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捉虫)(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了半天?累坏了吧?”

    陆清笑了笑,说道:“我还好,今天上午把公爹累的不轻。家里头这一大缸水都是公爹打的。”

    宋声也道:“辛苦咱爹了。说起来,他人呢?怎么回来没看到他?”

    陆清转头把菌子放入汤中,拿勺子搅了两下,然后把锅盖盖上,道:“在卧房休息呢,先别吵他了,等会儿饭做好了再叫他起来吃饭。”

    “嗯,爹辛苦,清清也辛苦。忙了半天,中午还要给我们做饭,家里有啥还没弄的先放着吧,等旬休的时候,我帮忙一起收拾。”

    “不打紧的,也没什么要收拾的了。相公就安心读书,家里的事情交给我就好。”

    宋声心里熨贴,他的小夫郎真的好贴心。

    他抬头朝陆清笑了笑,露出了一排整齐的牙齿,旁边还有一颗虎牙,阳光又好看。

    陆清知道他长得好看,尤其是笑起来,更好看了。他面色一红,不太自然道:“饭、饭好了,相公,叫爹出来吃饭吧。”

    屋里这会儿总共就他们三个人,就在这小小的灶房里吃了。灶房虽然小了点,但把火烧起来,却很暖和。

    吃过饭后宋声主动帮忙洗了碗,这次陆清没再跟他争,相公愿意帮他洗碗,那是爱他的表现。

    洗过碗之后,宋声把手擦了擦,简单休整了一下,就去学堂上课了。

    从现在租房子的地方走到学堂,大概要小半个时辰的功夫。

    宋声到了学堂,还没到下午课上课的时间,夫子这会儿还没过来。

    后桌的梁又明悄悄的凑了个头过来,低声道:“你上次让我帮忙打听的棉花,我找人问了,他们也都没听过。不过根据你的描述,倒是有些像闽南那里长的一种植物,叫白叠子。”

    宋声突然想起来,棉花有一个别称就叫白叠子,怪不得他问了好多人都不知道棉花是什么。

    “对,就是这个白叠子,你知道从哪里能弄到种子吗?”

    “种子咱们这倒是很少见,因为没有人种。我回头帮你问问吧,看看能不能给你从那边捎回来一些。”

    宋声有些疑惑,这白叠子可是个好东西,冬天做成衣被御寒,不知道要比现在穿的衣服暖和多少,为什么就没有人种呢?

    他问梁又明:“我看咱们这田地也多,也不像是会担心田不够种的样子,况且这白叠子冬天做成衣被保暖性很强,为啥没人种这白叠子呢?”

    梁又明

    道:“想什么呢?这白叠子是你想种就能种出来的吗?要是那么好种,种的人肯定很多。但你看现在这情况,只有有钱的人才穿得起棉衣盖得起棉被,就说明这种东西不好种,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你又不是不懂。”

    宋声思索了下,还记得前世的乡下有很多种棉花的,也都没什么难的。不过想想这个朝代跟前世相比,可能种子有很大原因还没培育成功。

    宋声道:“你先帮我托人带回来一袋种子,我打算明年开春的时候种种试试,如果成了,到时候分你一些。要是不成,我赔你种子钱。”

    梁又明一听他要种棉花,满眼放光道:“你真的会种?”

    “不会,但想试试。”

    “行,我家里面有人在闽南那边做官,今年过年之前应该会回来。等回去我就去信一封,让他给你带一些种子回来。”

    “多谢!”宋声这声谢道的郑重,如果真的能种出来棉花,梁又明算是帮了他一个大忙。

    梁又明摆摆手,“你这又跟我见外了不是?我才不要你道什么谢呢!”

    说完之后他又八卦道:“我这几天听说你在家烧出了银骨炭?到底是不是真的?”

    宋声点点头,“嗯,刚烧出来的。也是运气好,碰巧试出来了。”

    梁又明直接惊呆了,他也是隐约听到了传闻,本来觉得是个谣言,今天也就随口一问,结果竟然是真的。

    “兄弟,你也太厉害了吧,这么名贵的炭都被你烧出来了。你跟溧阳郑氏该不会是亲戚关系吧?”

    “溧阳郑氏?”

    “嗯,溧阳郑氏有家族不外传的烧银骨炭的法子,如今市面上流通的大部分银骨炭都是出自他溧阳郑家,老实交代,你是不是跟他们家有关系?”

    宋声摇摇头,否认道:“没有,我不认识溧阳郑家的人。”

    “那你这炭是怎么烧出来的?”

    “就是在一本书上看到过,把法子改良了一下。多试几次,然后试出来了。”

    “牛啊兄弟!你这个脑瓜子是怎么长的?这都能试出来,看来以后我得给你做小弟了。”

    “那倒不用。”

    两人说话声音小,左右书案与书案之间距离隔得又远,旁人也听不清他们在嘀嘀咕咕的说什么。

    等到夫子进来后,他们两个人才止住了话头。

    宋声心里隐隐有了打算,如今竟然能找到棉花种子,那等开春后,得跟家里商量一下,划出来几亩地专门用来种棉花。

    只是这里的棉花种子怎么样,好不好种,还得多仔细着点。

    很快夫子就开始讲课了,下午这两节,上的都是进士科内容,需要全神贯注仔细听。

    宋声面对自己不懂的,一向虚心好学。但这几天梁又明也不知怎么了,竟然也认真开始听起课了。

    宋声不知道上次大考之后他回家发生了什么事,等来了之后颓丧过几天,然后开始学习了。

    大概是醒悟了,有道是浪子回头金

    不换,

    如今用在梁又明身上倒也合时宜。

    宋声在学堂里上着课,

    陆清就在租的房子里面收拾屋子,他得把上午剩下的一些活干完。

    宋老三吃过午饭后没多久,就赶着牛车回家了。

    儿子这边也安顿差不多了,他在抓紧时间回去忙家里的活了。

    他一走,又新建了个土窖,等烧起炭来,人手更不够了。

    宋老三从县城出发的早,一路赶着牛车到家时,太阳都还没有落下西山。

    他刚进院门,就听见大郎对着一个看起来高高瘦瘦的汉子道:“不好意思啊,我们家的柴已经收满了,最近够用了,暂时不收柴了。”

    这个看起来一米九的汉子就是李满,上次来送人家卖了一次柴之后,这隔了几天又来了。

    但宋家的柴已经收满了,家里已经没地方放了,宋平只好把人拒绝了。

    李满一听,脸上有些失望。

    他背着这两捆柴有不少,看起来还有一些是才上山砍的。

    他没拿到集市上去卖,是因为他上山的时候不小心划到了脚,背着柴走不了太远的路。所以就把柴又背到宋家来卖了。

    “没事,那我先回去了。”李满打了声招呼之后转头回去,能看出来,他的左脚走起路来不太稳当。

    这时候张杏花忽然从屋里出来了,叫住了他道:“满小子,你且等等。”

    李满抬头,看向张杏花,嘴上没说话,在眼里仿佛在问怎么了?

    张杏花想起前不久宋声说的话,如今这土窖也建好了,就准备开烧了,人手确实有些不太够用。

    而且每次一烧炭,家里的儿子孙子都累得不轻,熬夜的熬夜,卖力气的卖力气。

    她走到李满跟前说道:“满小子,我们家新建了个土窖,烧炭有些人手不够,你看你愿意来帮忙不?三郎说你要是来就给你开工钱,每烧一次炭,给三十文,你看咋样?”

    李满一听,心里高兴的说不出话来。

    他平日里上山砍柴,一天最多也才卖十七文钱。而且这砍柴还是个力气活,山上的树可不是那么好砍的。

    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下雨下雪了,那就什么都干不了了。

    他喉结动了动,有些不敢相信道:“婶子,真的吗?”

    “自然是真的,上次你来我们家卖柴的时候,我们家三郎就看中你了,特地跟我说了这事。你要是愿意,明天就来上工,中午管一顿饭,你看能行的话,明天一早你就过来。”

    “当然能行!”李满语速很快的答应了,生怕晚一点人家就反悔了。

    他最近脚有些受伤了,没法上山打猎,而且冰天雪地的,山里的小动物都躲起来了,也打不着什么东西。

    每年冬天都是他最难捱的时候,今年尤其的冷,更难熬了。

    没想到今年却有人愿意帮他一把,在这个凛冽的寒冬,李满头一次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

    婶子说的是三郎,应该就是第一次卖柴的时候给他结账的那个人吧?

    看起来好像是个书生,想到宋家好像只有一个读书人,那人应该就是村里有名的宋声吧。

    听说他考了几次秀才都没考上,如此心善之人,老天不该为难他,李满心里默默的想着,祝他下次能考上。

    宋声晚上下学回到家,陆清已经把饭做好了。

    如今在城里租了房子,他就不用在每日下学之后,脚步匆匆的走上三个多小时的路,冻得冷飕飕的回家了。

    中午吃的丰盛,而且晚上只有他们两人,陆清简单做了一顿。

    把中午剩下的肉切成丝状炒了一下,然后下了两碗面条,把肉放进去又加了几根白菜,做了两碗白菜肉面条。

    “相公,今天上学可还顺利?快洗手吃饭吧。”

    宋声把挎包取下来放在一旁,起身拿着木盆,到后灶里舀了一点热水,一边洗手一边道:“顺利着呢。爹呢?回去了?”

    陆清点点头,从锅里盛了一碗面条出来端给他。

    “爹说家里还有活要做,中午吃完饭没多久就回去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