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章 太宗上位计【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  虽然从之前的天幕之中,她已然预料到了吕氏家族惨烈的下场,但是这跟杀鸡一样轻而易举被打败,也实在是让她始料未及。

    不是,她都已经为吕氏一族准备得这么充分了,你们好歹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之类的,怎么听起来这完全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戮啊。

    看来如果想要保住吕家,还是得另想办法。

    侄子们看起来十分不靠谱的样子,她是不敢再倚仗了。

    【数十年之后,武帝晚年,戾太子刘据起兵之时,也是跟诸吕之变之时的周勃等人差不多的路子。即抢占武库,而后以北军为突破口,将自己武装起来。可以说,战略及准备之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是汉朝宫廷政变的必经之路。

    不过比较倒霉的就在于,一方面,托他那位干啥啥不行,拖后腿第一名,贪污挪用北军一千九百万军饷的表哥公孙敬声的福,导致掌控北军的昔年卫霍旧部对于太子势力并没有格外的亲近。在

    刘据亲自来到北军军营颁布符节之时,北军使者只受符,而未出兵。

    另一方面,更倒霉的地方在于,他爹是制度小天才汉武帝,生平最喜欢搞制度建设,里里外外搞了一通。没错,汉武帝把南北军也改革了。裁撤南军,改革殿军,增加了两支天子侍卫禁军,由皇帝直辖。改革北军,增设俸禄两千石的八校尉,互不隶属,统率常备精兵,也由皇帝统一直接管辖。

    因此,刘据面临的夺兵权剧本难度直接飙升到了地狱级别。

    所以,刘据政变的失败,也未必就是他本人太菜,剧本难度不一样了啊喂。】

    刘彻:……

    在一阵沉默之后,刘彻很快便抓住了重点。

    什么?

    公孙敬声竟然敢贪污他大汉北军的军饷?

    过分,砍了,都给他砍了。

    卫青与霍去病沉默以对。

    陛下,不要以为他们看不出来,你这其中绝对有一大半是泄愤的成分在的。

    但他们却也并不会阻止。

    贪污军饷?还贪污了一千九百万?怎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而汉朝前面几任皇帝及吕后等人眼前就是一亮。

    还能如此!

    听起来好像很不错的样子。

    学会了学会了,他们这就照葫芦画瓢搞个南北军改革!

    【话说回来,在搞定了宫廷守卫之后,汉文帝开始着手巩固皇位。毕竟皇帝虽然当上了,但是这皇位它四面漏风啊。长安城中,刚刚发动了一场血流满地的宫廷政变的功臣彻侯们仍旧居住在长安城北阙,虽然现在看起来很安分的样子,但是谁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勾结在一起,又一次发动宫廷政变呢?

    长安城外,实力强大的诸侯王们与刘恒同宗,大家都留着天子血脉,凭什么是你曾经这个要啥啥没有的代王当皇帝呢?诸侯王们,尤其是曾经在诸吕之变之中在外发兵助阵的齐王一脉的诸侯王们对皇位更是蠢蠢欲动。

    更不要提日渐强大的匈奴外患,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列位原本美滋滋享受了新皇封赏之后安然各回各家的诸位开国功勋们听闻天幕此言,顿时觉得背后发凉。

    怎么感觉被什么人盯上了呢。

    其实早在天幕刚刚出现,听到天幕说代王绝非好拿捏之辈之时,他们之中便已有人感到后悔。

    可惜,木已成舟,他们如今也只能扼腕叹息。

    如今又听到天幕如此说,顿时更是哀叹不已。

    难道说,他们引狼入室了吗?

    刚刚登基没有多久的刘恒闻言,顿时一怔。

    没错,他正在忧心如何解决这些聚集在长安的“功臣”们呢。

    即便自己承认了他们的功劳,表彰他们是正义之举,捍卫他刘姓江山,但是……

    诛吕之变的前车之鉴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当作从没有发生过。

    要知道,诛吕之变的时候,长安城所有的彻侯们可基本都倒向了周勃等人,结果如何,有目共睹,已足够令人触目惊心。

    【文帝的操作堪称精妙绝伦,游走于诸侯王与军功集团之间,两面开花。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易侯邑”以及“令列侯之国”诏的颁布。】

    只听天幕这么一提,刘恒顿时眼前一亮。

    没错,就是他们都集中居住在长安北阙的原因。住这么近,通传消息实在是太过于方便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又背着朕密谋些什么呢,必须防范于未然。

    让他们都滚回自己的封地去就再好不过了。

    理由他顿时都已经想好了。

    封地的税赋千里迢迢运到京师来多么劳民伤财,封君们呆在长安也是无事,为民生计,还是赶紧回去吧。

    打定了主意,刘恒决定即日就要颁布诏书。

    毕竟那些彻侯们可也都是人精,听到天幕如此说,拖延只会对自己不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