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6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官有什么事情?”宋声问道。

    小公公唇红齿白,长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瞧着十分机灵,开口却十分老道:“奴才不知,等会儿进了宫,宋大人可以自己去问皇上。”

    没想到这么年轻的公公说话做事都如此谨慎,不愧是在御前行走的人。

    进了皇宫,宋声跟着一路往前走,拐了好几l个弯,终于到了地方。

    “宋大人,皇上在里面等您,奴才就送您到这儿,您现在进去吧。”

    宋声抬头一看,眼前的屋子上方挂着大大的牌匾,上面写着养心殿。

    他推开门进去,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殿里面烧了地龙,一进去就十分暖和。

    这次景帝没有在批奏折了,而是斜靠在榻上闭目养神。

    “臣宋声,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宋声下跪行礼。

    景帝听见声音,这才抬了抬眼皮子,眼神聚焦之后一看是宋声来了,他伸过一只

    手,旁边的刘德福十分有眼色的把手搭了上去,将景帝扶到前面的书案上坐下来。

    “爱卿平身吧。”

    宋声闻言这才起来。

    景帝今日脸色看起来不大好,瞧着有些疲惫,他道:“宋爱卿,吏部的调任文书你收到了吧?”

    宋声连忙道:“回皇上,臣已经收到了。”

    “有什么想法吗?觉得肃昌这个地儿怎么样?”

    宋声不明白他是何意,今天把他叫过来特地问调任文书和肃昌府的事,是为了试探他?

    宋声恭谨的答道:“肃昌是个好地方,但也不是个好地方。”

    “此话何意,说来听听。”

    “肃昌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而且距离关口很近,如果把这些条件利用起来,一定能很快发展起来。所以说这是个好地方。但同时,它贫瘠的现状一代传一代,当地的老百姓穷困潦倒,甚至很多都吃不起饭,物资匮乏,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所以说也是个不好的地方。”

    景帝点点头,看起来对他的回答十分满意。

    “肃昌这个地方是朕的一块心病,他偏靠西北,百姓的生活不富裕,甚至十分贫困。但这地方却很大,就像你说的一样,地大物博,可这些年,朕调过去的官员没一个能坚持下来的。”

    “宋声,朕把你调过去当通判,你可愿意?”

    其实景帝本来是想让宋声直接过去当知府的,但考虑到他在治理地方上还没有一点政绩,直接提拔成知府不合规矩,内阁和御史台估计又该念叨了,干脆就先让他做个通判。

    “朕知道这个肃昌通判有些委屈你了,不过你不用怕,去了之后上头虽然还有个知府压着,但你只要有计划有信心把地方上治理好,就尽管去干。”

    景帝说到这,抬了抬手,刘德福立刻会意,从旁边架子上的一个格子里拿出了一个盒子,然后走近宋声给他递了过去。

    “打开看看。”景帝道。

    宋声有些莫名,顺着景帝说的抬起手打开了盒子,里面竟然是一块金牌。

    “这是朕给你特赐的御令,见他如见朕。你若是在为官的时候遇到什么难处,可以拿它出来为你撑腰。”

    宋声心里是震撼的,他没想到皇帝竟然直接给他御赐了一块金牌。

    这不就相当于把知府的权利拿捏在了手里吗?

    如果他想做一系列改革,却得不到顶头上司的支持,情况坏一点还有可能会受到百般阻挠,这时候的金牌就是他的保命符和行使权利的尚方宝剑。

    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个好东西。

    宋声跪下谢恩:“多谢皇上,臣必当竭尽所能,还皇上一个不一样的肃昌。”

    这也算是变相的立个军令状了。毕竟皇上给的条件实在是太丰厚了,可以说是对他寄予厚望。有哪个官员还在是六品通判的时候,就能得到皇上的御赐金牌?

    这可是独一份的盛宠隆恩啊!

    从皇宫里出来,宋声觉得走路腿都是有些软的,怀里那一块金牌明明冰凉凉的,可他却觉得有些发烫。

    今天他进宫的事儿没几l个人知道,小公公带他进宫走的路还是比较偏僻的小道,一路上都没碰见几l个人。

    而且在皇宫这种地方,里面不论是太监还是宫女,走路永远都是低着头的,这是规矩,他们不能抬头乱看。

    宋声大概有些理解了,景帝可能是不太想让人知道他这次进宫的事。

    还有他手里这块儿金牌御令,也不能声张,自己悄悄拿着就行了,没准哪一天就派上了用场。

    宋声走出皇宫后站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回头看了一眼宫门,想起今天看到景帝的脸色不大好,心里忍不住有几l分担心。景帝日夜操劳,又上了年纪,身体你估计已经不大好了。

    他算是难得一见的明君,还对他如此重用,宋声忽然希望他能活得长久一些,百姓们还需要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