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帝时期的大臣。

    此外,又衍生出宁为文景犬,不做汉武人的说法。表示出对汉武帝时期横征暴敛,百姓赋税过重民不聊生的不认同。

    当然,此说法的真实性不可考证,但可以知道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特别是丞相确实是一个高危职业。

    元狩二年,李蔡出任丞相,三年后有罪自杀。换上严青翟,三年后又自杀。

    赵周继任,三年之后被处死。

    以小心谨慎而著称的石庆接上。

    在任期间,遵循多点头少说话的理念,虽然没有任何建树,但总算是把性命给保住,落得个善终。

    等象征着丞相的金印紫绶被摆到公孙贺面前时......

    大哥大哥,这死亡通知书咱能不接吗?

    刘彻微笑。

    你说呢,我亲爱的丞相大人?

    公孙贺踏上死亡列车。

    免职、

    自杀、腰斩......汉武帝一朝的丞相淘汰率,堪称恐怖。

    讲个冷笑话,巫蛊之祸后,三个鬼在地府聊天。

    甲:我因为支持太子而被皇帝杀了。

    乙:我因为反对太子而被皇帝杀了。

    丙:我就是太子。

    哦,还有任安,对就是司马迁报任安书的那个任安。

    因为中立被杀了。

    那么汉武帝时期的人才储备情况是怎样的呢?

    这样一波又一波的杀,真的不会出问题吗?

    【其在位数十年间,天下之士争立于其朝】

    【畴咨海内,举其俊茂】

    【集天下贤俊,协心同谋】

    汉武帝朝有名的杠精汲黯就曾经就此问题同刘彻展开讨论。

    你总说你求贤若渴,想要扩充团队规模把手下人搞的多多的。

    可是结果呢?

    人家才刚来试用期都还没过呢,你就把人给干掉了。

    这什么黑心资本家行为?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想骗人给你白打工舍不得发这点试用期工资呢!

    你这样搞的人HR很为难啊亲,公司招人的速度还没有你清人的速度快,你就不怕没人和你一起干,无人一起同你治理国家吗?

    对此,汉武帝的回答是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

    千里马常有,但伯乐不常有。

    人才嘛,多的是。

    只要朕做好那个伯乐,善于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又怎么会害怕没有人用呢?

    况且人才这种东西吧就跟有用的罐罐一样,你如果有才干却不肯施展不肯用来装水,我要你干嘛?

    放着占地方吗?

    秉承同样用人观念的还有女皇武则天。

    当然,我们要知道,每一个黑心资本家......不对,是知人善任的君主背后,都有一个好的招聘平台,以提供求职渠道。

    那么刘彻之所打造的平台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一点,那就是虽然刘邦是白手起家草根出生,但是汉初以来,朝廷的重要职位其实已经被功臣或者外戚所垄断。

    并通过任子的方式世代为官。

    做为一个优秀的帝王,刘彻自然明白海纳百川、广招人才的道理。

    元封五年,颁布求贤诏书。

    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要建立好非同一般的事业呢,那么肯定需要各行各业特殊的人才。这就好像有的马虽然桀骜不驯喜欢踢人,但是却可以日行千里。有的人呢,虽然与众不同白里透红,做出一些世俗之所不能理解的事情,是常人眼中的非正常人,但是却能够建功立业。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把他们放在一起领导他们任用他们。

    以前呢是时机不成熟,你们大家没有遇到朕。

    现在朕想给彼此一个机会。

    所以还在等什么,人才都快到碗里来吧!

    让我们一起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此外,刘彻还注重从制度上对人才的提拔机制进行完善,大力确立并发展了察举制。

    虽然说察举制不如科举,但至少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就是当官的最佳途径。

    在建元元年、元光元年、元光五年至少三次下诏举贤良文学中,得到董仲舒、东方朔、公孙弘等人才。

    元光元年十一月,下诏郡国每岁举孝者、廉吏各一人。

    后合称孝廉,成为察举制的核心科目。

    汉武帝盛世是刘彻一人所确立与打下来的吗?

    不是。

    文有主父偃、公孙弘、朱买臣、桑弘羊等。

    武有卫青、霍去病等。

    在刘彻所提拔的人才中,不乏出身下贱或寒门之人。

    甚至在晚年,还提拔了匈奴俘虏金日磾为顾命大臣。

    可谓是汉之得人,于兹为盛。

    汉朝人才之盛世,在刘彻时期达到了顶峰。

    正是在如此众多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努力,向着同样的一个方向而奋斗,方才有

    汉武帝时期的诸多种种举措。

    那么在聚拢人才之后,刘彻又干了什么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