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谬!

    不过后妃而已,一无功绩一无贤名,竟然就这么诋毁自己!

    更可恨的是,陛下还真听到耳朵里去了,他上次去拜见,陛下面色就淡淡的。

    “殿下,齐王也多有谗言,说秦王府左右多有山东人氏,此去山东,殿下喜动颜色,必然不会再回返长安,陛下也很是不乐。”

    李世民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再说,经此一事可以确定,陛下心思已经动摇,出任一事,多半是没可能了。

    “太子竭力留下您在长安,肯定还有后招,我们要早作防备啊。”长孙无忌手心里放了一大捧剥好的核桃仁,正一个个地投喂飒露紫。

    李盛吃了一个又一个,感觉有点渴了还伸出前蹄按住他的手让他先不要喂了,自己跑过去喝了水才回来继续。

    回来后就看见他的核桃仁孤零零地被撇在了外面的石桌子上,方才还在这的几个人都不见了,他歪头一看,去了里面。

    “既然知道太子不怀好意,那我我们就要准备起来,时局不稳,要先安定后方托底,明日让温大雅和张亮来见我。”

    温大雅,是秦王府的谋士,授官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听这个官职就知道,是秦王府集体中的核心人才,他是武德四年投奔到秦王府中,很受重用。

    张亮,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人才,受山东老乡引荐,在武德五年进入秦王府中,虽然来得晚,但李世民对他一向颇多青眼,初为秦王府车骑将军,后授怀州总管,封长平郡公,在一众学士、参军、侍郎中很扎眼。

    这两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出身山东。

    太子多加逼迫,连外任都要阻碍,李世民颇为忧虑,于是派温大雅赶

    赴洛阳主持大局,负责洛阳军政要务,主要目的是稳定山东地区的防务,以免太子和齐王从这边下手。

    另外,李世民把手中的很多财物都交给张亮,让他去往山东,统领现有的军队,同时在山东招兵买马以备不时之需。

    秦王出任之事,就这样萧寂下去,李世民知道了李渊的心意,没有再去探听,李渊自然也不会跟李世民解释,何况,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要面对——武德七年七月,突厥入侵并州。

    李世民请战,李渊不允,眼下太子与秦王争端正剧烈,若是把军权交给秦王,他拥兵自重,再做出什么事情来就不好了,李渊别看有时候糊涂,但他仕宦多年,在这种时候,对权斗是非常敏锐的。且防备程度很高。

    不允战事就算了,这时候有人建议迁都。

    “突厥频频寇边,是因为国朝的财物收藏宫人百姓都在长安,因此突厥多次袭击长安,若是把长安烧毁掉,不再以长安为都城,那胡寇之患自然消失了。()”

    这话简直是不止长安人震怒,是只要是个脑子清楚的正常人就要震怒的程度了,迁都,可以,把长安城烧掉是什么操作?简直离谱。

    何况,迁都就万事大吉了吗?突厥又不是傻子,迁都去了何处,那突厥铁骑自然可以攻打何处,身为一国之主,岂有不战而逃,为敌寇所逼迫而弃都城的道理?这也太没气节了!

    要是有人在李世民跟前这样说,估计一凤得先拿剑鞘给这人来一顿狠的醒醒脑子。

    但李渊不知道是不是脑子抽了,居然还真开始考虑这件事。

    “高祖乃遣中书侍郎宇文士及行山南可居之地,即欲迁都。○()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朝中很多大臣,如萧禹等重臣都认为不妥,但“终不敢犯颜正谏”。

    关键时刻,还是得看一凤的,李世民撸起袖子就上了。

    满朝文武都不敢冒着被李渊驳斥的风险,在他迁都的兴头上劝谏,李世民才不管,在朝会上就莽上去一波输出。

    “霍去病,是汉朝臣子,尚且有灭匈奴的大志,臣身为藩王皇亲,却眼睁睁看着突厥凌虐百姓肆意侵夺,使陛下有迁都之念,实在是作为臣子的过错,臣愿领兵取彼颉利,若不能战胜,再行迁都也可。”

    这话听起来满满的忠心,但是,李渊听了肯定不大舒服啊,当场就不高兴了。

    什么叫“我身为藩王却不能固守河山”,老子还是皇帝呢,秦王你是不是在阴阳我?!!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