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诸葛亮:杜甫,知己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古代版荒野求生。

    这样一个病弱的老人本应该死在路上,结果像是老天在帮他,他穿越了层层火线,来到了唐肃宗面前。

    杜甫的草鞋都烂了,衣着褴褛,胳膊肘都露-出来了。他可以逃跑避难,可偏偏置生死于不顾,只是为了心中报国的梦想。

    他感动了唐肃宗,也感动了很多看天幕的观众。

    白居易等杜甫的粉丝深深破防了,眼眶含泪。

    r />

    更何况,这还不是简简单单的文字描述,古青青选的是后人花了无数精力拍的影视作品。

    杜甫这个人脱离了古籍,真正地活过来,而且活在他们面前。

    白居易仰着头,努力不眨眼,防止眼泪落下来。

    他忍不住在心中为偶像大喊:“别去啊,杜工部,那不是你想要的皇帝,那不是你想要的大唐啊!”

    刘阿斗向来泪点低,直接哭出来了:"相父,杜甫跟你好像啊。"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刘阿斗表示招架不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摇着羽扇,深深记下了杜甫的名字:"倘若我们生在同时,应该能把酒言欢。"

    【唐肃宗深受触动,安排他做了左拾遗。这个官职虽然小,但是可以给皇帝提建议,拾遗补缺嘛。

    但事实证明,古往今来,谏官往往没有好下场。毕竟普通人都不喜欢听坏话,更不用说皇帝了。

    杜甫天天满满负能量,这谁受得了?

    杜甫曾经在长安当了十年的落魄考生,在这之中,交了个朋友房琯。

    唐肃宗急于平定叛乱,让他带四万兵打仗,结果大败而归。

    唐肃宗非常生气,要处置房琯。

    杜甫觉得这不是房琯的问题,唐肃宗的问题更大。让文官打仗,这不是笑话吗?

    明明是大唐,但唐肃宗已经有了大宋的风采。

    唐肃宗很生气,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问题,于是把杜甫贬去华州当小官。

    杜甫好不容易到了天堂,结果又下了地狱。他不得不前往华州上任。

    当时将领郭子仪等人连连受挫,不得不大抓壮丁。

    他开始以诗写史,以沿途的见闻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这是他的代表作品。

    有学者给杜甫写了挽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他用笔写满了人们的喜怒哀乐。】

    天幕直接放了一首其中的《石壕吏》。

    清代诗人袁枚望着天幕,越读越冷,浑身发凉。

    这首诗可泣鬼神啊!

    r />他忍不住回到书房,写了一首诗。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石壕村里流的泪,可比唐玄宗和杨贵妃哭得多!

    武则天瞳孔地震:“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女人刚生了孩子,连完好的裙子都没有。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家里人都上战场了。老婆婆为了媳妇不被抓,主动要去军营。

    贫穷,女性,战乱……这是绝对的悲剧。武则天同为女性,更能体会其中的窘迫。

    杜甫没有写这一家人的未来是什么,老婆婆还会回来吗?老翁下一次会被抓走吗?他们一家人能活下来吗?

    武则天心中悲愤,下意识想责怪谁,又找不到人。

    官吏也是听上级的话,上级也是为了平定战乱,好像没有什么错的人。

    啊不对,有错的人。

    武则天眼中闪过寒光:“来人啊,把李隆基给朕叫来。”

    如果李隆基不发癫,世间怎么会多这么多惨剧?

    武则天心想,朕治不了未来的李隆基,还治不了这个小版的吗?她不能把火憋在心里,她要抽死他!

    “对了,郭子仪怎么听着这么耳熟?”武则天若有所思,很快想了起来。

    她之前下诏,创办武举,郭子仪脱颖而出,不过目前只是个芝麻小官。

    武则天心想,郭子仪居然能够青史留名,看来是位英雄,得把他召回来。

    李世民被太医掐人中,然后灌药,刚刚醒过来。

    长孙皇后不让他看天幕,他却执意要看。

    脸色苍白的李世民摆手:“有什么不能看的,就是要以史为鉴,不,以未来为鉴。”

    他一想到唐玄宗就生气,一想到唐肃宗就觉得高兴,看来大唐还是出了猛-男啊。

    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其实不希望毒水继续蔓延。但是唐肃宗反的是唐玄宗,那无所谓了。

    李隆基杀儿子,又抢儿媳妇,简直五毒俱全,活该去死。

    他支持唐肃宗搞玄武门之变!

    结果便看到了《石壕吏》。

    他瞠目结舌:“有吏夜捉人?连老翁都要抓,最后连老妪都被带走了

    ?”

    “唐肃宗就是这么平定安史之乱的?!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吗?”

    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匆匆忙忙上战场,哪里经过什么训练,不过是送死去了。

    紧接着便听天幕说道:【郭子仪是著名的大唐军神,可以说他是挽救大唐的一号功臣,怎么在《石壕吏》里面活得像个反派?

    其实不然,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锅。758年,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攻打安庆绪,胜利的曙光就在面前。结果叛军的援军来了。

    自从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皇室不再相信武将,转而相信更加柔弱的宦官。

    唐肃宗担心郭子仪功劳太大,所以不让他当将领,让宦官鱼朝恩独揽大权。唐肃宗太喜欢玩微操-了。

    结果唐军大败。

    唐肃宗一看要完,连忙重新启用郭子仪,可是唐军受损太重了,不负之前的风光,只能大抓壮丁。

    于是便酿成了《石壕吏》的苦果。】

    唐太宗李世民:“……”

    “让宦官掌兵权?简直世所罕见,滑天下之大稽。”

    唐太宗李世民恍然大悟:"朕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唐朝晚年宦官势力会那么强,原来出在唐玄宗和唐肃宗身上啊。”

    沉默,沉默是今天的大唐。

    唐玄宗李隆基从没有听过这么刺耳的话,原来宦官专-政的源头在他身上。

    太子李亨笑着说道:“唐肃宗重用宦官真的挺离谱。”

    他像是在说唐肃宗,又像是在说李隆基,毕竟重用宦官是从李隆基这里开始的。

    他身边的高力士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隆基气得头皮发麻,脸色涨红: "皇帝重用宦官,怎么能叫离谱呢?他们不过是顺家顺手的家奴罢了,掀不起特别大的风浪。"

    紧接着便是一些难懂的话,"宦官忠诚""宦官好用""都怪唐肃宗"。

    空气中溢满快活的气息。

    【杜甫来到华州当芝麻小官,越发感觉到百姓苦难。

    唐肃宗不是他心目中贤明的君主,他只是一个翻版凯申。

    他于是辞官回乡,带着家人辗

    转来到四川成都,投奔自己的好朋友严武,

    他的好朋友严武在当地当长官。严武是他的金大-腿,资助了他很多钱,还让他当节度使的参谋。

    大唐有个特色,很多落榜考生会去节度使那里当参谋,一方面混囗饭吃,一方面指望封侯拜相。毕竟从文不成,那就从武。

    杜甫用别人资助的钱建造了草堂。】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这段时期是杜甫中年最安定快乐的时候,暂时躲避了战乱,家人也勉强能吃饱。

    可没多久,昨夜下起了狂风暴雨,卷起了屋上的茅草。茅草可是好东西,又能烧又能当屋顶,村里的小孩把茅草都给抱走了。

    杜甫跑不过那些小孩,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开,步履瞒跚地回到家里。很快,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东西都被淋湿了。

    孩子裹着薄薄的被子,冻得直发-抖。

    杜甫唉声叹气,来到桌边写了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首诗放出来之后,无数人眼睛瞪得老大。

    他们终于理解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了。

    能当得起这个称号的人,天下唯有杜甫一人而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