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10章

    在随国侯府的书房内,贾弘祐这一位当代随国侯对着亲爹说道:“父亲,皇上召见儿子讲了一件事情。皇上希望在儿子让人在朝堂上提出册立储君一事。”

    这话一出来,贾道善的眼中露出精光。这一位老国公在家养老,那也不是真的什么不管。

    对于贾道善而言,他当然非常关心着贾氏一门的未来。

    贾氏一门的未来在哪儿,不在儿子身上,而在皇太子的身上。

    因为贾氏一门出了一位膝下有二位嫡出皇子的皇后。

    中宫皇后的儿子,在礼法上天然就是储君的人选。

    前面皇帝一直不对册立储君一事动心。朝堂上也起过风波,不过全被皇帝压下去。

    宏武帝是多年在位,还是一统中原的帝王。这等帝王的威势极重。他想压着一些事情,那一定压的下去。

    便是贾道善这等立功的老臣子又如何。宏武帝给体面,那才是勋贵。

    宏武帝一旦不给体面,凭着禁军里的威望。哪一个勋贵面对皇帝时,那只能跪服的份。

    不服,那就等着破门灭族。

    皇帝乐意赏了仁慈,还表现出来跟勋贵共天下的态度。这等帝王就是好帝王。

    帝王给了体面,勋贵们当然也要识了抬举。

    于是六座国公府被拆,勋贵们还是乐呵呵的同意。

    国公府拆成侯府与伯府,食邑也没变,就是一个儿子继承变成两个儿子继承。

    肉在锅里,还是自家人吃。

    皇家有占便宜吗?皇家没有。

    皇家只是希望勋贵多一点,权柄分散一点。

    皇家给的体面有了,这识趣的勋贵当然也有。于是拆了顶级的六座国公府时,皇帝也给赐了公主下嫁。

    这就是默契,更是皇帝的保证。皇家与勋贵共富贵荣华。

    在贾道善的眼中,他乐意退出禁军。为的什么?

    还不是皇帝的保证。

    如今就是见着皇帝塞了糖。这是果子成熟了。

    对于贾道善而言,他千盼万盼,总归盼着皇帝兑现承诺。在这等时候,贾道善的心思很简单。

    这等事情太重要,关系着贾氏一门未来百年的富贵。

    谁敢在这上面扎刺,那就是贾氏一门的敌人。

    “善,大善。”贾道善说道:“皇上已经给了机会,贾氏一门当然要报效君恩。此时,弘祐你一定要办妥当。”

    “贾氏一门身为楚王殿下的外家,一定不能让皇上失望,让楚王殿下失望。”贾道善的目光落在儿子贾弘祐的身上。

    贾弘祐点头,他道:“父亲,儿子心头有数。”

    贾弘祐当然清楚这事情的重要性。这关乎着贾氏一门的未来。

    这等事情要出差子,那简直要以死以谢祖宗。

    贾弘祐的态度很坚定。毕竟贾氏一门的富贵谁得利?

    贾弘祐的

    嫡长子是随国侯世子,次子是未来的十驸马,是保恩伯。

    可谓是一门富贵,已经至极。还有楚王这一位未来的皇太子,这一位楚王可是贾弘祐的亲外甥。

    如今的皇家与贾家,可谓是一体而荣。

    在这等情况下,贾弘祐对于皇帝的忠心一点不打折扣。

    对于贾氏一门而言,皇太子册立一事那就是最大的保障。

    于是在宏武二十九年,就在皇帝要封笔之前。

    在这一个年节要来之前,勋贵一系里有人递了奏本请求册立储君。

    这人是谁?

    当然是贾氏一门扶上来的京官。这等时候一冒头,不傻的人都瞧出来这是随国侯在串连。

    随国侯的举动多明显,这册立储君,谁是人选。

    凭着立嫡立长,当然是随国侯贾弘祐的亲外甥楚王殿下。

    这等声音一起来,皇帝没发话。皇帝只是沉默。

    有些时候皇帝的沉默也是一种态度。特别是皇帝这一边的忠臣孝子里,也有京官附合了册立储君的奏本。

    一时激起千层浪。

    这等时候不表态,那什么时候要表态。

    京都里,京官们只要不瞎的这等时候都看懂局势是什么。

    楚王李烨这一位皇帝的嫡长子入主东宫,可谓是大势所驱。而且还有皇帝的默许。

    皇帝都默许了,当然就是同意了。

    京都的风云,宫廷内的妃嫔们也会听着一点耳闻。

    如今的昭阳宫更是热灶,人人都知道皇后的嫡长子要登临皇太子的宝座。

    想巴结皇后的人,那可谓是一直就多。如今就是许多人想巴结不太够格。也露脸不到昭阳宫的跟前。

    长寿宫。

    钱太后这儿瞧着侄女钱淑妃。

    钱淑妃就是在姑母跟前嘀咕一回,她道:“如今一瞧,还是皇后娘娘有福气。瞧瞧,东宫马上就要册立新的储君。皇后娘娘在皇上百年之后,自然会是天下最尊贵的母后皇太后。”

    钱淑妃当然是羡慕的。

    明明她是最早侍候皇帝的妃嫔,她上位时,贾皇后还在做着国公府的庶千金。

    当初她的儿子茂鼎也是做为皇太子,她也有过奢望。

    可惜结果不尽人意。如今的钱淑妃也是沉寂下来。

    只能说世事不如人意。钱淑妃在命运面前低头了。

    钱太后听着侄女的话,她道:“你都认命了,往后就多捧一捧昭阳宫。不为自个儿,也为着南边的皇孙们着想。你安,他们也安。”

    钱太后这话一落,钱淑妃就想到南边的孙儿。

    这一想,钱淑妃真没半分心气儿。就像姑母说的,如今的好当然得学会捧人。捧一捧贾皇后,天下大势。势不如人,当然就得低头。

    “姑母,侄女这儿没本事。可族里呢,清婉入宫这般久,如今瞧着似乎也不得昭阳宫的心意,更不得皇子所的楚王心意呐。”钱淑妃这时候提醒

    一话。

    钱淑妃觉得她不中用,好歹她的孙儿还是皇孙。

    还是做着皇家的藩王。哪像钱清婉,这一位钱伯府的千金如今在宫廷里小住,可谓是妾身不明。

    钱太后一听钱淑妃的话,她叹息一声。

    “也是哀家想差了。()”钱太后的目光悠悠,她似乎在追忆一些东西。

    “先帝与皇帝不同,先帝念着的情份,皇帝念着的社稷。天子如今还念一念哀家的旧情。到底哀家也不能让天子为难。清婉福份不够,也便是算了吧。?()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钱太后到底不想继续开罪天子。

    天子不同意的事情,钱太后能怎么办。她当然准备退一步。

    钱淑妃听着姑母这话,她轻轻摇摇头。她说道:“姑母,楚王多年少,将来的事情哪能说得准。清婉有福没福,如今说得还不早了一点。”

    “你何意?且说说。”钱太后的目光落在侄女身上。

    钱淑妃指一指自己,她道:“清婉已经做不得楚王妃,便是楚王侧妃也难。可将来呢,太子侧妃,又或者新帝的妃嫔,这哪里拿捏得准。”

    钱太后听懂钱淑妃的意思。

    且待将来,钱清婉的年岁也不着急一些事情,还能缓一缓的。

    钱太后听罢钱淑妃的话,她轻轻点头。对于钱伯府而言,一个女儿不算什么。

    钱伯府的前程更要紧。或者说巴结上皇家的关系更要紧。

    钱太后想着自己老了,自己又还能活多少年呢。

    总要替娘家留一点后路。钱太后感慨的说道:“也是伯府无能,子孙里不出着人才。倒是委屈清婉了。”

    如今皇帝皇后不乐意两宫皇太后插手楚王的后宅问题。

    钱太后不能再提。这钱清婉的前程在哪儿,可谓是熬一熬。

    这将来熬成什么模样?这一切都不好说。

    只能说钱清婉的前程,钱太后也有一点拿捏不准的。

    不过只要钱太后乐意舍了面子,等着东宫入主,总还能替钱清婉谋一个身份。

    就是那等身份,可能会让伯府千金失落一点。

    堂堂伯府千金委屈在子爵府千金的下面,还要矮了身段过日子。

    这等落差,钱氏一族还是皇太后的亲族。

    有些时候,这世势无常。只能说,天下间的尊贵,这搁皇家眼中,当然是皇家为尊。

    钱太后这会儿也不再想太多。一切再缓一缓。

    就跟侄女钱淑妃说的,一切待将来吧。

    在钱太后这儿,钱淑妃陪着说一说话。

    离开长寿宫时,钱清婉还送一送钱淑妃这一位姑母。

    钱淑妃的目光落在钱清婉的身上,她笑道:“清婉是美人胚子,姑母眼中,您就是有福气的。将来指定比着姑母有出息。”

    钱淑妃这话说的,钱清婉微红了脸。

    “姑母,您谬赞了。清婉担不得。”钱清婉头脑还有一点清醒。

    这些日子被冷落,她不傻

    ()    。钱淑妃的话,钱清婉是没有相信的。

    瞧着钱清婉的话,又看着她的态度。钱淑妃只是笑笑。

    待从长寿宫离开,回了玉衡宫。钱淑妃的心情还成。

    至少在钱太后跟前,钱淑妃如今已经懂得做人。反正跟以前一样还是巴结好姑母。

    同样的也不开罪了昭阳宫。至于旁人,如今钱淑妃也是浑不在意。

    如今的日子钱淑妃也过得有一点滋味。

    真是不如意时,钱淑妃就会给做了死人的宋庶人烧纸钱。然后跟宋庶人念叨一下。

    在钱淑妃的眼中,凭她跟宋庶人这一个老对头,老冤枉一比较。

    钱淑妃心态马上就特别的平衡起来。只能说幸福这东西从来就是比较出来的。

    宏武二十九年,在小年前,在皇帝要新年封笔前。

    皇帝在众多朝臣的盼望中,皇帝让钦天监合了吉日。

    皇帝也松口,来年当册立皇太子。同时,还暗示了一下回京述职的金县子爵。皇太子正式册立,皇太子妃也早早迎进东宫的好。

    姚爵爷对于皇帝的暗示当然吃惊。毕竟来年皇太子也才十岁。哪怕姚爵爷的长女比皇太子大三岁,也才十三岁。

    这般早的让皇太子成婚,这妥当吗?

    可皇帝的意思很明显,这是钦天监合的吉日。

    吉象表明皇太子当早婚以安社稷,镇位东宫。

    关于这一回事情,皇帝暗示了姚爵爷。然后,皇帝还跟皇后商量一回。

    昭阳宫里。

    贾祤得着皇帝单独商谈了来年册立皇太子,还让皇太子早婚一事。

    彼时帝后二人独处,谈起嫡长子的婚事。贾祤这一位亲娘挺有发言权。

    只是这嫡长子早婚,这也太早了一点。贾祤问道:“恒郎,让烨儿成婚,这会不会太早了一些。”

    十岁小郎就当了新郎官。在贾祤的眼中太早了。

    这简直就是让人觉得太刺激。

    “祤娘,钦天监合的日子好,也是利于烨儿的生辰八字,旺东宫气运。朕觉得大善。早早成婚,可以让烨儿夫妻多相处一番。少年夫妻老来伴。至于烨儿年少,也不必圆房。待烨儿年十五,再谈东宫太子和太子妃的圆房一事。如此安排,朕觉得挺是妥当。”李恒话语里一切已经拿了主意。

    在李恒的心底,他还是担忧着前世今生的寿数问题。

    让皇太子早婚,那是因为世人眼中,成家立业。

    成家的儿郎就不一样,冠礼加身,便是年岁小,那也是成年人。

    至少世人眼中已经可以顶门立户。皇帝早早让嫡长子成婚的原由也一样。

    李烨一旦迎娶太子妃,他的未来岳丈也可以提拔一下。

    对于皇帝而言,皇后的母族可以提拔。皇太子妃的母族同样可以提拔。

    这是平衡。至少皇帝眼中便是外戚也不能真的抱成一团。

    便是抱成一团,这利益与立场还得分开看

    。

    至少贾氏一门和姚氏一门这利益点,那还是大大有区别的。

    贾氏一门的利益点在皇后和皇太子,姚氏一门的利益点在皇太子和皇太子妃。

    这看着是跟东宫的关系。可这坐的屁股位置就不同。

    有些时候皇帝防一手,他觉得有必要。外戚嘛,皇帝要用,也要防的。

    “早成婚,后圆房吗?()”贾祤微微有一点沉默。她听懂皇帝的意思。

    现在皇帝的态度已经定夺,贾祤想了想,这等事情真正利于谁?

    利于未来的东宫储君李烨,李烨是贾祤的亲儿子。所以贾祤想一想后,她点点头。

    “烨儿的婚事,恒郎觉得妥当,一定是妥当的。那就让烨儿早些成婚也不错。让烨儿夫妻早早培养一下感情。少年夫妻老来伴,他们夫妻和睦,也是美事一桩。?()?『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贾祤不反对了。

    想一想,皇太子妃的位置从来不好做。

    有一个早一点嫁进皇家的儿媳妇,贾祤觉得也不错。

    至少儿媳和儿子多相处,他们熟悉熟悉,将来感情处的好。

    贾祤也盼着亲儿子和儿媳妇一辈子和和美美。

    感情嘛,从来不是单方面,相处久了,彼此了解。总归更好一些。

    帝后这里没问题。这默契挺不错的。

    于是一些准备当然得动起来。这等消息是瞒不了人的。

    长寿宫知道,长乐宫当然也知道。

    宫廷内苑,关于皇太子的事宜,虽然皇帝还没有下圣旨。

    可内府已经开始在做准备。这等事情不瞒了谁,流程摆那儿。

    于是皇子所里,楚王李烨这儿当然也感受到一些异样。

    可谓是楚王李烨的身边人,那周遭的气质都发生变化。

    侍候楚王的宫人,那跟侍候皇太子的宫人,那前程就不一样。

    东都。

    姚爵爷从京都归来。一家人见面,姚爵爷还得给女儿见礼。他如今当然不能受领了女儿姚明娘这一位圣旨降下来的楚王妃的礼。

    同时,姚爵爷归府,接风洗尘后。

    姚爵爷心情不错,他在歇一歇后,整个人挺轻松的跟姚家夫人这一位枕边人还商量起大事。

    夫妻二人说着体己话。姚爵爷就是讲了京都一行的收获。

    “皇上已经示意皇太子一事定夺下来。只待来年会正式的册立东宫储君。皇上还暗示了,明娘的婚事来年就会举行。金县子爵府要出一位皇太子妃娘娘。”

    姚爵爷说这话时,他就挺高兴的模样。

    “如何这般着急。册立东宫储君,马上就要迎娶皇太子妃。”姚家夫人倒觉得挺奇怪。

    “不过钦天监的人给皇上递了奏本,说是合了国运之类的话语。总之利于东宫。皇上信了,我们的女儿自然就要早一点嫁入皇家为妇。”姚爵爷对于这等事情,他要说不信,那才怪。

    早年的姚爵爷什么情况?

    一介孤儿。

    ()    姚爵爷能上位,他早年的自己敢信。肯定不信,肯定不知道有如今的大前程。

    因为富贵来的太大,哪怕有他自己拿命拼。

    可战场上的武夫多少,最后能做了勋贵的人上人是凤毛麟角。就因为这等富贵太大,姚爵爷当然就更信命。

    这一切就是上苍赐的福,这就是命数使然。

    要不然凭什么不是别人做了勋贵,做了人上人。这天降富贵到姚爵爷的头上?

    这等事情能说是运气,那肯定的。可这运气来了,为什么呢?

    姚爵爷只能信了神神道道,那就是命中注定有。

    至于信了祖宗,也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