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0 章 粗毛呢(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回去。

    曹荃在李鼎走后跟曹寅说:“李煦太贪得无厌了。”

    他们曹家是在最近买地了,不过是在老家附近置办的,也没多少,为的就是将来祭祖的时候有地方住,土地产出是为了给看护祖坟的人做口粮。这在当下的社会风俗中算作祭田,抄家的时候有很大可能是会被保留的资产,在很多人眼里,这种产业置办起来是最正确的一件事,所以曹家兄弟不怕查。

    曹寅叹口气,曹寅有几分读书人的风骨,信奉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着兼济天下”,对李煦这种大肆敛财的行为也有些看不上。

    李鼎被派去找曹寅,李鼎的二弟李鼐被派去找孙文成。

    孙文成是个比曹寅更滑不溜丢的一个人,其人的敏锐程度和自保能力比表弟曹寅还要高一个段位,李鼐虽然也是个人精,但是毕竟比孙文成还低一辈,修炼的不到家。他去找孙文成的时候,孙文成已经积极表态请朝廷先查自家的,在海棠跟前已经成了一个好例子了。

    李鼐知道后都不知道该如何吐槽,孙文成却一副老实人的模样跟李鼐说:“这种事儿早办早好。难道皇上不知道郡王来干吗的?就是因为这事儿主子爷知道,咱们这些做家奴的要为主子着想,要急主子之所急,想主子之所想!咱们三织造把例子给搭起来,那些官员还有什么可说的?你回去让你爹也动作快点,毕竟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啊!”

    李鼐接下来的话更没法说,他就不信孙文成没贪,更不信孙家没贪,但是人家把尾巴处理得干净啊!

    李鼐只能叹气!

    李鼎李鼐回去后,李煦这才惊讶地发现,虽然大家都是织造,但是人家比自己装的好啊!

    以前不知道自己哪里比不上曹孙二人,现在终于发现了,不是自己没有他们忠心,大家的忠心是一样的。是自己没他们精明啊!

    当发现曹寅和孙文成不帮忙后,他只能在京城想法子。然而京城的人那么多,他能找的也就那么几个。

    王府不行,勇宪郡王是世袭罔替的郡王,还是旗主王,别的王府未必能在她跟前说上话。

    还是要靠

    皇子们,皇子们中,说话最管用的肯定是太子,但是太子凭什么给他李煦说话?

    李煦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要找太子身边的人,请这些人在太子跟前吹风,这里面最好的人选就是内务府大臣之一的凌普。

    他二儿子李鼐出主意:“不如也找找八爷,多个人多条路啊。()”

    李鼎说:“别的事儿也就罢了,这事最忌讳一事托二主!万一太子爷和八爷都不高兴了呢!?()?『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李煦点头:“是啊,太子知道了,以为咱们是看不上他呢。八爷知道了,还要埋怨咱们既然找他了怎么还找太子爷。罢了罢了,这会儿直接找太爷吧,八爷那边就算了。”

    李鼐接着说:“要不然给王贵人也传信?”

    王贵人毕竟是靠着李家才进的宫,人家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她也该回报李家了。

    李煦想了想,觉得这主意不错,就说:“可以,给王贵人传信吧。趁着这时候郡王还没把眼神放在咱们家身上,赶紧办吧。”

    父子几个也不是没想过代持,但是代持的风险大,一旦有人举报,代持的土地极有可能被收走,还会背上官司,最重要的是,找人代持,万一将来李家出事儿了,这就是白白地送人一份资产啊!

    海棠这会没时间盯着这些人,自从海棠表示要重新测量土地后,大地主不慌,因为这土地是祖祖辈辈积累的,顶多是找出他们少交税的证据,到时候补交就行了。正常买卖的不慌,这是公平交易,很多人家是没有偷税漏税的。没地的也不慌,查不到他们头上有什么着急的!

    只有来路有问题的慌。

    此时董鄂家的管家来请安,他们家和孙文成一样是早早地响应了清查土地的那一批人。

    这管家说:“前几年公爷就传信了,说是只要朝廷查就敞开门的让查,这些土地是早年太爷在这里做官的时候置办下来的,那时候江南不安稳,人口少,土地也便宜,这是靠赏赐的金银和俸禄加上一些积蓄买的。买完就一直耕种,这些年公爷当家,江南的土地没买也没卖。”

    因为这是扎拉丰阿家,所以海棠对董鄂家的过往是了解的。和开国五大臣之一的董鄂和何礼一样,扎拉丰阿的祖上是一个部落的首领,这个部落也叫董鄂部,后来扎拉丰阿的祖宗带着部落归顺努尔哈赤,他的子孙就一直在八旗内做军官。

    费扬古的父亲鄂硕这一支算是旁支,因此到手的家产不算多。现在的家产都是进关后鄂硕自己置办的。

    而鄂硕有一女四子,女儿就是董鄂妃,儿子有四个,费扬古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当初鄂硕临终前,把京城附近的土地分给了其他三个儿子,作为袭爵的继承人,费扬古继承的是江南的产业。

    因为和扎拉丰阿有婚约,某种意义上,外人都把董鄂家的资产看成了海棠势力范围内的一块资产,所以这家的一个管事就能轻易能见到海棠。

    海棠问明白了这块地自从买后就没再有过变化,也没干过什么占地边的事儿,就安抚了一番这个管事,赏赐了些东西让

    ()    他回去了。

    十一还说:“早先因为孝献皇后,董鄂家比谁都老实,就怕太皇太后怪罪他们家,都这么老实了,应该是不会侵占邻居一陇半拢的土地。”

    种地的都知道,时间长了,自己家的地被邻居家的田埂给占了几寸,在农业国家,特别是各处田地都被开荒后,这几寸宽的土地显得尤其宝贵,被占用土地是仅次于被挖祖坟的大事,所以每当出现这种事儿,重了就是两族械斗,轻了就是村里的老人调解说合。

    海棠说:“董鄂家要是真的占了人家的地边,该还的还回去,把这些年占地边收的粮食赔出来,不是什么大事儿,他们家也不靠这个过日子。”说到这里问:“这几日有人给你塞东西吗?我就不信没人求到你跟前。”

    “塞了,不仅有金银珠宝,还有美女呢,那些美女的小模样长得真好看。我都没接,区区金珠美女就让我倒向他们,他们以为我是吕布?”

    “吕布?”

    “他们虽然不会让我杀了姐姐,但是肯定想让咱们俩生气,其心可诛!”

    弟弟这是没文化啊还是没文化啊!这举的什么例子!

    海棠说:“十一啊,你这么维护姐姐,姐姐很开心,也很感动,但是你能不能多读点书啊!吕布杀丁原和董卓……人家那是父子,咱们这是姐弟。”

    “我不管,就这个意思。”

    “你能不能读点书?”

    “除非你带着我读。”

    “行行行,就这么说定了!”

    孙玫从外面进来,在门口跟海棠说:“格格,织机调试好了,刚才织出了粗呢子,您要看一下吗?”

    海棠就叫上十一一起去。

    海棠去看布料,和自己想象中的粗毛呢不一样,这种机器织出来的粗呢子很细密扎实,很多官员围着毛呢说话,都说这布料做衣服厚实挺括。还有官员拿着在身上比画,说是做官服很不错,冬天穿这种官服比穿丝绸暖和。

    这时候李煦也在,说是拿出一匹来,裁剪成衣服给康熙送去,让皇上也看看这毛呢做的衣服。

    海棠也是这样想的,苏州有巧手的裁缝,康熙因为身材变化不大,所以尺寸都是现成的,做成了衣服。海棠和十一还做主给太后也做了一件,两件衣服连同剩下的布料一起送到京城,海棠和十一又各自写了家书一起送去。

    半个月后收到了衣服,太后的那件给后宫送去,康熙的这件在前面书房展示。如今已经是四五月了,穿上肯定热,然而康熙对这件事很在意,当着不少官员的面把这件衣服穿上试了试。

    “不错不错,造价几何?贵不贵?”

    来送信的侍卫立即报出了报价,同时还报出了棉毛混纺的价格,这已经有了工业产品的一个雏形,越是量大成本越是便宜,织机已经成功,就是动力源缺乏,就缺一个蒸汽机了,眼下通过水流带动机器,有时候还需要加一点人工动力,但是这已经是比传统织布行业高出很多版本的新机器了。

    康熙很满意,用毛呢控制草原各部,其中的意义他比谁都看得明白,养羊好啊,养羊比养战马强!他跟传信的侍卫说:“让苏州多造毛呢,九月中旬前全部送到京中来,朕去木兰的时候用毛呢赏赐蒙古诸位王公。”

    他把衣服脱下来,穿了一会已经一身汗了。九阿哥和十阿哥赶紧把衣服接过来查看,哥俩摸着柔软厚实的衣服,互相对视了一眼。

    明年商队就卖这个!这玩意在西北绝对比在南方卖得好。

    康熙跟梁九功说:“把剩下的这些布料给内务府送去,给各位阿哥也做一身衣服,预备着秋季的时候穿。”

    梁九功心里一盘算,十几个阿哥,才一匹布,这也不够啊!还是答应了一声,追出去让侍卫记着,回苏州后让九格格赶紧再派人送来一匹。

    这时候九阿哥已经和康熙在商量了:“汗阿玛,儿子想去苏州一趟,看看这些毛呢的产量如何?顺便看看能不能在北方生产,在南方生产太远了,不方便运输。”

    康熙看看他,行啊,这有了差事后看着也有点出息的模样了,没以前那么人憎狗嫌了。

    康熙满意地点头:“嗯,这才像句人话,去吧。”

    九阿哥的混劲儿上来了:“儿子是个人,说的当然是人话,您怎么就不把儿子当个人看待呢!”

    这孩子就不能夸,康熙拉下脸:“滚滚滚!”!

    则美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

    :,

    希望你也喜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