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章 科举*高考【二合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起身,对着一旁的微生雪俯身一礼:“政请道友指点,解大秦之急。”

    殿中群臣霍然抬头,见到帝王动作,又迅速低下头,跟随他深深拜下:“请仙师怜悯,解大秦之急。”

    微生雪站起来,用灵力把嬴政拔了起来,顺手一挥袖把弯腰的众臣也掰直了。

    “不必如此大礼。”

    她看向嬴政,疯狂示意:我们商量时你可没说架势这么大!

    嬴政眼珠右转,避开了她的目光,又想再来一礼,然而被灵力压住连手都抬不起来,只能无奈地动动嘴皮子:“朕代大秦上下,多谢道友援手。”

    殿中群臣一边在心里疯狂尖叫:啊啊啊啊仙人的仙法!仙人的仙法落在我身上了!啊啊啊这身衣服我不洗了!我要留着当传家宝!

    一边恭谨地再道谢:“多谢仙师指点。”

    微生雪袖袍一挥,重新落座,随着她的动作,众人发现落在身上的压力已经没有了,于是立刻抓紧时机行了一礼,才回到原位。

    她伸出两根手指,“有两种方法。”

    “一为高考制度,一为科举制度。”

    高考,听起来与学宫中的考核相似。

    科举……这个词……

    举,有举荐之意,是现在主要的招揽人才方式。

    科……

    一群饱学之士在章台宫苦思冥想,这个“科”到底是什么?

    “科,科,”儒家一名博士低声念着这个字,“听起来很耳熟,到底在哪里见过呢?”他握拳捶捶自己的脑袋,“怎么就想不起来呢。”

    科?

    科!

    “陛下!”淳于越睁着堪比一百瓦灯泡般闪亮的眼睛出列,“《论语.八佾》中有

    言:射不主力,为力不同科。科,等也。”()

    “这科举,当是根据不同能力举荐不同人才之策。”说完他有皱起眉头,陷入沉思中。

    ?想看萤河写的《我助始皇统一全球》第 103 章 科举*高考【二合一】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这若只是举荐之策的变种,那与现在何异?并不能解决朝廷缺少贤才的现状。

    李*法儒兼修*大佬*斯灵光一闪,想到仙人似乎特别喜欢用考试来检验学子的能力。

    那这二者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他快速抢答:“这科举,应当是用考试选拔出不同能力的人才,以此为依据对不同等级的人才进行分配。”

    微生雪听着他们三言两语间,已经将科举的本质猜得差不多,不由对他们的典籍起了一些兴趣。

    “没错,科举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官吏的制度。”

    她眼中荡漾起温柔的波澜,像是为见到璀璨文明的一角而高兴,“仅仅是根据只言片语就能在历史中找到答案,你们果然是一个浩瀚而悠久的文明。”

    听到这句话,大秦君臣对视一眼,齐齐滑下一滴冷汗。

    糟糕,最近得到的好处太多,过于兴奋,都忘了大秦的新国设。

    还好没有暴露。

    “是啊,是啊,感谢先祖,给我们留下繁多的典籍笔记,让我们这些后人还能透过笔墨书香窥见一丝曾经的辉煌。”这是想起来又开始胡扯吹先祖的。

    “过去已经是过去,天地大变后的衰弱在所难免,重要的事要把握好现在,创造一个不输于先祖的辉煌文明。”这是提前开始铺垫,为以后暴露做准备的。

    “唉,现在只能从残存的只言片语中回望先祖的生活,我们甚至连这些言语的真假都无法辨别,或许那只是后人的想象,并非先祖所在的真实。”也有人摇头苦笑,为他们过去的谎言打补丁。

    微生雪兴致勃勃地加入讨论,“传闻有大能可波动时间之弦,于时间长河中逆流而上,窥见曾经发生过的画面,更有甚者,能直接跃入时间长河,于源头改变历史,将一个世界分化出不同的支脉。”

    下面张口欲言的人闭了嘴,怎么会这样啊!我们连想象都比不过仙人!

    穷尽想象也只是幻想呼风唤雨、腾云驾雾之能,仙人直接就改变历史?!

    是他们输了。

    嬴政轻咳一声,给他哽住的爱卿解围,把话题拉回正事上来,

    “这‘科举’应当不是像学宫中这般,简单的考试吧。”

    微生雪点头,“确实是考试,但不是这么简单的考试,而是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所有读书人开展的全范围人才选拔制度。”

    “在我们那儿,曾经有一句话: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嬴政被这句话说的心头一热。

    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这短短一句话背后,隐藏的是皇帝对思想学说的绝对权威,这是现在依旧在为百家争锋头疼的嬴政所期待的。

    与他相比,底下群臣的心情就不是那么美妙了。

    但他们默

    ()    契地保持安静,听仙人详细介绍这“科举”背后的规则。

    “根据下属各级地方机构,划分出县级的院试,省级也就是郡级的乡试,中央礼部的会试,最后是皇帝主持的殿试,每一次考试选出最优秀的一批,并授予不同等级的头衔和相应的优待。通过所有考试的优胜者被称为天子门生,那是全天下读书人的至高荣耀。”

    “曾有诗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就是在说,出身贫寒的读书人依靠科举改变命运的事。”

    不仅仅是改变读书人改变命运,也是皇帝控制的读书人的思想。

    当获得皇帝的认可称为全天下读书人的至高荣耀,那岂不是说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

    那他们百家思想呢?!

    难道要为了谄媚皇权,连自己的思想都抛去了吗!

    此与走狗何异!

    这让大秦一众敢跟皇帝当场叫板的大臣们全身难受,鼓胀的情绪让他们想脱口而出的反驳,最后淹没在仙人清澈的眸光中。

    仙人当面,不可失礼,不可冒犯。

    不过这科举内容,可以与陛下再商议商议。

    “科举也有分科取士之意,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分为明经、明法、明算等多种科目,这个可以根据需要的人才灵活变通。”

    微生雪喝了口水润润嗓子,继续道:“科举可以打破阶级壁垒,打开底层晋升的通道,与大秦的军功授爵制有相似之处,说不定你们这军功授爵制就是上古时期人才选拔制度的残留演化。”

    众臣眉头一皱,在心里偷偷反驳:这是商君之法。

    不过听仙人说与军功授爵制相似,他们拉到顶点的警惕心才往下放了放。

    还以为又是一个商君呢,吓死他们了。

    当初商君推行军功授爵制,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把全秦国的贵族都得罪了,孝公一死他就悲剧了。但老贵族也全没了。

    军功授爵制推行上百年,但真正靠此爬到决策层的平民一个都没有,在场的各位哪个不是有名有姓,就算出身低微,也有个好老师改变身份。嗯,此处特指某个站在文官首位的李某人。

    考试要识字,要读书,这些都是他们远胜于平民的优势。

    甚至有些武将都开始琢磨起来了,现在天下承平,以后打战的时候少了,自家也要考试考虑家族延续的问题了。家族武艺不能丢,但那些没有继承权的嘛,可以丢出去试试水了。

    若是能成,就多一条晋身之路;若是不成,也是给仙人捧场,多一分香火情。

    “请问仙师,高考何解?”

    ——各位,不要沉迷了,还有一条路没问呢!

    “高考啊。”

    微生雪轻轻蹙眉,她一时不知道该从哪里讲起。

    高考依凭的是全民教育,是对广大学子的二次分流,也具备一定的人才选拔作用,但相对于科举来说没那么强。

    “高考全称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与科举

    相同,高考也是针对所有读书人的一次考试,但它主要是十八九岁青少年的主场,本质是学院招手学生的一次选拔,而非官吏的挑选。”

    微生雪加快语速,“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中考后分流,考得好的继续上高中,考不上的去技术学校学一门技术,高中三年再高考,高考之后就是上大学,大学细分为上千门不同的专业,之后还会继续深造。”

    相对于刚才的科举,这“高考”的讲解就显得既具体又空泛,这似乎也隐隐透露出仙人的选择。

    计然学派博士飞快计算起需要支撑这么多次分流的学生数量,他一边算一边吸气,成功吸引了周围一圈人的注意。

    站在他身旁的博士见他手指掐算都快抽筋了,紧张地看着他,“算出来了吗?”

    一向以计算力自傲的计然学弟子摇摇头,眼中还凝着惊骇,“很多很多。”他看向周围的人,再次强调,“非常非常多。”

    而且要凑出这么多能层层选拔依旧足够的学生,那最开始要招收多少?

    他们有多少人要读书识字?

    之前仙人拿出来极其简易的识字拼音,就是为了这些人开蒙准备的吗?

    他不知道,也不敢再深想,两手一揣,又恢复了往常那样不起眼的沉默姿态。

    嬴政的声音遥遥传来,“道友似乎不看好这‘高考’制。”

    仙人一如既往地直白,“你们连一年培养两千人都艰难,哪来的师资支撑高考制度。”

    “更何况,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要十六年,从七岁到二十一岁都在读书,你们能接受这么多人、这么长时间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吗?”

    不可能。

    所有人心中跳出这个答案。

    大秦要服兵役徭役,不可能让这么多人一直待在学校中。

    他们没有说话,但仙人似乎听到了他们心中的答案。

    “所以啊,”她缥缈又悠远地声音自上飘下,“自己培养,哪有捡现成的香。”

    六国这么多人呢,还不快去捡漏!

    仙人的语气依旧,落在众人的耳中,却平白多出了几分居高临下的透彻与疏冷,

    “六国之人复国,复的是故国,还是他们旧日的高人一等?”

    当又一个居于人上的机会摆在面前,他们会做出什么选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