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炭要烧你去烧,老子不干了!一点点你就知道在那瞎指挥,正经的事儿你是一样不干!不是说能烧出来炭吗?炭呢?我看你这就是在忽悠我!”

    王婶子也气,她明明就是照着宋家烧炭的步骤来的,为什么就是烧不出来呢?

    本来刚才看到宋家人烧出了好炭心里就不爽快的王婶子这会儿更窝火了。

    看到王大郎有些扭曲的面孔,她忍不住抬高声音道:“我哪知道为什么烧不出来!这火明明就是你烧的,步骤跟过程我都告诉你了,是你自己把火烧的不行,还反倒怪到我头上来了!”

    王大郎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这节日他都这么辛苦了,媳妇儿竟然还说这种话,完全不体谅他。

    他也连着两天没睡觉了,这会儿又被王婶子一激,眼前一黑竟然倒下了。

    王婶子瞬间门清醒了,赶紧上前去扶,焦急的说道:“当家的,当家的你咋了?快醒醒呀!”

    王婶子没法子,赶紧把儿子喊了起来,急急忙忙的去找牛车送王大郎去看郎中。

    这一大清早的,王家是闹得鸡飞狗跳,反观隔壁宋家,张杏花虽然有心想低调,但村里人可不允许。

    早上他们回来的时候虽然村里没几个人看到的,但在这小山村里,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才不过一顿早饭的事,就有人听说了宋家烧出了更好的炭,好像还是那宫里头才会用的银骨炭。

    这个消息一出,也别管跟宋家的关系好不好,全都一窝蜂的去宋家看那宫里贵人用的炭长什么样。

    宋家也不是小气的人,不过就是来看两眼,长长见识,就给他们拿出来一块看了看。

    这银骨炭通体银白,乡下人压根儿乡下人压根没见过。一时之间门,宋家院子跟炸开了锅似的热闹的不行。

    周婶子听到消息,一大早就跑过来了。

    周家跟宋家关系好,这会儿她凑上前看了看那一小块银白的炭,说道:“我还是第一次见这么白的炭嘞,说起来,这真能这么耐烧吗?”

    他们乡下人平时用的炭都黑乎乎的,家里条件好一些的,能用得起灰花炭,但灰花炭整体颜色也是发灰,隐隐透着些黑色。

    可这银骨炭可就不一样了,这表面像是覆上了一层白霜,跟他们平时烧的大相径庭。

    宋家的人对这种炭了解的也不太多,大部分都是听宋声说的。

    此时听到周婶子的话,宋老三想着宋声之前跟他们说过的银骨炭的好处,他道:“周大妹子,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炭哪,那就是越白越好。这一晚上只要这一小块,就能烧到天亮,整个屋都是暖烘烘的,你说它好不好?而且呀,除了耐烧,它烧起来还没有烟。要不说怎么宫里贵人都用这种炭呢?”

    另一个村里人道:“以前只是听说过这种炭,

    从来没见过,

    我还以为是别人胡说呢!原来真的有呀!”

    “那怎么能是胡说的呢,这你不就亲眼见着了。”宋老三乐呵呵的笑道。

    “还得是你们老宋家有福气啊,今年是走了什么大运了?不光烧出了灰花炭,现在连银骨炭都烧出来了,还有什么东西是你们家三郎不会的吗?”

    “就是就是,你们家三郎是不是偷偷去观里面拜大仙了,连这种烧炭的法子都会,宋老三,要不你跟我们稍微透露一下呗,是去的哪个观里呀?让我们也去拜一拜,来年好发个财呀!”

    宋老三一听,喜滋滋的笑道:“这能是一拜就拜来的吗?我们家三郎是聪慧了些,不过那都是他自己努力刻苦,天天天不亮的就早起读书,你回家让你儿子也多读几本书,说不定就知道法子了。”

    村里的人一波一波的来,宋老三重复的话讲了一遍又一遍也不嫌烦,他就爱讲这些事儿。

    听到别人夸赞他家三郎有出息,比听到别人夸他还高兴。

    经过上次烧炭的事,村里面大部分人也都知道了这炭不是那么好烧的,嫉妒归嫉妒,他们老宋家眼看着以后就要发达了,明眼人都知道得巴结着点。

    所以今天来上门的有不少都在说好话,就盼着以后冬天来他们老宋家买炭的时候能便宜一些。

    不过也有那眼红的滴血的,上来看了一眼银骨炭,就说道:“原来这就是你们说的那种贵炭啊,我看也没什么特别的嘛,看这细长的跟人的骨头架子似的,瞅着多吓人!”

    宋平本来正被他平时在村里关系还不错的几个兄弟围着问银骨炭的事,这会儿听见有人这么说,他忍不住回道:“何叔,要不您猜猜,它为什么叫银骨炭?”

    何叔被噎了一下,又道:“吹嘘的这么厉害,不过就是几块而已嘛,这一窖可能就是运气好,指不定下一窖烧的就全废了呢。”

    “废不废了的,跟何叔好像也没什么关系吧。”宋平道。

    “跟我是没什么关系,可嘴巴长在我身上,还不允许我说几句了?”

    “能,您随便说。不过听我们家三郎说,村东头的石大爷之所以活那么大年纪,是因为他不管闲事。何叔想活的年纪长点,那得跟石大爷好好学学。”

    何叔被气走了之后,宋平身边围着的几个兄弟纷纷惊呆了的模样看着他,“我说宋平,以前怎么没看出来你这么会说话?”

    宋平挠挠头,“有、有吗?我不是一直都这样?”

    “你可拉倒吧,平时你跟个闷葫芦似的,话都没几句,这才多久没见,不过是烧个炭而已,怎么连嘴上功夫都有长进了?”

    “哦,可能是跟三郎学的了。”宋平恍然悟道。

    “你们家三郎平日里也是这么牙尖嘴利的吗?我看人家挺斯文的,少往人家头上甩锅了。”

    几个人没过一会儿又哈哈说笑起来。

    此时的宋家小院已经挤满了人,像个烧开的水壶似的咕噜

    噜的沸腾起来。

    没过一会儿,里正也过来了。

    里正也姓宋,跟宋老大他们是一个姓。上次听到县太爷夸奖宋声的时候他就很高兴,一笔写不出两个宋字来,宋声有本事了,他们姓宋的人家都有颜面。

    这次听说宋家烧出了银骨炭,里正坐不住了,虽然已经年过六旬,还是亲自跑来了一趟。

    别人不清楚这银骨炭,里正多少是知道一些的。

    这银骨炭一两银子一斤,按理说但凡是有钱的达官贵人都能买来用上。

    可这炭却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新出炉的炭量并不多,都先紧着有权有势的人用,其次才是那些富得流油的商人。

    所以宋家能烧出来银骨炭,完全可以抬高价格卖给那些有钱的商人,这得赚多少钱!

    旁人看不明白,里正却看的清清楚楚,这宋家,以后怕是要发达了。

    他这次特地过来道个喜,给宋家撑撑脸面,也卖个好,以后说不定就沾着光了。

    张杏花在一边也被围得水泄不通,村里的一些老姐妹儿围着她问情况。

    其中一个羡慕道:“杏花,你可总算是熬出头了!听说这银骨炭要一两银子一斤,这还只是市价呢!等过几天再下几场雪,天更冷的时候,就是卖五两一斤估计都有人抢着买嘞!你们卖个一百斤的银骨炭,那就有五百两哪!()”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张杏花也高兴的紧,“打棺材打棺材,等赚了钱我就去打一副上好的棺材回来!等老了就美美的躺进去……”

    几个人硬是把打棺材说的跟办什么喜事儿一样。

    乡底下的棺材并不便宜,一口薄棺还要几百文钱。大多数时候人若是没了,就用一个草席子一卷,抬去埋了。

    所以对于村里的人来说,死后能有一副上好的棺材躺着,那对他们来说已经是相当体面的事儿了。

    几乎所有在场的村里人看张杏花和宋家一大家子的目光都充满着羡慕和嫉妒。

    王婶子一大早把王大郎送到郎中那,郎中一看是急火攻心,人醒了之后给开了几副药就让回来了。

    这会儿子回来刚走到家门口,她就看到隔壁家围的都是人,里面叽叽喳喳的,说的正热闹。

    上前一问才知道,宋家昨天晚上真的烧出来了银骨炭!

    早上给她男人看郎中又花了小一两的银子,她心里正堵着气儿,听见大家纷纷夸他们宋家,忍不住高声说道:“这炭都还没卖出去呢,就开始做梦挣几百两银子了?有些人挣的钱多,但若是没命花那不也没什么用吗?”

    张杏花斜倪了她一眼,说道:“王婶子说的是,我们家里人就爱白天做梦,不过这跟王婶子没什么关系吧?听说你男人早上晕倒了?去看郎中了没有,可别这炭还没烧出来,人就先病倒了。”

    张杏花是知道戳人痛处的,王婶子家里忙活着烧炭已经有一阵儿了,可迟迟烧不出来,原先花钱建土窖的钱就白花了。

    再加上后面劳心劳力的烧炭,又费时间门,又费精力,却连一点收获都没有,王婶子除了着急上火,就是堵心的厉害,上头的婆婆已经很久没给她好脸色看了。

    王大郎的老娘听见王婶子站在外头说话,赶紧把她叫了回来。

    她怎么就给自个的儿子娶了这般心胸狭隘又斤斤计较的妇人。

    这会儿她指着王婶子的脸骂道:“人家家里烧出了好炭,村里人都去道喜了,你不去也就罢了,还上门去给人家添堵,是想让我们王家被村里人看笑话吗!”

    张杏花可不管那么多,看见王婶子气儿不顺她就高兴。!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