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3 章 再开儒佛道辩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玄霸没有回答玄奘的回答,而是先煮了一锅除了盐,只有时令鲜花做佐料的清水,请玄奘吃了一顿素涮锅。

    躲懒的这半年,李玄霸终于把各种豆制品做了出来。

    豆皮里包着各种素馅,一顿素宴吃得玄奘频频偷偷打量李玄霸。

    出家人也不是不重口腹之欲,历史中许多和尚都是美食家。玄奘对饮食不挑剔,但吃到美食也会心情舒畅。

    他心情更舒畅的是李玄霸所表现出的尊重。

    玄奘现在没有名气。

    他很聪慧,当听到颜真寻找自己的时候,就猜到可能是晋王在寻他。

    聪慧的人都很谨慎。他想不出晋王寻找自己的理由,便想冷处理这件事。若自己在外游历一两年未归,晋王可能就会对自己失去兴趣。

    如果一两年后,晋王仍旧没有对自己失去兴趣,玄奘就想搏一搏。

    玄奘自学佛后就有去佛兴之地的愿望。独自一人上路实在是太危险,还可能被官府逮捕。如果能得到权贵支持,他的西行之路会顺利许多。

    而且要宣扬他心中的佛法,也需要权贵支持。

    除此之外,玄奘还有一个与利益无关的念头。

    “唯识宗”的种子已经在他心中发芽。

    “唯识宗”脱胎于瑜伽学派。虽然中原之外也有唯识宗,但中原后来兴起的唯识宗,是玄奘博众家之长后自己总结出的道路,所以后世都尊称玄奘为唯识宗创始人。

    大乘佛教其他教派的基本教义都是人人心中有佛,人人都能成佛。

    比如对后世影响的禅宗认为任何行为都蕴含着禅意,修行者不一定需要修行打坐,寻常耕作也是修行;在老百姓中传播最广的,修行人数最多的净土宗特别接地气,只需要虔诚吟诵“阿弥陀佛”,死后就可以前往极乐世界。

    现在虽还没有禅宗和净土宗,佛教对外传教大致论点也差不多。玄奘认为这样不正常。

    成为佛祖是佛教弟子的最高成就,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达到?你读书打仗做官容易吗?难道成佛比做官还简单?

    于是玄奘创造的“唯识宗”,把生灵分为五种天赋不同的类别,每个类别能达到的高度不同,觉得这样很符合实际情况。

    除了强调有大悟性,玄奘也强调有大毅力。

    念“阿弥陀佛”就能成佛?成佛岂能这样随便!

    老实说,如果“修佛”这件事是真的,人真的能修行,那么玄奘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飞升”的“大能”。如果是玄幻小说,唯识宗这样的教义一定能成为第一佛门。

    可惜,下辈子能不能成佛这件事凡人们不知道,所以也不知道玄奘的思想对不对。但这样苛刻的成佛条件,肯定不利于传教。

    老百姓们信佛,就是因为佛教不仅说人人能成佛,甚至只需要念“阿弥陀佛”。

    影响力最大的禅宗和信徒人数最多的净土宗连“捐赠”都不倡导,不需要信徒付出什

    么实质上的代价,只要信徒自己好好修心,就能成佛。()

    唯识宗却告诉信徒,你不仅要有修佛的天赋,还要有修佛的大毅力。

    ?木兰竹的作品《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老百姓只是想在被朝廷和权贵的欺压下,找一个可以喘口气的心灵港湾。他们纷纷选择告辞。

    所以玄奘去世,唯识宗只传了几代就衰落,只留下少数天资聪慧的弟子延续道统。

    吃完素火锅后,李玄霸让人撤掉碗筷,换上了清茶,就唯识宗的未来委婉地和玄奘进行了讨论。

    虽然现在玄奘还是个青年人,只是心里有个思想苗头,远远没有达到知行合一的地步,但他的基本思想认知已经与老年后的他一样。

    玄奘很平静地道:“贫道知晓。凡俗难以成佛,何苦在一条死路苦苦挣扎?贫道将道统宣扬天下,人人皆知,之后有悟性有毅力者入我道,前路不通的修行者另寻他路,才不误人子弟。”

    李玄霸眼眸微闪,捧茶碰唇,哑然失笑。

    他倒是忘记了,对于玄奘本人而言,修行本就是真的,修佛就是为了修佛,而不是聚拢教徒牟利。所以唯识宗将来的弟子只有小猫三两只,对于玄奘而言,反而契合了他的本意。

    后世人哀叹玄奘的理论太深奥太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导致唯识宗逐渐衰落,倒是忽视了玄奘本人的理想。

    玄奘是真的在“修佛”啊。

    “你说得对。”李玄霸放下茶杯。

    玄奘抬眼,眼神锐利:“但对于殿下而言,贫道这样的修佛,不符合晋王的‘对’。”

    李玄霸看着这个锋芒毕露的和尚,笑着道:“那认为,我想要怎样的修佛?”

    玄奘道:“捐一点香火钱,念几句阿弥陀佛,做几件善事,此生被欺压得越狠,死后就越容易成佛。”

    李玄霸笑容更甚:“你说这话,就不怕我发怒,寻个由头把你关起来?”

    玄奘道:“殿下声名在外,从未有过因言语冲突就轻辱他人的行为,贫道才敢直抒胸臆。”

    李玄霸摸索着茶杯:“看来你躲在洛阳这一年,了解我和二哥甚多。”

    李玄霸当然不会自恋到玄奘此番直谏是针对自己。上升到整个朝堂对宗教态度的谏言,显然是说给二哥听。

    或许玄奘甚至以为,自己这番行为背后也有二哥的命令,目的是整顿宗教秩序吧。

    玄奘合掌,却没有回答李玄霸的问题:“殿下,佛中觉者称‘大德’。”

    李玄霸道:“我知道。”

    他还知道,德高望重的大和尚也称“大德”,而皇帝是“大贤”。所以唐朝官方记载中没头没脑的“大贤”如何如何“大德”如何如何,其实是皇帝在说和尚。

    李玄霸眨了眨眼:“勋贵喜爱给子弟取佛教小名,我哥还是大雄呢。”

    玄奘差点被李玄霸逗笑,好不容易压下嘴角:“陛下自然是贤者。只是殿下或许真的是大德。”

    李玄霸:“??”

    李玄霸:“?!!”

    ()    玄奘很认真地道:“殿下有慧根,有毅力,甚至天生慧眼,能勘破虚妄,指点迷雾。殿下若修佛,即使不出家,也一定能回归果位。”

    李玄霸又捧起茶,猛喝了一口缓缓。

    除了被长孙老师吓唬之外,这是他第一次在试图吓人的时候被别人吓到。

    难道玄奘躲了这么久突然不躲了,除了想找个权贵给他盖章出国旅游之外,还存了劝说自己修佛的心思?

    这确实是玄奘最大的目的之一。

    玄奘心中生出了未来“唯识宗”的种子,而在他眼中最适合成为“唯识宗”大德的人是谁?

    李大德,就是你(指)!

    李玄霸深呼吸,平复心情。

    好家伙,观音劝李世民修佛,变成唐僧劝李世民他弟修佛了。

    《西游记》是艺术创作,艺术来源于现实,这难道就是未来《西游记》故事背后被再创作的现实?

    挥手,再见。

    李玄霸压住满心的吐槽,道:“我不修佛。我质疑天下一切神佛。”

    玄奘没有纠缠。

    他心中存着对权贵的敬畏,不会纠缠如今天底下权势最甚的晋王殿下。而且他坚信李玄霸就是“大德”,所以有些事无须言语,以后自会明了。

    至于质疑神佛,开创道统的起点不就是质疑神佛,才能成为神佛?他不质疑如今接触的道统,怎会想去天竺取真经?

    所以无所谓。

    李玄霸话锋一转:“我质疑天下一切神佛,我也相信天下一切神佛。”

    玄奘放下合十的双手,眼神疑惑。

    李玄霸看着玄奘什么都写在脸上的坦荡模样,再次感慨,这个和尚真是完美符合后世再创作的“唐三葬”人设。或许他要等到西行而归的时候,才会变得圆滑吧。

    可惜此时僧道都自称“贫道”。唐僧还是要自称“贫僧”才够《西游记》那个味。

    “如今李唐虽尊老子为祖,但也不会因此压制佛儒。”李玄霸道,“乱世之中佛道儒中浑水摸鱼的人都很多,正本清源对真正的修行者也是好事。神佛本就不求世俗富贵,求世俗富贵的只是俗人。以后百姓要信什么教,你们自己辩一辩。我寻你,只是因为你将来会是开宗立派的真正‘大德’。”

    玄奘问道:“贫道早就听闻殿下有谶纬之能,果然名不虚传。”

    李玄霸坐等。

    玄奘安静地坐着。

    李玄霸等了一会儿,眨眼。这就完了?他怎么不接着问?

    玄奘仍旧很安静。

    李玄霸自己憋不住了,问道:“你不问问你的未来?”

    玄奘道:“修行者知行合一。贫道要么是西行成功,回大唐自创道统;要么就是死在了西行的路上,没什么好问。”

    这下轮到李玄霸沉默。

    半晌,他叹气:“确实是知行合一。”

    接下来,李玄霸收起了穿越者的傲慢,诚心向这位年轻的大师请教佛学知识

    。

    他对宗教知识只是在当网店合伙人时(),为了逗顾客开心而自学的一知半解。即使玄奘现在还不到二十(),在玄奘面前也太过浅显。

    只是汉家佛教流派都是从唐代起逐渐形成,现在佛教还处于本土化的前期阶段,禅宗、净土宗等后世流行的流派都是唐人建立,所以李玄霸的一些佛教理论,对玄奘也有启发作用。

    宗教也是哲学。

    佛教重视辩论和逻辑,在佛兴地辩论失败,可不是认输即可,连改换门庭都是小事,正式的辩论输了可是会砍脑袋的。中原佛教没有这个恶劣的环境,但继承了佛教的传统后,也很重视言语。

    一个冷知识,从南北朝到元朝,朝廷主持了好几次佛道辩论,都是佛教大获全胜。

    还有一个冷知识,道教和道家是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