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3 章 草原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东西这位郡王见过,就是这种布料市面上少,他也很难遇到。看到十阿哥送来的礼物之后觉得这女婿也太实在了,没想到一见面就送一份大礼,高兴的当即收了起来,决定给女儿的嫁妆加厚些,吩咐人把布料放好,不舍得用!

    他不用岂不是没了广告效果,十阿哥就说这玩意多着呢,他有的是,让乌尔锦噶喇普郡王尽管用。

    出了帐篷,九阿哥跟十阿哥说:“十弟,失策了,咱们就该带做好的衣服来。”要是带着衣服来,就直接哄着老十的老丈人给穿上了。

    十阿哥说:“没事儿,他们身边带着有会缝缝补补的奴才,赶制一身来得及。”

    实际上这些奴才们会缝缝补补,却很少有人做衣服,当初海棠小时候跟着来围场,衣服小了都没得换,还是去找巴林公主帮忙。乌尔锦噶喇普郡王对着一堆呢子也发愁,他身边的人不敢轻易下手,这玩意贵啊,弄不好就会废一块料子。

    在草原各部都聚集的时候,穿得气派点是能出风头的,现在有个出风头的机会放在眼前,但是没抓住,这真让人惋惜!

    康熙也发现了,布料是有了,赏赐下去后暂时穿不上身,压根看不到效果。吃饭的时候跟几个儿子说:“这真是欲速则不达!”想到熟练工人太少,他觉得这也是个好事儿:“好在熟练的人少,要是现在这些人都知道了这毛毡的好,江南也供应不了那么多。”

    九阿哥嘟嘟囔囔地说:“您这话说得也对,物以稀为贵,越少越值钱!”

    康熙心想这是为了赚钱吗?这是为了捆绑他们!

    他不想搭理这糟心儿子,没说话。

    六阿哥小声说:“汗阿玛,有句话说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些粗呢

    ()    子,哦,就是猩猩毡,现在出不了头,但是有料子现在很多人在打听。”

    “哦?”

    六阿哥说:“您不是前不久给御前侍卫每人赏赐了一块薄绒料子吗?有人夜里披身上,很保暖,现在这些侍卫晚上当值的时候都直接把这料子裹身上保暖,丑是丑了点,但是暖和啊。”

    大阿哥问:“真的假的?”

    六阿哥说:“大哥不信回头问问,也有蒙古人问这毯子怎么来的,侍卫回答是御赐的,他们就没再问了。”

    康熙跟梁九功说:“晚上饮宴,把朕的披风换成薄绒毯子,朕试试。”

    晚上再次举行篝火宴席,康熙距离火堆比较远,太阳落山后,太监把一块薄绒料子捧着送出来,梁九功接过来抖开给康熙披上:“仓促之下裁开的,没精心缝制,您先凑合一下。”

    康熙拉了裹在身上,很轻柔,比大毛斗篷轻了很多,他裹着过了大概三刻钟,确实不觉得寒冷,保暖效果不错。

    康熙说:“给裕亲王裁一块,不,给在座的都赏赐一块。”

    这次带来的布料足够多,很快看守布料的太监们按照人头裁剪出了足够的数量送来。

    康熙没说话,侍卫们一一发下去,有人学着康熙披在身上,等夜深了,都知道了这薄绒的好处:轻便,保暖。

    要是做成贴身衣服该会多舒服啊!

    在几个蒙古权贵家的小伙子在宴会上摔跤助兴后,康熙笑着把这种薄绒赏下去,说了一句:“这些都是草原上的羊毛纺织出来的,奖励给草原上的勇士!”

    第二日就有人开始打听这东西是怎么织出来的。

    九阿哥和十阿哥趁机和这些王公们谈收购羊毛的事儿。十阿哥是有好处就照顾着岳父家里,阿巴亥部的羊毛卖了个好价钱,这部的几位王公高兴的走路都带风。

    别的部落倒也罢了,科尔沁部直接找了康熙:咱们是亲戚吧?怎么好处给了阿巴亥部了?

    巴林部的乌而衮父子也来拜见康熙,巴林公主是康熙的亲姑妈,她的儿子巴林郡王和康熙是亲表兄弟,乌而衮还是康熙的女婿,父子俩坐在康熙前面,康熙自然要对这对出力多的父子多照顾。

    九阿哥就在康熙的命令下去收了科尔沁部和巴林部的羊毛,约定明年这时候一手交羊毛一手交钱。

    别的部落不乐意了,凭什么有好处都给他们了,我们就不能沾点吗?就一起去找康熙。

    有的哭哭啼啼说不能厚此薄彼,有的把昔日功劳摆出来,说当初在某次大战中也是出过力流过血的。面对着这一群蒙古王公,康熙一脸为难,心里很高兴,不怕你们不尝甜头,只要产生了依赖,早晚被拿捏。

    他就说:“别急,都别急,坐下慢慢商量。”

    这事儿能慢吗?羊毛年年有,布料多了没人买,朝廷赔了就不会再买羊毛了,有些账他们是会算的,这些人觉得这是一锤子的买卖,所以自然是人人踊跃。

    康熙被缠得没办法,就答应了全部买下来。

    他私下问九阿哥和十阿哥:“你们觉得如何?东西再好,也要能卖出去才行啊。”

    九阿哥拍着胸口说:“往西北卖不成问题,就算是有剩余的,从广州口岸出海也不成问题。儿子想好了,对外卖的贵一些,对内卖的便宜一些,贵价和便宜价放到一起,核算成本不亏欠就行,食衣住行这些东西要薄利才能多销。”

    虽然九阿哥拍着胸口这么说,康熙不放心,然而这事儿要相信儿子,他就说:“就指望你们了。”

    九阿哥和十阿哥响亮的答应了一声,头一次觉得汗阿玛信任他们,哥俩出帐篷的时候美的鼻子都在冒泡。

    然而回到自己的帐篷里,两人同时泄气。

    十阿哥说:“整个草原上那么多只羊,一只羊最少几斤毛,这需要多少人手才能处理完?处理完了之后纺织成布,又需要多少织机?到时候堆成山的布料卖给谁?谁有钱来买?”

    九阿哥在火盆边上坐着,想了一会跟十阿哥说:“反正咱们不能吃亏!朝廷也不能吃亏!百姓兜里没几个子,指望他们也不行,所以还是要找胖丫头想办法!”

    “想什么办法?”

    九阿哥冷笑一声:“让更远的地方买,再卖到更远的地方。总之,他们主动买更好,被动买也行,咱们不能赔了!咱们从来都不是为了做买卖去的,做买卖是顺带的,或者是做买卖顺点办点事儿,总之不能白跑一趟,银子和别的咱们都要带回来。”

    哥俩在帐篷里面一番计较,商量完了又出去找各处王公扯闲篇。

    康熙看事情的发展按照自己的设想完成得差不多了,人也放松下来。这才有心思检查八旗的行兵布阵。

    然而没过两天收到了家书,信是四阿哥和七阿哥写的,在一堆公事里面夹杂了一件私事,三阿哥的长子弘晴没了。

    三阿哥夫妻两个因此陷入巨大的悲痛中,荣妃也因此大病一场。四阿哥把侄儿弘晴的脉案和药方一并寄来给康熙查看,顺便把三阿哥病倒后的脉案和药方一起寄来。

    康熙和弘晴几乎没相处过,然而三阿哥一连折了六个儿子,弘晴也长到了四五岁了,眼看着过几年都能养住了,还是没了。

    康熙心疼三阿哥,忍不住叹口气。

    他拿着信跟几个儿子讲:“老三人是糊涂了些,也没做出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来,怎么上天就对他这么苛待呢?”

    九阿哥想说你当年不也是一连折了九个儿子!

    但是这话他不敢说。

    旁边几个年长的阿哥劝他别想那么多,大阿哥说:“是这孩子跟咱们缘分浅。”

    五阿哥说:“三哥和三嫂子还年轻,往后还会有孩子。”

    六阿哥说:“是啊,这是没办法的事儿,生老病死不是人能扭转的,您别伤心了。”

    康熙叹口气:“朕是心疼你们兄弟啊!自己的儿子哪有不心疼的,他难受朕也难受。他如今年纪不小了,等他的儿子站住了,长大了,他就一把年纪了,能享受几天的天伦之

    乐?朕是担心他到老了还要为儿孙操心奔波(),朕想想都觉得心酸。”

    说到这里看看几个儿子?()『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看着六阿哥和八阿哥叹口气。

    六阿哥和八阿哥都知道他叹气的原因,因为在场成婚了的阿哥里面只有他们两个没儿子。

    六阿哥还好,他有两个女儿,但是八阿哥连个女儿都没有。六阿哥没觉得没儿子就低人一头,他觉得自己早晚有儿子,就是没有,回头看哥哥弟弟谁家孩子多,过继一个就行了,晚年如何又不指望孩子,有太监侍女侍奉呢,死了有宗人府管丧事,他对有没有儿子不是那么在乎。就是不敢说出来,怕说出来父母又要往六福晋头上记一笔。可八阿哥着急啊!

    他快急死了!

    特别是今日说起来这事儿,他压力很大!他在想:自己这么努力地攫取权力,不会是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像是多尔衮那样身后没继承人,连祭祀的人都没有吧?!

    康熙叹口气,跟身边的儿子们说:“罢了罢了,木兰行围也有一些日子了,该办的事儿都办了,也该回去了。这都九月了,你们妹妹又长大了一岁,她上半年从西北回来,剩下的大半年都在东南,离着过年还有两三个月,让她办完事儿了回来吧,朕想过个团圆年,盼着家里的人一个不少的围在一起吃顿饭。”

    六阿哥问:“要不,儿子去江南帮她一把?”

    太子看着康熙,康熙想了想:“你别去了,这么远,你身子骨受不了。那边有不少官员,赵申乔等人都在,朕前些日子派太医去给于成龙诊治,他若是好起来,就让他去辅助你妹妹收尾的事儿,再等等吧。”

    他把这话说完,拿起了一本折子看起来,瞬间眉头紧皱:“于成龙病逝在了河道衙门!”

    至此,两位于成龙一前一后都去世了。!

    ()    则美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

    :,

    希望你也喜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