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r />
    “哈哈哈哈哈哈哈!”听到这话,嘉靖乐不可支,抱着他往里走,“这可是你说的。”

    “嗯!”朱翊钧点头,“我说的。”

    嘉靖都快走进王府正厅,才想起来,院子里里外外跪了一地头也不回,一挥衣袖:“都起来吧。”

    皇上今日心情不错,看儿子都顺眼多了。还特意留下来用了顿斋饭,这事儿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朝堂。

    平日里,他们这位皇上连西苑宫门都不出,每日都在精舍修他的道。今日不但去了裕王府,还留下来吃了顿饭,除了每年例行的岁赐,还额外给了不少赏赐,其中还有王妃的金银首饰和绸缎布匹。

    虽说这是对朱翊钧这个小皇孙的恩宠,但爱屋及乌,裕王的地位自然今非昔比。再怎么说,这也是亲儿子,皇位继承人,总不能一辈子搞得跟仇人一样。

    嘉靖提了几件朝中事务,问裕王看法。裕王小心谨慎,还有些紧张,具体也说不出什么,但话里话外都是以社稷

    ()    百姓为先,这是大方针,总不会出错。

    嘉靖对他的回答不甚满意,但也没办法。自己儿子是个什么材料,这么多年,他这个亲爹比谁都清楚。

    在他看来,朱载垕命好,家里真有皇位需要继承,两位兄长又死得早。

    最主要的是,生了朱翊钧这个令嘉靖万分满意的皇长孙。

    儿子是弱了一些,那就提拔几位能臣辅佐,好好培养孙子。

    年过完了,朝中事务恢复如初。第一件事,就是给高拱、陈以勤和殷士儋都升了官。

    这三位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裕王讲官,皇上刚去了趟裕王府,回来就给裕王的老师们集体升官,这个风向就说明,裕王东宫的地位基本确立,只差一个册封。

    于是,这三位很快就成了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无数官员趋之若鹜。

    可不久之后,众人就发现,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就很微妙。

    年过完了,朱翊钧愉快的寒假也要结束了。嘉靖定好了日子,命张居正继续来给他上课。

    “去,”嘉靖扬了扬手里的书卷,“把这一段抄来给朕瞧瞧。”

    朱翊钧接过书先看了一眼封面:“《冲虚至德真经》,这是什么呀?”

    这名字一听就是嘉靖平日苦心修炼的那些个道家学说。

    嘉靖又挑了本经书拿在手中翻阅,看了一眼旁边的黄锦:“你给他解释。”

    “是,”黄锦牵着朱翊钧走到御案后面,把他抱上椅子,“《冲虚至德真经》古时又称为《列子》,有‘常胜之道’之美誉。乃智慧之书,启人心智,给人以启示与智慧。”

    嘉靖让朱翊钧抄写的那一段内容是《列子》的第二篇,皇帝所说的一段话:“朕闲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术。疲而睡,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

    故事大概说的是,黄帝做了几十年天子,每日殚尽竭虑,劳心劳神,天下去不能大治,身体也不行了。

    于是,他放下纷繁的政务,深居简出,有一天做了个梦,游历到华胥国,那里的人没有欲望,没有烦恼,任何感官都无法刺激他们,仅凭精神自然而然的生活。

    黄帝努力了几十年,都没有明白的道理,却因为一个梦,领悟到至高无上的‘道’,是不能以主观欲望去追求。

    他悟到了真正的“大道”,却无法言传他人。

    又过了二十八年,终于天下大治,几乎和黄帝梦中的华胥氏之国无异。而黄帝飞升,老百姓悲痛大哭,两百多年不曾停止。

    看完这个道家崇尚的经典故事,朱翊钧也大致明白了,皇爷爷这深居简出,一心修道是怎么来的了。天下大治,白日飞升,不就是嘉靖的毕生追求吗?

    难怪,当日他会在扶乩之术问神仙,为何天下没有大治。

    原来天下是否大治,与他是否羽化登仙息息相关。

    朱翊钧把写好的字拿到嘉靖跟前,小手伸出去,又想缩回来。

    嘉靖拆穿了他的心思,一把夺过来看了看,指着其中一笔说道:“逆锋起笔,却不藏锋。”

    朱翊钧嘿嘿的笑:“没藏住,没藏住。”

    嘉靖又指着另一处:“行笔拖沓,不够干脆,一看就没有调锋。”

    朱翊钧小手已经背到了身后:“我……忘记了。”

    “在裕王府练字了吗?”

    “没……”

    天天玩得不亦乐乎,又没人管,哪还记得练字?

    嘉靖瞪他:“依朕看,下次……”

    朱翊钧上前拿过自己写的字:“我再去写一篇。”

    练字这件事情,若是荒废几日,再要捡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

    他又写了一篇,比刚才好一些了,但嘉靖仍是不满意。

    小家伙磨磨蹭蹭不想再写了,他拿着那本《冲虚至德真经》走到嘉靖跟前:“皇爷爷,这本书我能带回去看吗?”

    嘉靖没想到,他会对道家经典感兴趣,颇为高兴:“拿走吧,看过之后,朕可要考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