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51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时候。

    于高力士那略带了疑惑与不解的目光之下,陈玄礼开口,提出真正目的抑或者是诉求。

    “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杨国忠已经谋反,贵妃已经不适合再陪伴在陛下身边,还希望您能够早做决断。

    决断?怎样的决断?

    李隆基默然良久,开口道,“朕当自处之。”

    有兵士还欲再言,但陈玄礼抬了手,止住了其将要说出的话语。只是静静看着这老迈的帝王步履蹒跚地走回房间,双目之中已经了然。

    事已至此,他相信这位帝王会做出最好的决断。

    但陛下啊陛下,你终究是老了,怎就变得这样了呢?

    盛世需要美人点缀,而乱世,则需要美人赔罪。

    陈玄礼清楚,高力士清楚,李隆基同样清楚,贵妃无辜,那有着云鬓花颜的贵妃其实不过是一个再是可怜不过的女子而已,不管是在盛世还是乱世之中都不过是一株无辜的浮萍,根本便左右不了什么。

    但那又怎么样呢?

    帝王固然昏庸、老迈,但不到最后一刻,不管是陈玄礼还是这些士兵,抑或者说暗中推动这一切的野心家们都不会亦不愿意去承担那个将其逼死的罪名,更不会对着李隆基下手。而贵妃,不过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适合被推出来的棋子而已。

    没有谁会在意这个佳人的性命。

    即便是李隆基,也不过是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道上了那么一句,“贵妃常居深言,安知国忠反谋!”

    贵妃久居深宫,并不曾过问过政事,又会有什么罪过呢?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帝王的态度其实已经松动。只不过恰如同一幕幕彼此都知晓却又不得不进行下去的闹剧一般,总归是要留有那么几分颜面与姿态的。

    于是高力士上前,对着李隆基劝慰回禀,只道是将士们既然都已经杀了杨国忠,而陛下还叫贵妃侍奉在身边,那么将士们难免内心不安,担忧日后遭到贵妃打击报复。

    贵妃固然无罪,但为了叫将士们安心,为了陛下您的安危,为陛下计,还请您舍下贵妃。

    于是李隆基妥协,使高力士将贵妃勒死于佛堂之中。

    一代佳人,香消玉殒。

    r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于是下一刻,是有诗句于虚空之中落下,伴随着相应的画面与场景生出。而李隆基的逃亡之路,还在继续。

    杨贵妃的死去仿佛带走了这位帝王身上的最后一丝精气神,以致于李隆基在开始陷入到对过往回忆的同时,对这颠肺流离的日子同样生出厌恶,进而迫切的想要去往蜀地,不再担惊受怕。

    但一切早便已经脱离了李隆基的掌握。

    或许是人为,或许是天意,就在贵妃陨落之后的第二日,李隆基等准备启程动身,去往蜀地之时,一群百姓们及时出现。

    “宫阙,陛下家居,陵寝,陛下坟墓,今舍此,欲何之?”

    陛下啊陛下,长安在您的身后,您的国都在您的身后,您的祖宗家庙在您的身后,您的臣民和百姓在您的身后。您现在将这些抛弃,是想要去往何处呢?

    您为何不回到长安,重整旗鼓,带领我们将那些叛军消灭呢?

    将士们或许贪生,或许怕死,我们这些百姓们或许害怕战乱,但若是为国而死,又有何可怕?

    只希望陛下能够复太宗遗风,还这天下海晏河清。

    曾经带领着臣民开创、缔造了盛世的君王不言,按辔良久,叫太子代他宣慰父老,安抚百姓们的情绪1有拓。

    老迈的帝王骑着马离开。

    他已经老了,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雄心壮志,只希望着多活一天算一天。

    然后等李隆基回过神来之时,他忽然便发现,太子并没有跟上来。

    “至尊既不肯留,某等愿帅子弟从殿下东破贼,取长安。若殿下与至尊皆入蜀,使中原百姓谁为之主?”

    百姓们在见留不住李隆基之后便拦住了太子李亨,希望这位殿下能够留下来,带领大家收复长安。

    须臾,众至数千人。

    不过片刻之间,那些围上来的百姓们便已经有了数干人。

    于是在略作推辞之后,太子李亨留了下来。

    至此,这对本就是面和心不和的父子终是分道扬镳。

    又或者说,太子李亨终是摆脱他那位父皇的阴影,开始向着另一头路线而进发。

    于是最终,李隆

    基在知晓了这一切之后只能是仰天长叹,道一声,这是天意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