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山之后,到达滑国,却被一名郑国商人察觉,他急中生智,假冒郑国使臣前去拜见秦军首领,谎称郑国国君特意派他前来迎接。”

    “秦军认为郑国使臣远道而来,必定已经察觉秦军的偷袭计划,并且有所防备,转而改变目标,灭了弱小的滑国。然后将滑国女子、金银宝物装满兵车,满载而归。”

    朱翊钧已经猜到了结果:“他们在路过崤山遭到了晋国的伏击。”

    “没错,全军覆没。”

    “为什么?”朱翊钧不懂,“晋国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和秦国应该是联盟才对,有个词就叫秦晋之好。”

    “当时,晋文公去世不久,晋国正是国丧。秦军违背了诸侯之间‘不加丧,不因凶’的约定。再加上滑国国君与晋

    ()    国国君同姓,两国之间本就有着深厚的联系。”()

    “此役之后,秦国和晋国关系破裂,整个中原地区的局势风云突变。本来,楚国忌惮秦晋之间的亲密关系,不敢北上。”

    ?想看天予昭晖的《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朱翊钧听明白了:“所以,这一战真正的受益者其实是楚国。”

    “是的,秦晋崤之战之后,楚国开疆拓土,终于迎来了问鼎中原的契机。”

    于是,朱翊钧给这个故事做了总结:“一开始,秦国就不该千里迢迢进攻郑国,更不该在不了解背景,也不做任何谋划之下,灭了滑国。”

    “但晋国也不该不考虑大局,趁一时之快在崤山歼灭秦军。”

    徐渭赞许的点点头:“看来,殿下已经领悟到《孙子兵法》的精髓。”

    “是什么?”

    “慎战。”

    朱翊钧问:“怎么说?”

    “亡国不可以复存,人死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望殿下谨记。”

    朱翊钧站起来,绕过书案,走到他的跟前:“我知道,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这么聪明好学,善于思考,领悟力强,还能举一反三的学生实在难得。能给这样的学生传道受业,对老师来说,又何尝不是幸事?

    讲完了兵法,朱翊钧便催促王安上茶。徐渭一盏茶喝完,正要告退,朱翊钧却笑着眨了眨眼:“先生不急。”

    他一挥手,回到书案后面:“大伴,帮我铺纸研墨。”

    冯保就知道,得了徐渭这样的老师,光是学兵法怎么够。以他们这位皇太子的个性,那必定要想尽办法,把人家一身的本领都学过来。

    朱翊钧写了一副楷书,又写了一副行书,拿给徐渭看:“先生觉得怎么样?”

    徐渭看过之后,笑道:“楷书不错,行书还需再练。”

    朱翊钧问:“哪里不好?”

    徐渭只给他看:“这里,这里,还有这一处,都不够好。”

    朱翊钧把笔递给他,亲自抽了张干净的宣纸:“你写给我瞧瞧。”

    徐渭也不多想,提笔边写,一边写还一边给他讲,起笔如何,收笔时又当如何,才能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下一笔。

    朱翊钧在一旁听得很认真,不仅他听得认真,冯保和陈炬也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样,跟着他们家小太子偷师学艺。

    没办法,放眼整个大明,书法大家不少,朱翊钧曾经在灵济宫大会上偶遇的那位莫云卿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像徐渭这样,开创学派的仅此一位。

    徐渭讲过一遍,朱翊钧便点点头:“我记住了。”

    他又换了笔,重新取一张纸,再写一遍,之前,徐渭指出的问题,他真的全都记了下来,并且一一改正。

    “徐先生你瞧瞧。”

    徐渭本是低头随意扫了一眼,目光却落在了纸上,许久未曾挪开:“好!”

    “简直不能更好。”

    他刚才给朱翊钧指出几处可以改进的地方,但也有几处没有指出来,但这小家伙再写一遍,竟是连他没指出来的也一并改了。

    朱翊钧都已经搬去了清宁宫,皇后才知道此事。气得半天没跟儿子说话。

    朱翊钧围着她哄了好半天,整个人都躺在了她的腿上:“娘亲,我想去清宁宫住,我觉得住在那里挺好的。”

    “好什么好,这么远,来去一趟得花好长时间。”

    朱翊钧平日太忙,见他一面可不容易。现在搬到更远的清宁宫,那就更不容易了。

    “我觉得挺好的呀,一个人,自在。”

    “你不想住在乾清宫,可以来坤宁宫,陪在娘亲身边不好吗?”

    朱翊钧嘟着嘴:“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怎么能日日在娘亲身边撒娇呢?”

    皇后看着他,有些惆怅:“可我觉得你就是小孩子,永远都是。”!

    ()    天予昭晖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