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 太子的冠礼(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秦王政很满意这个安排,当即给燕国传国书,勒令燕王喜麻溜地收拾收拾,前来秦国为太子祝贺。

    齐王那边就客气很多,秦王政用的是邀请的口吻。还说到时候齐王来了就可以见到新鲜出炉的阶下囚楚侯,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收到国书的齐王建有点意动,可以过去亲自看一看楚王的倒霉模样,他感觉很赚。

    郦食其极力劝说:

    “此时不去,等楚王被软禁后,那楚国定要重新拥立一位楚王。到时候旧王不再是楚王,去看他也没意思了。”

    有了新王,旧王就失去了“楚王是个阶下囚

    俘虏”的意义。齐王想看的就是楚王被俘,而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楚国公子被俘。

    齐王建此时想起了他久病的相国后胜:

    “舅舅那边以为如何?”

    使者前往后胜府上询问,但后胜起不来身,精神头也很不好,无法回话。

    后胜的儿子前来接待使者,他想起府上收了那么多秦国送来的贿赂,自觉自家应该替秦王说话。

    于是后胜之子便道:

    “秦王一向礼遇大王,前去观礼未尝不可。此次加冠礼特意邀请了大王,正说明秦王看重大王啊!”

    齐王建听完使者的回话,彻底放下心来,高高兴兴地派人去准备行囊了。

    郦食其告别齐王回府之后,没忍住笑了一声。他见吕雉出来迎接自己归家,忙将事情与义妹分享一番。

    吕雉也噗嗤一笑:

    “齐王只怕要有去无回了。”

    君不见当年楚怀王与秦昭襄王会盟,被秦国扣押,至死不得归国。那次他们还是在秦楚边境的武关相会的,可不是直接进入的秦都咸阳。

    齐王建倒好,主动送上门去,直接就进入了大秦核心地区。秦王要是能放他离开,吕雉把自己的名字倒过来写。

    没了后胜帮忙参谋,齐王建着实是蠢到令人发指。

    与齐国的快乐出发不同的是,燕国那边一片愁云惨淡。

    燕王喜不想去,他万分地不想过去。但在暴秦跟前,燕王没有说不的权利。

    燕国臣子也一脸的如丧考妣。但他们为了燕国存亡,还是不得不劝说王上为大局而计。

    现在去了秦国,只是有可能被扣押。要是不去,秦军立刻就得打过来,强行把燕王抓走。

    燕王喜不抱期望地问道:

    “秦楚还在交战,我们此时偷袭秦地,如何?”

    听闻秦国出动八十万大军攻楚,调走了那么多兵力呢,秦国境内肯定非常空虚吧?

    臣子冷酷地打破了王上的幻想:

    “我燕军六十万打不过赵国十万人马。”

    没了乐毅,燕国军队就是纸老虎。看起来人多,其实根本不能打。

    更何况,如今的燕国当真出得了这么多人吗?恐怕是拿不出来的。

    燕王喜悲痛哭泣:

    “若太子丹还在便好了!”

    这样就可以把太子送去观礼,让太子代替燕王出行,也不算怠慢了秦国太子。

    臣子们目露讽刺。

    就算太子还在,去的也得是你燕王。顶多是你被扣押之后,大家拥立太子继位,避免国中无君主。

    更何况,太子丹那脑回路众人着实无法理解,也不敢放他再去秦国找死。要是太子丹在观礼的时候又搞出点什么动静来,燕国是真的得完蛋。

    群臣对视一眼,最终请命道:

    “请大王重立太子!”

    不管如何,要给燕国留个后路。燕王喜可以被秦国扣下,但燕国不能没有继位

    的人选。

    如今国内的其余公子里头没有哪个特别能够服众的,只能燕王来决断。否则燕国到时候还得陷入争权夺位的混乱之中,情况将会更糟糕。

    燕王喜被气得浑身颤抖:

    “寡人还在,你们、你们……”

    众人这是默认他回不来了,已经开始考虑下一任燕王了啊!

    愁云惨淡的燕国最终还是完成了新任太子的册立。

    人选倒不是燕王挑的,燕王拒不配合,臣子们也只能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了。

    燕国夺位之战提前开启。

    原本发兵攻秦好歹还能给秦国造成一点小麻烦的,现在燕国内乱了,彻底不用再防备这边。

    听闻燕国都城中为此很是闹腾了一场,各位公子都有自己的支持者,谁也不服谁。但他们有志一同地圈禁了燕王,防止老父亲出手捣乱。

    等到新太子终于“选”出来后,新太子一派先胁迫着燕王喜写下册立诏书,又积极主动地将死赖在燕国不肯走的燕王喜直接打包送来了秦国。

    齐王建抵达咸阳时,正巧遇见燕王喜被人五花大绑地押来咸阳。

    齐王大惊失色:

    “这这这,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是秦王出手了?燕王不肯来,就直接去燕国都城绑人吗?这也太粗暴了吧?

    新太子的下属可不敢让秦王背黑锅,连忙解释了一番。

    齐王建这才听明白了,敢情是燕国公子想趁机上位,于是强迫了燕王过来观礼。和秦国没什么关系,秦国也是被燕国太子利用了。

    燕王喜破口大骂:

    “怎么就和秦国没关系了?若非秦王……唔唔唔!”

    太子下属飞快捂住了燕王喜的嘴巴,免得他说出什么得罪秦王的话来。燕王被秦国处决了不要紧,千万别连累他们,他们跟随新太子还有大好前程在手呢。

    齐王建摇头叹息:

    “燕王真是不知所谓,人在屋檐下,竟然还敢辱骂秦王。”

    跟随而来的齐国使者面色煞白。

    大王都知道这是人在屋檐下了,怎么还没生出防备心来?燕王怎么就这么恰好在今日抵达咸阳了?真的不是秦王给他们的下马威吗?

    奈何齐王建心里只有楚侯,反复询问:

    “楚王来咸阳了吗?寡人什么时候可以见到楚王?”

    楚王暂且没见到,虽然攻楚的军队已经努力加快攻城的速度了,但破城还需要一定时间。

    最近寿春刚刚被攻破,楚王才被俘虏,哪怕是日夜兼程地把人送来,也不可能立刻抵达。

    听说楚王已经被俘虏,齐王建就放心了。

    无妨,距离冠礼还有大半个月,他肯定能等到的。而且有秦国九卿之一的典客亲自前来作陪,带他在咸阳和长安闲逛游玩,齐王并不着急回齐国。

    典客是秦国设置的专门接待外宾的部门,齐王认为对方不接待别人只接待他,是秦王对他独一份的尊重。

    不过跟着典客玩了两天之后齐王就嫌这老小子不会来事了,当导游还得是他身边那个副手最合适。

    之后齐王便只让副手带他玩,还问副手叫什么名字。

    那名年轻俊美的秦国官员微笑着答道:

    “下官张良,原是韩地人士。家父张平曾是韩国相邦,不知大王可有印象?”

    齐王建一惊:

    “你竟是张平之子?”

    这秦国居然让韩相的儿子当上了九卿副手,可真是大度容人。

    不是说韩国官吏前不久才开始被陆续任用吗,这人怎么爬得这么快?还是说从一开始秦王给他们的官职就不小?

    张良当然是凭本事爬上来的,典客相比起来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部门,比别的部门更好晋升。

    而且太子扶苏本就有意让他接触西域诸戎,所以张良在这里不用担心遭受打压,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成为九卿之一。

    齐王建随后又去看了长安学宫。

    之前他就听说秦国搞了个学宫,颇为声势浩大,许多齐地人才都赶过去了。齐王建对此是很不屑的,他自负于稷下学宫的优秀,认为秦国就是东施效颦。

    结果当真前来一瞧之后,才知什么叫坐井观天。

    长安学宫搞得比自家那历史悠久的稷下学宫还要正规,虽然弄了一堆齐王看不懂的规章制度,但它唬人啊。

    尤其是那学宫的祭酒,站出来之后便是齐王建都脸色讪讪,不敢再挑剔学宫哪儿哪儿不好。

    稷下学宫再好,也把人家程祭酒给踢掉了,还是他齐王建亲自下令踢掉的。面对对方那张死人脸,齐王建生怕程祭酒回忆起新仇旧恨,一怒之下要打死自己。

    “我们赶紧走,长安没什么好看的,寡人要回咸阳。”

    齐王建怂怂地推了推张良。

    张良:……

    堂堂齐王怎么连臣子都害怕?

    回到咸阳之后,齐王建闲逛时又偶遇了韩侯。韩侯自从不当韩王之后,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尤其是张平父子带头在秦国开始当官之后,韩侯就从软禁的状态被放出来了。秦国不再圈着他,或者说,秦王开始允许他在陈县和咸阳散心了。

    这两处地方都是有秦国重兵把持的,不用担心韩侯能在这里闹出事情来。于是为了安抚已经入朝的韩国旧臣,秦王政干脆在爱子的劝说下给了对方更大的自由。

    此举果然有效,最起码张平对秦国越发死心塌地了。

    韩侯解禁之后,赵侯魏侯等人眼热不已。

    但赵侯暂时还不能放出来,毕竟北边代地还有个假赵王在做戏。

    赵高在扶苏的示意下和赵侯私下谈过这件事,赵侯表示理解。并且期待起李牧为大秦发光发热后自己能过上和韩侯一样的好日子。

    说起来都怪郭开不中用,他明明比韩臣更早地事秦,怎么反而不如韩臣受看重呢?赵侯一直等着郭开的接济,结果郭开自己先倒了。

    赵迁却不知道(),即便李牧崛起之后也不一定会惠及他赵侯。当初可是赵迁先对不起李牧的?()?『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李牧才懒得搭理他,换赵嘉当赵侯还差不多。

    可惜秦国十分防备赵嘉这个一心复国的公子,对秦国来说还是赵迁一脉继续占着赵侯的位置最好。

    至于魏侯,由于当初魏王不肯乖乖投降,想过好日子且有得等呢。

    至少得等楚侯被送过来,有了楚侯当底层对照组,或许能显得魏侯乖觉一点,值得优待。

    齐王建不知道这些弯弯绕绕,他只看到了主动投降的韩侯日子过得有多舒坦。

    齐王建十分震惊。

    他这些天震惊的次数有点多,但韩侯在咸阳随便溜达这件事还是让齐王建最为震惊。

    齐王建不可置信:

    “韩安不是个阶下囚吗?”

    张良心里有点不高兴,那是他们韩国的旧王,齐王怎么说话的呢?

    但张良没有表现出来,礼数妥帖地答道:

    “韩侯一心向秦,王上与太子从未将他当做过阶下囚。”

    为了证明自己的话属实,张良请示过上官之后还带齐王去陈县看了看韩侯的居所。顺道又去看了看不识时务的赵侯与魏侯,以及各国贵族过的是什么日子。

    要不怎么说张良适合干外交呢,齐王看完回来之后都有点心动了。听着张良的各种不着痕迹的宣传,竟然觉得在秦国当个侯也挺不错的。

    当然,得是韩侯那种行动自由的侯。

    齐王建没发现,自己这段时间在秦国做客的待遇,其实就和韩侯差不多。只不过名义上他是客人,而韩侯是秦国所封的侯爵。

    章台宫。

    扶苏安排好了齐王建接下来的行程,吩咐人去告诉张良一声,让他多安排齐王和韩侯同行。

    叫他看看韩侯日常的衣食住行如何,绝对不比齐王在齐国享受的档次低。而且有些地方,还高于齐国。

    虽然作为客人的齐王当然也能享受到这样的高档服务,但人就怕对比。想到回国之后自己会过得还不如个投降秦国的韩侯,齐王定然会更加动摇。

    什么“回到咸阳恰好遇见韩侯”,都是安排好的罢了。为了叫齐王安安分分待在咸阳不要闹着回国,扶苏可谓是煞费苦心。

    秦王政看着儿子忙里忙外地统筹各处,自己倒是显得比儿子还清闲。他无奈地抽走扶苏手里的礼单,丢给蒙毅叫他替太子看。

    秦王问道:

    “这也要你亲自过目,不是你自己说的,有些事情要交给臣下去做?”

    扶苏摇头道:

    “那不一样,这礼单是诸戎送来的,我得亲自看看。”

    西域那边的好东西太多了,有些东西蒙毅根本就不了解。所以能掌眼的只有扶苏一人,旁人替代不了。

    这次的冠礼,西域诸戎的首领也亲自过来了。不过没有全来,有些离得太远赶不过来,只能送上礼物聊表祝贺。

    扶苏吸取这次的教训,提

    ()    前和诸戎还有百越都通信说好了。冠礼可以不来,但过两年天下一统的大典,他们必须要亲自前来朝贺。

    天下一统才是万古未有之大业,典礼必须万方来朝,不可怠慢。

    诸戎还想靠秦国购茶,自然无有不应。

    秦王政只能放任儿子去查看礼单,自己也随手拿起一份看了眼。这份倒不是礼单,而是楚地快马加鞭送来的宝物。

    楚王还没被押送入咸阳,楚国至宝先送来了。可见在将领们眼中,这些宝物比楚王更加值钱。

    蒙恬之父蒙武很耿直地在信中写到:

    “臣等以为这些宝物可用于装点太子冠礼,于是第一时间命人送回咸阳。”

    可惜最富庶的齐国还没打下来,否则再去齐国宝库里扒拉出点好东西,那这次的冠礼就更完美了。

    蒙武还遗憾地表示自己远在楚国无法前来观礼,错过了实在可惜。但大局为重,他们这些将领会认真执行清扫楚国贵族的王令,不叫王上烦心。

    秦王政回信安抚了一番诸将,随即又拉上儿子给他看这个宝物清单。

    “这些可有喜欢的?寡人想着你的冠礼还是太朴素了一些,楚国至宝送来的正是时候。”

    见过全套流程和用料的蒙毅:……

    王上是否对“朴素”二字有什么误解?

    扶苏见怪不怪,随手在清单中挑了两样物品。

    他要是什么都不挑,反而辜负了父亲一番心意,左右就是在典礼上加两个摆件装点门面的事情罢了。

    希望楚侯看到他的至宝被随便放在殿上充当装饰品的时候,不要太过心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