随军作战。”刘仁轨尽量以平静的语气介绍道。

    这话一出,刘仁愿原本还一副豪迈爽朗迎接来客的表情,顿时凝固在了当场。

    “安……安定公主?”

    刘仁愿惊呆了。

    怎么回事啊!他以为自己只是来迎接刘仁轨,以及同行的那些参战士卒,可为什么突然又冒出来了个安定公主随军?

    年幼的皇室公主出现在此地这种事情也是能随便干的吗!

    但还没等刘仁愿从刘仁轨这里得到一个答案,他就已听到刘仁轨发问:“现在这头的情况如何了?”

    在军情问题面前,其他的事情都得往

    ()    后推一推。

    刘仁愿显然知道这个原则,当即开口回道:“熊津都督那个家伙逃回国内的事情你应该已经知道了。”

    熊津都督由前百济王子扶余隆担任。

    所以他重返百济境内可不能叫做逃回。

    这里说的是逃回大唐。

    扶余隆和新罗王子金法敏之间有些矛盾,又觉得国境之内的百济复国运动诸人必定对他这个投降者不满。内忧外患都摆在他面前,他还不是个很有主见的性格,以至于刚刚到任,就逃了回去。

    李治对此显然是无所谓的,也没对看管不力的刘仁愿做出问责。

    反正百济王子不在境内,还能让大唐少点事情。

    刘仁轨点了点头,这件事情发生在三月里,他当然知道。

    刘仁愿继续说道:“百济复国势力还在与我们僵持,情况与元月之时相差无几。其中最难缠的就是那个黑齿常之,还有百济贵族鬼室福信等人。他们习惯盘踞山地作战,很难将人擒获。这一点你应该也知道。”

    “此前苏将军离开百济的时候告诫过我,为防出现被诱骗入局的情况,近来只探查地形,切莫进行强攻,我如实按照这一条执行,至今还没出现过什么伤亡。”

    李清月在心中对其暗赞了一声。

    这位留守百济的将领有能力,却能听得进去话,倒是个能合作的搭档。

    她也不出意外地看到刘仁轨也露出了几分满意之色。

    刘仁愿继续说道:“但有一件事应该是在大唐国内没能知道的,也是近来才探查出来。”

    他语气稍显凝重了些:“那百济反叛军之所以近来没有行动,是因为他们将扶余义慈的其中一个儿L子扶余丰送去了倭国求援。倭国和百济之间时常会有联姻往来,若是算起亲缘关系,扶余丰还能称那位齐明大君一声姨母。”

    “姨母?”刘仁轨在出行前还算对倭国有些了解,阿史那卓云却是不太清楚,这会儿L忍不住惊呼出声。

    刘仁愿看出了对方身上的突厥血统,加上她此刻站在安定公主的身边充当护卫,明显身份特殊,便没对她这出声做出什么指责,而是顺势解释道:“对,直到前几个月,倭国的国主,或者说大君,还是一位女子。因上一任大君死后,几位皇子为了争夺国主宝座争斗不休,作为妥协权衡的结果,由皇后继位,此前被称为皇极大君,后来经由几年的让位后再立,就是齐明大君。”

    “之所以她能以皇后身份继位,并不只是因为她的儿L子能力强悍,还因为她本身就是上一任国主的侄女,还是算皇室本宗。”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清月和刘仁轨的脸上都露出了一种人间迷惑的表情。

    但想想这放在倭国背景下又好像挺正常,便继续听了下去。

    李清月留意到了刘仁愿话中的一件事,问道:“为何说是几个月前?”

    这意思是,现在不是?

    “对,现在已不是了。”刘仁愿回道,“扶余丰在抵达倭国境内后,很快就从那位齐明大君这里得到了支援,具体是如何达成协定的我们不清楚,但按照新罗王子所说,很有可能是希望倭国支援百济复国,而后由百济和倭国合力吞并新罗。”

    “他们有这等胆子,是觉得中原经由了隋末乱世之后实力大减。”

    刘仁愿有些后怕地说道:“不过此等小国猖狂是一回事,若是他们当真在苏将军班师还朝期间带着倭国大军抵达,来上一出里应外合,我们这边戍卫士卒不够,可能还真的要遇上不少麻烦。好在啊,那位齐明大君意图御驾亲征,结果在抵达筑紫朝苍宫之时就病逝了,倭国被迫撤兵。”

    “但要知道,早在这位齐明大君在世的时候,她的儿L子‘中大兄皇子’就已经大权在握,母亲骤然身死对他而言压力不大,甚至已经传来了消息,他虽并未即位,却继续在按皇太子身份摄政。所以我们这一路的麻烦还未结束。”

    李清月沉吟片刻后说道:“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整顿打通新罗百济通往高丽的路线,将新罗提供的军粮给顺利地押运过去,同时作为侧翼支援高丽战场,又要提防倭国境内皇权更替完毕,朝着百济境内重新发起支援。”

    “而因为现在执政的这位中大兄皇子,其实早在他母亲齐明大君在位期间就已权柄不小,所以这个再度支援的时间不会太晚。是这样没错吗?”

    刘仁愿一面惊讶于安定公主远超年纪的早熟,一面还是快速答道:“对,我猜这个时间,最迟不会超过一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