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功成身退? 男人只会影响黛玉的效率!……(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主,足够代表林家。

    姜宁没在林府再办一场,但暂代平昌侯府的当家夫人,替终夏办了一场。

    暂代夫人这事她熟,以前还暂代“护国公夫人”替穆姐姐招待过女眷呢。

    似乎不知不觉,京中“男女大防”也没有那么厉害了。

    但像贾宝玉那样十四了还闯同龄表妹卧房,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耍流氓!

    到六月初,各家举办女眷马球赛共凑了二十四万两白银送至户部,总数比起每年的税收只是小数目,但也的确缓解了国库些许压力。这些钱几乎是京中所有实权高官家中同凑的,所以无人敢贪。甚至一时之间,连其余各部衙门的风气都为之一清。

    在京所有高官夫人,只有工部尚书的夫人,即皇后之母、承恩公夫人未办马球赛。

    但许家直接送了万两白银到户部,也算另一种意义上的没落于人后。

    六月初九,参加了八·九场马球赛,收获了大量崇拜者(……)的绯玉和穆长音南下去泉州。

    林如海这回有时间送了。

    可这回,女儿被好些小姑娘围着送别,身旁根本没他站的地方。

    孩子好像回来了很久,又好像只在家几天。

    姜宁懒得想她为绯玉办的“慈善马球赛”引出的一系列马球赛,究竟是好处更多还是坏处更多。

    她真的只是想借马球赛给绯玉庆祝生日,顺便给灾区捐点银子。

    后面西宁郡王府也要办马球赛,真的不在她的计划范围。

    一两万甚至五万银子不是小数目。有些家资不丰的官员共办球赛,出了几百一千两,几乎是一年的花销了。

    这些办了马球赛的人家,是会高兴向皇帝表了忠心,赢得了美名,还是肉疼出去的钱?

    或许有几位大臣是真心为百姓甘愿如此,但姜宁知道,大齐官场上的风气能清一时,却不会维持太久。

    比如,只要许皇后之舅何文康还在官场一日,就代表整个大齐从皇帝起头支持徇私枉法。

    再比如,年初顺天府尹韩泾断沈风华的官司,看似公正,其实只是在许家和林家之间找到了平衡。

    可真正完全公平公正的人世间,又到哪里去找寻呢?

    六月末,姜宁的第幅画提前送去了岁宁楼。

    这次她画的是在兵部举办的第场马球赛,即共二十来位高官夫人同办的那场。

    画长五尺,宽两尺,工笔细画,参与者的面容并不写实,但根据衣饰和坐骑能辨别出各人。

    姜宁心中的价格在六千白银。

    虽然她觉得一定能卖出去,但如果真卖不出去,她自己收藏也不错^^

    因为绯玉也在上面呀。

    七月初一,这副画被开阳长公主以八千两买去了。

    开阳长公主是太宗皇帝长女,其生母静贵妃曾为太宗做太子时的太子良娣,早亡。

    太宗皇帝在时,对此女非常疼爱,赐其远超规格,能比肩亲王府的公主府,一应爵田供养也等同亲王,为诸公主之最。

    但开阳长公主并未因圣宠自骄。虽义忠亲王等众兄弟千方百计拉拢,也从未亲自参与夺嫡。

    “义忠之祸”后,其驸马因勾结怀忠郡王“病逝”,开阳长公主和两子一女却一直平安到了太宗皇帝驾崩。

    今上亦对这位姑母尊敬有加。虽大齐宫规,公主之子女无封号,也额外加赐了开阳长公主的幼女“康宁郡主”。

    在兵部举办的第场马球赛,获胜队伍的队长,正是年仅十的康宁郡主。

    这幅画,也正是姜宁经过审慎的思考后,专门为开阳长公主准备的^^

    两个月办了十场马秋赛,没有一场是由皇室血脉举办。

    姜宁理解:

    护国公府后便是西宁郡王府,接着就是北静郡王府了,亲王公主们排在臣子之后岂不是很没面子?可若亲王公主们真在护国公府后就办,又似剽窃臣子的创意……也不太有面子。

    “面子”,是一种虚无缈缥,却又真实存在的玄妙东西。

    姜宁自认或许已知其中分真理。

    但亲王公主们虽没办,各府都有参与。

    因为京城圈子就这么大。

    最多隔四五家,哪怕两家有仇,也必有共同亲友。

    西宁公的次女嫁的便是开阳长公主驸马的侄子。西宁郡王府办的那场马球赛就请了开阳长公主和康宁郡主,还有另外几家公主、郡主府。北静王府的马球赛又多请了几位皇亲国戚。

    直到在兵部办的第场,二十来位夫人把所有参加过马球赛的女子都请了过来。

    那一场所有人不计恩怨,共同欢笑欢呼,真是难得的盛景。

    姜宁真的很满意这幅画。

    而开阳长公主买走了这幅画,也是一个信号:

    下次再办马球赛,就是开阳公主府起头了。

    ——就让女子学习骑射、露面出行、勇毅尚武、当家做主的风潮由皇室血脉带领起来,刮遍整个大齐吧!

    ——也让姜宁功成身退,好好歇歇TvT

    树大招风,过犹不及。

    她一个臣子之妻,这几年已经有了太多虚名。

    许皇后虎视眈眈,大齐女性的“领头人”,起码现在不该是她,也最好不是终夏和穆姐姐。

    有开阳长公主顶在前面,她低调行事,想来……也能更从容些?

    *

    七月末,浙闽近海一带海啸。

    开阳长公主府办了女子蹴鞠赛,出白银一万两和粗细粮食共两千石为彩头,援助灾民。

    接下来是今上的两位亲兄弟家,忠顺亲王府和忠勤郡王府。

    忠顺亲王府的彩头比肩开阳长公主府,忠勤郡王府的减了一半。

    余下诸皇亲家终的彩头,或是与忠勤郡王府等同,或是再减半,规格不一,总共凑了十万出头白银和两万七千余石粮食,运往灾区。

    ——两万七千石粮食全是各家历年积下的陈米。

    但饶是如此,姜宁也认为,对灾民来说,这些粮食真能送到是极好的事。

    这次是皇亲家的舞台,勋贵和大臣家都没参与。

    姜宁和黛玉妙玉也去参加了几场,黛玉妙玉尽兴了,姜宁都没怎么出全力。

    绯玉和穆姐姐不在家,秦姝不太出门,终夏也不参加,她真次次都出全力,那冠军都没悬念了。

    赛季(……)到了后半程,姜宁索性也不去了,只让黛玉和妙玉去。

    有这时间,她多和终夏比划两场不好吗?

    十月份的画也还没画呢……

    九月十,贾赦去世。

    姜宁让管家把普普通通的吊唁礼送去了。

    荣国府当然也没人来请林家的人过去……

    十月初二,姜宁的第四幅画被忠顺亲王买走,售价千两。

    她这次画的是京郊秋收盛景~

    今年的年景比去年好些,除了海津地动和浙闽海啸没有大的天灾。

    百姓的日子好过些了,皇帝也不用下罪己诏了。

    但姜宁总觉得回京五年,今年的冬天似乎比才回京那年要冷。

    她问林如海,林如海说没感觉到,她又问黛玉和妙玉,俩孩子也说没感觉。

    她怀疑是自己出了问题,又跑去问终夏。

    终夏说:“是冷了些。”

    姜宁骑马过来,被风吹得脸疼,喝口烧酒暖身:“果然不是我有问题。”

    她就说嘛。

    天一冷,生病的人就多了起来。

    黛玉今年虽罕见地没病一场,终夏也不许她冬日晨起练骑射。

    黛玉撒娇无果,闹脾气无果,只能接受,开始天天缠着林如海问户部的事。

    林如海嘴上说越发没空闲了,实际乐在其中,姜宁才不理他抱怨。

    黛玉的书肆明春就开,打算全卖西洋各国著作,有黛玉和滕怀玉亲自译的,也有别家译的,还有重印的原本。

    英莲被黛玉抢了来学西洋文,姜宁把夏鸿赔给岁雪了。

    夏鸿身契放了,以自由雇工身份在谢记工作,也算是给林平一家的“恩典”。

    林平病了一场。

    他五十七的人了,头发早就花白,一辈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近些年还和林如海早出晚归地跑,姜宁和林如海、黛玉商议后,索性就让他退休,换他儿子林宽上来。

    退休奖金,黛玉包了二百两,亲手给他,把他感动得眼泪汪汪的。

    林安再干两年,带一带林宽和下任二管家于东,也等五十七了退。

    黛玉亲自挑出来白棠和于东两口子做二管家。他两口当差多年,能力出众,家里也无人不服。

    至于碧薇和她丈夫,现在平昌侯府做二管事。

    平昌侯府的大管事是终夏亲卫。

    安排好了新一代管事,这个新年姜宁彻底撒手,要看黛玉能不能家事、书肆两线兼顾。

    黛玉真能兼顾得过来,明年她就半退休!

    她手里还有谢记育幼堂,还有每个月一幅的画,要考虑到哪个群体会买,甚至具体到目标是哪一家,卖画出去的种种影响,京中局势变动……

    就算彻底不管家了,她还是闲不下来。

    她的嫁妆和私财还得自己打理……

    黛玉明春二月及笄,入赘的女婿人选林如海只说没有好的,挑不出来。

    姜宁期待他多挑几年才好。

    不管有没有“女婿”,黛玉都是无可争议的林家未来当家人。

    有女婿只会影响黛玉办事的效率!

    靠着周密到每分钟的计划表和严格执行的自控力,黛玉完美当家到十二月,才有一件事觉得棘手,来问姜宁。

    听完是什么事,姜宁也麻了。

    太宗皇帝赐给林如海的四个美人之一,由“冷玉”改名“瑞琼”的女子,病重了。

    看完瑞琼一个月来的脉案和药方,她赶紧命人去宫中请太医,又亲自到了安乐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