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 章 退什么退!大秦现在正缺人手,谁也别想躲懒!(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愈,也必须痊愈了。

    王翦:他们王家人此时该退位让贤了。

    周邈:退什么退!大秦现在正缺人手,谁也别想躲懒!

    嬴政:仙使所言甚是。

    ……

    “陛下陛下!”

    周邈从王家返回,直奔章台宫而来。

    大秦君臣(心生期待):这熟悉的语气。

    正如殿中嬴政,与留待议事的王绾和李斯两位丞相,及侍奉帝侧的蒙毅几l人所料。

    “……所以,这火炕岂不是一样好物!”周邈述说完毕,下结论道。

    嬴政颔首:“确是一样好物。”

    王绾接话补充:“不必多耗费一份薪柴,没有多加负担,却能烧火取暖。实是利好大秦千万黔首的好物啊!”

    迄今为止,因仙使征召役夫共计二十六万有余,惠及二十六万余户黔首。

    发放御寒冬季工装棉袄二十万件,然而莫说棉袄,便是加上所有住宿补贴的布匹、工餐粮食,散于数十个郡、数百个县,也同样是杯水车薪。

    甚至仙缎、仙粮的市易价格,从头到尾,都没有太大浮动,依旧是争相抢购。

    对于大秦普通黔首而言,冬日严寒依旧难熬。

    “黔首缺衣,冬日尤其难熬,即使整日蜷在床榻上,也冷得很。”

    世道时代都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位尊如右丞相王绾,也深知民间疾苦。

    “若黔首家中,能有一条火炕,至少冬日蜷缩在炕上时,能得一时温热。尤其是冬日新生的婴孩,也能多一份存活下来的希望。”

    周邈闻言,心生愧疚:“我怎么没早些想起来呢……”

    若早些想到,大秦黔首就能早些睡上火炕,也能多活下来几l个婴孩。

    仙使这泛滥的仁善爱心啊。

    李斯:“待仙使绘出火炕图纸、写下盘炕诀窍,便可印刷发下各郡县。令郡县官衙的匠人和隶臣妾给驿站、官舍等处,盘出火炕。”

    “同时令匠人与隶臣妾组队,下到乡里之间,无偿教授

    有意盘炕者,或供给饭食帮助盘炕。”

    转移愧疚的办法,就是立即行动起来。

    “自然,推广火炕一事,只宜在江水以北、冬日寒冷之地。

    不过江水以南郡县,也可分发下图纸,有意愿者可自行盘炕。”

    嬴政当即允准:“左丞相议是。依言施行于各郡县。”

    周邈心思被成功转移,跟着道:“那‘抚恤堂’里,我也赶快让人盘上炕,再把堂中名册上的军属家户,也去帮忙盘上。”

    抚恤堂现已收住了七个幼童、三个老人,都是之前伤亡五百精骑的亲人。

    不至于挨饿受冻,但早盘炕早享受,住得舒适些总是好的。

    火炕图纸当日写绘,印刷坊连夜雕版印刷。

    印刷已毕,附上一纸旨令,关东中原之地,驰道畅通,短则一两日、长则三五日,便已下发至各郡县。

    ‘异地为官’之策施行后,郡县新班子基本已组建到任。

    这第一道咸阳旨令——推广火炕,相当于是第一块试刀石,郡县官员无不重视非常。

    旨令到日,绝无拖延,当即便安排下去。

    之后更是不乏亲力盯工者。

    国家机器的高效,在公元前的大秦帝国,竟已初见雏形。

    及至腊月底,三九寒冬里,就已有一部分黔首家中,享受到了火炕的温暖,夜间好眠再不被冻醒。

    “陛下、仙使仁善啊,愿陛下和仙使能长寿无极!”

    每一个暖烘烘入睡的夜晚,都有无数黔首在感谢着。

    等各郡县上报内史各项政绩时,发现始皇帝三年冬季年初,老弱死亡数目有显见降低。

    十七年①后傅籍时,人数也有所增加。

    这是因为生于始皇帝三年冬季者,存活下来的更多。

    这都说明,火炕确实救下了一批老弱的性命。

    因为首批盘炕的黔首家户,本就是家有老小不抗冻,有强烈取暖需求的。

    不过,首个冬季也只有部分北地黔首家盘了火炕,但等来年,将会有更多黔首家户,在亲眼见过或亲身体验过火炕的好处后,在入冬时选择盘上火炕。

    ——这些都是后话了。

    ……

    抚恤堂和堂中名册上的军属们,都盘完火炕。

    周邈又去西方道、北方道驰道沿途郡,巡回赐福一轮。

    旬余之后,重回咸阳。

    这时韩信和霞已经回到六英宫。

    韩信:“王老将军已经痊愈,也已经睡上火炕。”

    霞另外道:“妾也教授王家庖厨,许多六英宫的吃食做法,日后还能给王老将军换着口味做。”

    她自知不及燕聪慧果敢,然也想要在擅长之处,有所作为。

    而霞所擅长的,便是庖厨之事,又兼用心细致。

    “做得很好。”虽然始皇陛下没厚赏周邈私财,但他可不缺金布花销。

    “去找方岩,奖赏

    你一斤黄金。”

    至于韩信,“信崽,侍奉老将军,本就是你应尽之责,便不奖赏你了。”

    韩信不见失望:“是,仙使。”

    正如仙使所言,侍奉王翦老将军,故其所愿也。

    “不过呢,你也是要养家糊口的小郎君了,让方岩给你支两斤黄金、两匹布和两石粮食,算是你的俸禄,送回去交给你阿母。”

    韩母先前的一身劳病正在好转,便不可再劳累。

    韩信吃穿住用在六英宫,给她减少了负担,又有朝廷赏赐的田宅,足够她吃喝。

    但儿子的孝顺,于她意义怎会一样?

    何况,兵仙崽也要攒点家底,再长大些,交际往来,娶亲生子,多的是用金布的地方!

    仙使一副慈祥老父亲的模样,韩信虽无语,却也感动。

    并不客气推辞:“谢过仙使。”

    虽然项家已迁入咸阳,又在年前迁入骊山皇陵旁的丽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项小籍是不愁金布花销的。

    不过,不患寡而患不均。

    周邈也扬声对正耍枪的项籍道:“项小籍,你也有一份俸禄,是领了自己存着,或者放在账上记着,都随你!”

    被公平对待的项小籍,思索片刻:“那仙使先帮我存着,等我需要时再支取!”

    “好。”

    忙完一轮的仙使,又在六英宫悠闲猫冬好几l日。

    这一日上午,朝议散后,李斯寻来六英宫——

    李斯次子,将于后日吉时迎娶公主,邀仙使前去吃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