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随堂太监退下之后,大殿内又只剩下他们三人。

    嘉靖揽过他的孙子说道:“监察御史和给事中将劾以奏章的形式,再加以密封呈上,这叫封章奏劾,也叫密疏言事。”

    “在将它交到内阁之前,只有看过的人知道写了什么。这上面的人和事,忠与奸,都有你决断。”

    “如何处置,取决于此人是否还能为你所用。”

    嘉靖把奏章丢到一边,叹了口气:“但胡宗宪不行。这个陆凤仪是徐阶的人,徐阁老现在是首辅。”

    内阁现在只剩下两个人,徐阶和袁炜。后者人称“青词宰相”,主要任务是写好青词哄皇帝开心,内阁大小事务都是徐阶一人做主。

    换一任首辅,就要搞一次清洗。嘉靖都数不清这是他换的第几任首辅,这套流程,他自然熟悉。

    徐阁老的屁股刚挪到首辅的位置上,还没做热,清理严党,是他现在最迫切要

    ()    做的。()

    嘉靖就算把这一摞奏章按下不发,明天、后天、大后天……只会有更多弹劾胡宗宪的奏疏等着他。

    ▏本作者天予昭晖提醒您最全的《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就算他有心要保胡宗宪,也不能是现在。

    嘉靖朝朱翊钧扬了扬下巴,问道:“听懂了吗?”

    朱翊钧点点头:“我听懂了。”

    嘉靖哼笑一声,又揽他在自己怀里:“你就知道吃和玩,你能听懂什么?”

    朱翊钧说:“皇爷爷说胡宗宪是好人他就是好人,皇爷爷说他是坏人他就是坏人。”

    “可是……”朱翊钧大抵是晚上的抗倭故事听太多,“我还是觉得他是个好人。”

    说完,小屁股上又挨了一巴掌。

    嘉靖看向一旁的黄锦:“还是没懂。”

    朱翊钧捂着屁股:“听懂啦!听懂啦!”

    黄锦端上一盏茶,让嘉靖顺口气:“小主子还差两月才五岁(虚岁),来日方长,主子慢慢儿的教。”

    小崽子没心没肺,倒是把黄锦这老太监吓了一跳。他们这位皇上,曾经可是有前科的。

    当年嘉靖听信道士所言:“帝深居无与外人接,则黄金可成,不死药可得。”

    于是,嘉靖打算居深宫修仙,让当时还不满五岁的皇太子监国:“朕少假一二年,亲政如初。”

    满朝文武震惊之余,无人敢言。

    只有太仆寺卿杨最忍无可忍:“皇上正直壮年,隐居两年不过是为了修仙。人家神仙都隐居名山大川,哪有住华丽宫殿,锦衣玉食,白日飞升的?”

    然后这位直言不讳的勇士就被锦衣卫拖出去活活打死了。

    后来,太子薨逝,没有人监国,嘉靖照样实现了深居宫中修仙的愿望——不上朝,废经筵。

    嘉靖喝一口茶,又看着朱翊钧:“先记着,以后自然就懂了。”

    “嗯。”

    “记在心里,不许说出来。”

    “我知道啦!”

    还未到冬月,京城就下了第一场雪。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朱翊钧也穿上了棉袄。

    还没到最冷的时候,朱翊钧每日还得照常上课。他本就长得圆滚滚的,穿一身棉袄,更像颗团子,练字的时候尤为不便。

    冯保只能给他换上夹袄,关上书房的门窗,燃起炭炉。

    这一日,张居正依旧给他将《论语·里仁》。练字的时候,其中一句“耻躬之不逮也”有三个字都有些复杂,朱翊钧写了好几遍都写不好,张居正站他对面,将他写得不好的地方一一指出来。

    小朋友耐心有限,愈是写不好,就愈是急躁。愈是急躁,就愈是写不好。先生也不鼓励他,总是说他做得不好。

    于是,朱翊钧脾气上来,就打算扔了笔罢课:“这几个字太难了,我不要写了!”

    他一嘟嘴,张居正就洞察了他的心思,绕到书案后面,在他抬手要把笔丢掉的时候,一把握住了他的小手:“殿下,稍安勿躁,写不好,就慢慢来,臣教你。”

    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清冷,朱翊钧惊讶道:“张先生的手好凉呀!”

    因为他自己怕热,屋子里的炭火一向烧得不旺。他的小手暖暖的,就显得张居正的手格外冰凉。

    说着,他还用另一只手覆在张居正的手背上搓了搓。

    张居正轻咳一声,握着他的手提笔:“殿下,专心一些。”

    “好~”

    先生的手这么凉还手把手的叫他写字,朱翊钧也不好意思再发脾气,乖乖地一笔一划跟着写了三遍。而后,他就推开了张居正的手:“我会写了,自己来。”

    他又指了指摆在书房另一边的炭炉:“先生到那边去。”

    这小家伙着实暖心,张居正却也不敢丢他一个人在这儿,自己去取暖。于是,又绕过书案,站在了对面,直至他的学生练完字。

    讲读结束之后,朱翊钧就迫不及待拉着冯保,问道:“大伴,咱们有那个吗?”

    冯保不懂他的哑谜:“哪个?”!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