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章 拿下王侍郎(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时候,他就想着要如何把卷宗压下来粉饰太平,但看了王少彪的供词,并未将他供出来,于是也不想冒险处理卷宗,想到如今刑部侍郎正好是王家人,到时候不需要他动手,王岳就会出手了,于是便将卷宗原封不动地交了上去。

    果然,这么久没有收到上面的批复,他就知道不用担心了。

    而此时皇帝却瞪着眼睛问他这个事情,他就知

    ()    道王侍郎要遭殃。()

    “”

    ?本作者大猫追月提醒您最全的《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既然你看过卷宗,就把王家的案子复述一遍。”

    甘德寿赶紧照做,果然和刚刚张阁老所说相差无几。

    皇帝听完,面色黑如锅底,厉声呵斥将其押下去,看着张阁老还杵在一旁,骂道:“还等什么,赶紧让人去把王岳给处理了。”

    张阁老应了一声是,低头擦汗正要退下,又听皇帝喘着粗气道:“把太子叫来,朕不过有段日子没上朝,这下边就乱成这个样子,他是怎么帮朕监国,他还想不想当这个太子——”

    众人听到这话,顿时吓得全都跪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出。

    直到皇帝缓了一会儿,这才没好气地挥手让张阁老退下。

    许牧通看着皇帝依旧胸口起伏的模样,正想出声劝慰。

    却听皇帝恨恨道:“王家这些年搜刮民脂民膏,又上山做了悍匪拦路抢劫,定是积攒了不少财富,如今这事被压下来,那些银子岂不是全都归县衙门那群人瓜分了去?”

    看样子并非为了王家为非作歹的行为生气,而是为了自己的皇权受到蒙蔽和挑战感到愤怒,还有就是,一想到这些人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最后却落入地方手中,自己堂堂天下之主,却因国库空虚,连修个塔的银子都没有,简直忍无可忍。

    许牧通看着他咬牙切齿的姿态,没有料到如今的皇帝居然为了这一点小利忌恨到了这个地步,俨然失去了一国之君的气度,小心翼翼道:“据甘德寿刚刚所说的,抄王家超出大约价值十万两的财物,山上土匪窝里的金银珠宝是过往商人百姓被劫之物,秋县令已经将这些财物归还失主了,还要安抚受王家荼毒的百姓,怕是也不剩多少。”

    本来他还想说王少彪扎根蒙山这么多年,没有一个衙门敢动他,除了王侍郎庇护,也少不了打点周边的官员,山上应该没有多少银子,可转念一想,皇帝如今多疑,若是一味替秋县令说话,怕是要令其起疑心。

    尤其这会儿还正在气头上。

    于是又笑笑补充道:“王侍郎官至二品,这些年在京都也置办一些田地产业,这些产业想来应该不少。”

    皇帝听完这话,并没有高兴起来,濛山上的赃物被归还失主,他觉得秋植这一点就太不会做人了。

    可如今都拖了这么久,黄花菜都凉了,他能说什么。

    于是对王侍郎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等许牧通出来的时候,刚好张阁老那边刚好也要出去。

    二人肩并肩穿过未央宫门口,许牧通这才忍不住感慨,“数年不进京,这次回来,除了张阁老,入眼的大多是新面孔。”

    张阁老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说不定许大人下次再入京,老夫这张老面孔也没了。”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不再谈论这个话题。

    许牧通问道:“

    ()    封乐县秋县令如今政绩斐然,新会郡郡守也有一份功劳在里头,阁老觉得这二人可否入得圣上青眼?”

    “甘德寿被罢免,空出一个沥州刺史的位置,按照正常情况李泰和秋植二人都有升官的可能,只是……”

    张阁老压低声音道,“皇帝如今阴晴不定,凡事皆以自己喜好定夺,方才他得知秋植将濛山上的一应金银珠宝都物归原主,面露不悦之色,想来是觉得秋植不会揣摩圣心,未必会许他升官。”

    “秋植三番两次破了大案,如此待他,未免会令下面的人寒心。”

    “嘘,这话在这儿可不能说,周边都是皇帝的内卫,稍有不慎被听了去,你我二人就都等着掉脑袋。”

    许牧通闻言,只好把口中的话咽进肚子里。

    “对了,苏太傅在沥州可好?”

    许牧通在封乐的时候没见过苏学林,但从李泰那儿也得知一些情况,也知道秋梦期委托李泰提亲的事,笑道:“太傅那边日子虽然清贫,但少了国事烦扰,人也轻松不少,听说他女儿女婿要把他接城里来他还不乐意。”

    张阁老闻言,也不禁抚须笑道:“有时候还真羡慕他,远离朝堂纷争,就算一介布衣,也能活得自由自在,至少不用时时刻刻担心着项上脑袋不保。”

    “哎,不同身份有不同身份的难,张阁老若是有空可去岭南那边走走,那秋县令管辖的封乐城如今风光秀美,倒是一处好去处。”

    “倘若真有一天,老朽倒是愿意去看看。”

    想起当日秋植在皇家宴会上被众人为难,皇帝居然不顾礼法跟着那些人胡来,命其脱衣正身,张阁老就觉得大焱的天下要完了。

    他做不到苏学林那样以死上谏,也只能尽量帮助这些国之栋梁维持一些读书人的体面,求皇帝严惩起哄之人。

    皇帝那时还尚有一些理智,回过神后严命今后不得再对秋植身份进行非议。

    如今看来,这个秋植还是有出息的,当初的举手之劳也算是值得了。

    张阁老抬手抚须,欣慰地点了点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