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桑基鱼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是,下官已经整理好寨民的户籍档案,就放在县衙之中,郡守大人现在就要查阅吗?”

    乌伤县原本是百越占据的一块地,后来被楚国打下来之后,就迁了百姓过来,在这里耕种开垦,再加上这里四周多山,地势不平,寻常大军不会进来,战乱波及少,日积月累之下也积攒了不少人口。

    刘季担任会稽郡守以来,对会稽郡内所有人员重新核算人手、发放户籍,咸阳又免除了野人和隐户的处罚,从前隐藏在山寨洞穴中的山民又有不少从中走出来,在地势相对平坦的乌伤县分到了一两块地,慢慢建立起村落。

    乌伤县令祖上也是山民,看待这些人有几分同乡之意,上面发下来的良种、新农具也不会藏着掖着,能租的尽量都租给他们。

    慢慢的,这些定居下来的村民也逐渐摆脱原始的部落式生活,开始融入农耕文明。

    只是这里地势低洼,水网纵横,虽有利于灌溉,但每年夏季雨水

    ()    足的时候总会遭受涝灾,年年岁岁皆如此。尤其是今年,若不是有仙人援手,只怕整个县都会陷入洪水之中。

    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乌伤县令脸上难掩愁绪,“这再好的种子也扛不住这么泡着啊。”

    那你还敢把加固堤坝的水泥拉去盖房子?

    微生雪忍不住在心里怼了一句。

    “我本想带人多挖些小湖池塘,再种些莲藕,旱是引水灌田,涝是分流河水。”

    不错的想法。

    许多湖泊池塘都有这种功能。

    “但是耗时久工程量大,我们还要修路,徭役不够用了。”目前挖湖搬运全靠人力,注定效率提不高。

    微生雪看着他,他眼中满是对乌伤县居民的操心,丝毫看不出是能干出把修建堤坝的水泥拉去盖房子的人。

    可惜了。

    “去召集人手。”刘季道,“仙人亲自为乌伤县制定了改善之法。”

    乌伤县令眼睛一亮,连长在连上的忧虑都似消散了大半,“好,好,下官马上就去办。”

    ……

    乌伤县令带着人手跟在微生雪身后,看着她停留在一处地方,忙上前介绍道:“此处地势低洼,便是在乌伤县也算是众人嫌弃之地。”

    他弯腰抓起一把湿泥,在手掌上捻开,“都是极好的河泥,若能开垦出来,连肥料都不用另外添置。”

    微生雪:“就要这种地方。”

    她示意左右记下来,“将此地往下挖,挖出一个池塘。塘中放些幼虾鱼苗养着,边上可以再添点菱角和莲藕。”

    “挖出来的泥也不用运走,直接垒在池塘的四周,作为地基筑成宽平的田地,可以用来种些稻米或是其他作物。”

    “然后在田边继续堆积泥土,填筑出更高的地基,这一片用来种植桑树。”

    微生雪一边说,一边用灵力在洼地上方划分标注,各部布局非常清晰明白。

    放在后世,这是非常常见的桑基鱼塘。

    但这里,却是前无古人的奇思妙想。

    这布局很巧妙,但刘季觉得,能让仙人亲自制定的计划一定不止这点好处。

    他恭敬拱手,询问道:“仙师,下官愚笨,不知仙师此举还有何意?”

    他一问出口,其实也有疑惑的其他人不由得翘首以盼,等着她解惑。

    微生雪道:“桑叶用来喂蚕,蚕粪用来喂鱼虾,鱼塘中的堆积的塘泥又可以挖上来作为桑树和作物的肥料。这样循环利用,可以达到‘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效果。”

    “此外,泥土堆砌的塘基一定程度上起到堤坝的作用,能减轻水患,一举数得。”

    众人恍然大悟。

    “仙师妙法,人间不可得也。”

    微生雪尴尬地微笑,“不过是借花献佛罢了,此法非我所想。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但把这个方法交给我们是您啊!此等妙法,非无数代积累试验不可得,此举省却我地至少数百年之功。仙师,当受我等一拜。”乌伤县令振袖,带着官吏手下向她叩拜。

    微生雪受了这礼,道:“阁下还是尽快组织人手开始吧,转眼就要入冬,到时就不好做工了。”

    “除了桑基鱼塘外,也可以多尝试种植其他作物,将桑树替换成蔬菜瓜果,这就要你们自行尝试了。”

    微生雪鼓励他们进行多样化的尝试,桑基鱼塘未必是最适合,不能因为她第一个提出来就将思维局限在此。

    ……

    “又要征召徭役?!”

    “今年不是征过了吗?”

    “不是不是,不是徭役,是让每个乡组织人手认领洼地,神仙指点,有解决洼地的办法了!”

    “什么?!”

    “各乡长去认领了洼地,以后那一片就是乡里的了,得了好处就大家一起分。”来传话的人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急得脸都红了。

    “要多少人?”

    “啊?”传话的人没料到话都说不清楚,还有人愿意参加。

    那村长信誓旦旦:“你都说了这是神仙的法子了,那可是救过我们命的真神仙,肯定是不会害我们!傻子才不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