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念看来,内圣外王,唐太宗李世民几乎当得是最理想的帝王。

    嗯,还有汉光武帝。

    汉文帝同样算。

    但以此前的排名来看,汉光武帝当不在此之列,所以第一究竟是何人,司马光心中亦有了答案。不过,司马光心中显然并不怎么赞同。

    不过你李世民是太宗,朕赵光义同样是太宗。这太宗,李世民做得,朕赵光义同样做得。宋朝太宗皇帝所在的时空当中,赵光义便对着左右问道:

    “朕何如唐太宗?”

    左右默然。

    唐太宗驴车漂移的技术自然是比不过您的,挥舞斧头的技术就更不必说。

    不过这话是可以说的吗?

    于是有人回:“太宗之治,其事已至,其功可知。陛下之治未至,功不可知。”

    唐太宗的上升空间已经到底了,但凭后人盖棺定论。但官家你不一样,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所以官家你加油,我们看好你哦~

    至于某些数,赵宋的官家有过吗?

    南宋的时间线上,秦桧便

    对着宋高宗赵构道:

    “文帝虽至诚而少学,太宗虽问学而未诚。”

    “陛下兼有之。”

    汉文帝、唐太宗算什么?

    官家您才是最胖的!

    赵构的嘴角止不住的上扬,而后例行谦虚。

    “唐太宗不敢望汉文帝,其从谏多出矫伪。”

    汉文帝吧,马马虎虎。但是李世民这个人啊,就是个虚伪的政治表演艺术家。

    虚心纳谏?

    假的!

    秦桧闻弦歌而知雅意,疯狂打call:“文帝能容申屠嘉,而太宗终恨魏徵,其为真伪可见。”

    对对对,官家您说的没错。

    汉文帝就不多说,好歹能容下申屠嘉。

    您看那个李世民,根本就容不下魏徵,等老魏一死没多久就把人碑给推了,简直不能更假!

    却是选择性的遗忘了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回师,慨然叹息,继而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并重新立起墓碑。

    于是一时之间,君臣共欢,宋朝高宗皇帝赵构寂寞如雪,大有青梅煮酒,千古名君,唯自己与汉文帝耳。

    属实是辱李世民了啊!

    汉文帝:......

    谢谢,真的有被冒犯到。

    【身兼创业守成之事】

    【以英武之资,克敌人如拉朽,所向无前】

    鲜衣怒马,男人至死犹是少年郎。

    没有被生活所磋磨的少年郎是怎么样的?

    于那圆镜之所显示的画面当中,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出身高贵,文武双全。

    十七岁从军雁门关,救隋炀帝。

    十八岁,跟着李渊安定山西,内平叛乱,外抗突厥。

    十九岁,太原起兵,攻克长安,官封大都督,爵封秦国公。

    二十到二十三岁,西破甘凉薛举,北定并汾宋刘,中原歼灭王世充,虎牢关以少击多打败窦建德。

    奠定唐王朝

    统一大业。

    ...... ......

    从世家公子到平定天下的天策上将,李世民用了多少年?

    不到十年。

    李世民上位之后为什么不杀开国大臣?

    攻打宋老生时,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

    浅水原之战,以少胜多,坚壁诱敌,出奇制胜平定陇西,消除西顾之忧。

    虎牢关大战,三千五百铁骑正面solo十万大军。

    更不必说,其他大大小小的战役。

    古之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就问,李唐开国,还有比这更大的功臣吗?

    讲个冷笑话,李渊决定提前赐死李世民。

    皇帝卫队:陛下何故造反?

    得益于李唐王朝的府兵制度,唐初将很多,但是帅......按照武德年间正常的升迁系统以及程序,禁军内外百分之八十的将领都曾沐浴在秦王李世民的光辉之下。

    你以为父慈子孝保护的是李世民吗?

    不,是李渊。

    主上提三尺剑取天下,亿兆蒙德,仰之如天。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的第五个儿子齐王李佑谋反,什么动静都还没闹出来呢,就被当地军民给捆了,然后直接送往长安发落。

    更有百姓对着李佑口吐芬芳。

    我文皇陛下平定天下,开创大唐盛世。怎么,有问题?

    至于在太极宫和裴寂吹牛那位,那是谁?

    我们陛下不是开国皇帝吗?

    我大唐难道不是太宗开创的吗?

    【虽好虚名,豫张声势】

    “嗯?”

    圆镜之外,李世民目光微顿,唇角笑意渐渐凝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