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 章 夺取扬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孙策今年十六岁,但个头一点都不低,和法正一样都是七尺五的男儿。但和法正、诸葛亮和庞统三小只不同,他的性格十分开朗外放,几乎将朝气蓬勃四个字写在了脸上。

    他踏着轻快的脚步走进了军帐,看到法正的时候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位军师这般的年轻,看上去和自己差不多。相貌也是顶尖的,在学校中都能评一评十大美男了。当然,在他眼里,还是不如自己好兄弟周瑜好看。

    果然自己要努力啊!立功要趁早,不然都追不上公瑾晋升的速度了!

    他连忙将心思和视线收回来,整了整衣衫,先同有军衔的三人行礼,然后便在诸葛玄的邀请下,分析起来了舒县潜入的路线和突袭作战的可能。

    听孙策侃侃而谈之后,诸葛玄很是惊讶:“没想到你连作战计划都想好了,这功课做得真不错。”而且一句多余的废话都没有,思路也很清晰。对于一个没上过战场的学生来说,很是难得了。

    荀彧也惊艳地颔首:“不愧是皇甫将军教出来的学生,很不错。”

    难怪主公会费那么大的心思在学校招生、扩建、师资引进和宣传上,等学生们大量毕业走上官场,他简直难以想象那时候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是报纸上描述的“新青年世界”模样?

    其实还多亏了周瑜给自己的指点,孙策露出了一个高兴的笑容,但想起周瑜说的“在主帅面前必须要谦逊,绝不能露出骄傲自满的模样,不然就别想出战了”,连忙微低下头,低调地说:

    “属下不敢居功,只是多亏了同校长学习兵法,随行的好友周瑜又恰好是舒县人,对当地风土民情和地形极为熟悉,我们才想到了这么一个法子。”

    这是周瑜想到的保全家人最好的办法了,若是两军对峙,父亲和族叔们肯定上战场。按照两军的士气和实力,硬碰硬守城的话,舒县守卫必定是死了一批又一批。

    即使庐江郡太守杜康林林总总能够调动数万兵马来救舒县,也不是这些已经北伐和打过荆州的一万精兵对手。

    一旦陷入战争的泥沼,豫州阵营喜欢冲锋陷阵的好友孙策也会有危险。纵使主公叮嘱过周队长不要让实习生们轻易涉险,但经不住孙策他们想主动请缨和立功啊。

    “便依计划行事,这样我们也不需要后续援军。”荀彧道:“只要后勤部队来接手庐江郡就可以了。”

    同化颍川郡外的其他豫州诸郡,以及后来占领的荆州可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在受降方面,豫州军队都有一套熟练的流程,保证过程中不流失财产和伤及无辜。

    “陈宫和许褚还在南阳郡等着我们飞鸽传说喊增援呢。”诸葛玄笑道:“陈公台在信里说兵和粮草都准备好了,许褚天天在军营的大门口打磨他那两把大锤子呢。”

    “那可要让他们失望了,”法正自信满满地挺着小胸脯道:“待我们拿下庐江郡,就地补充兵马和粮草,以战养战,都不需要劳民伤财。”

    这小子也很狂啊,没有官职

    老老实实退到一边的孙策暗道:有点羡慕,我什么时候才能挥斥方遒?

    回去后,他就去找周瑜了。

    听完孙策的复述,周瑜沉思了一会儿。

    “公瑾?”孙策抱怨说:“怎么说你也是有官职在身的人,怎么不让你去帐中议事呢?”而且,周瑜官职还不低啊。

    “毕竟周家在庐江郡是数一数二的大族,我理应避嫌。”周瑜道:“是我主动提出来的。”

    家族都在舒县的周瑜有些担心:“只希望父亲能够看清形势,不要轻易抵抗。”

    “别担心,”孙策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说:“不是说好了我打开城门后就直奔你家,劝说叔父他们么?”

    周瑜勉强一笑,但眉宇间的愁绪并未散开:“我有些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在攻打庐江郡官员之列。”

    “船到桥头自然直嘛,说不定主公根本没想那么多,你知道主公唯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