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8 章 传承(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终究发生在我大禄地界,朕骤然听闻,也有些过意不去。”

    在下首听政的太子便说:“父皇宅心仁厚,交趾上下必然感念,想必昭顺公主也非不辨是非之人,此事倒也罢了。”

    “只是,”他叹了口气,忧心忡忡,“使团减员严重,交趾国内正值战乱,恐公主这样回去,一路危机四伏啊。”

    众朝臣纷纷点头,当下有人进言,“既如此,不如点一队禁军精兵,一路护送昭顺公主回国,也算全了两国情谊。”

    众人都说好,天元帝也觉得不错,略一沉吟,“不错,传旨,命云贵总督选五百卫士,护送公主回国,年后于总督府交接。”

    交趾气候湿热,多茂密林地,当地军方更擅长丛林游击战,北方人去了根本适应不了,骑兵也施展不开。

    而云南与交趾接壤,气候极其接近,边境一带也常有民众往来,对交趾境内风土人文和地形地貌

    烂熟于心,所以京师所属禁军只护送到云贵总督府,之后便由训练和作战方式都与交趾军队如出一辙,甚至更胜一筹的云南当地行伍接手。

    下朝后,秦放鹤往工部走的路上还在回味方才的细节,冷不防就听背后有人喊他,“秦侍郎,秦侍郎留步!”

    回头一看,“欧阳将军。”

    欧阳青从后面赶上来,与他相互见了礼,“可否拨冗一叙?”

    自从知道取高丽是秦放鹤的主张后,欧阳青就对他有几分亲近,如今又管着工部,就更亲近了。

    “请。”秦放鹤也十分敬重这些一线冲杀的将士,微微欠身,示意欧阳青先行。

    欧阳青也不跟他谦让来谦让去,抓着他的手并肩而行,边走边说:“这个火器啊……”

    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间,受限于疆域,大禄境内几乎没有成规模的正经草原、马场和种马,骑兵一直非常滞后,直接导致擅长骑兵作战的将领也迅速缩水。

    如今好不容易打下辽宁、辽西,总算有了点养马场,朝廷尝到甜头,势必还会再对蒙古用兵。

    或者说,我无图蒙古之心,蒙古却有谋我之意,势必要有所防范,而作为近几十年来唯一一位实际指挥过大规模跨国骑兵作战,并且取得胜利的人,欧阳青仍是首选将领。

    士为知己者死,被朝廷器重,欧阳青自然高兴,但更多的还是忧愁:

    大禄骑兵非汉唐铁骑,以当下战斗力对上蒙古,硬拼?

    打不过,那是真打不过!

    骑兵、骑兵,骑和兵,大禄的战马先就差了一截,怎么比?

    蒙古是典型的游牧民族,马背上的民族,人家的孩子两三岁就开始上马了,六七岁骑射活物如探囊取物,小股骑兵奔袭如鬼魅,怎么比?

    坐轿的跟骑马的比骑马,怎么比?

    前番与辽人和女真作战,大禄顺势吞了蒙古一点疆土,那边不可能不知道,只是眼下大禄军士气势如虹,蒙古准备不足,所以暂时不发作,但都私下里记仇呢。

    早晚有一天,两国要新仇旧恨一起算。

    所以欧阳青也着急。

    打仗要死人的!

    哪怕大禄人口众多,也不能这么用人命堆。

    两国骑兵之间的软实力不是三年五载就能抹平的,但与蒙古的战斗却随时可能打响,眼下最实际的,就是拉大装备方面硬实力的差距,在不同赛道达成综合实力的平衡。

    要搞装备,还得找工部。

    尤其秦放鹤本人就是个主战派,那就更方便了。

    “大人所虑,也是我眼下关注的,”秦放鹤点头,神色凝重,“蒙古轻骑威力甚大,不容小觑,我军断不可在这上头与他们争短长,需得稳扎稳打,以静制动。”

    你个搞长跑的非跟短跑健将较什么劲?

    换赛道!

    必须换赛道!

    议事最怕对方不懂装懂,听秦放鹤这么说,欧阳青先就松了口气,“子归所言甚是,只是这说得轻巧,火器营可有什么新玩意儿?”

    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大禄所研发的火/枪火炮已经是世间首屈一指,但那玩意儿对上成堆的步兵,或者是辽人、女真等相对来说没那么机动灵活的也就罢了,可蒙古骑兵走位骚啊!

    任凭你威力再大,人家一个呼哨散开了,你瞄不准,有什么用!

    而且打击面积太小太有限,不好,很不好。

    秦放鹤笑起来,“这个么,我确实有点想法,但术业有专攻,我只是有想法,具体怎么做却不懂,需得叫懂的人来做。”!

    少地瓜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

    :,

    :,

    :,

    希望你也喜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