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洪都之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战场。

    轰隆一声,一段城墙倒塌。

    不等城外大军冲入城中,就听枪声齐鸣,火铳齐射,来自城里的猛烈冲击将敌军纷纷逼退,转眼间,一道道栅栏就在倒塌的城墙处立了起来,守城的士兵通过栅栏将长矛刺出,几乎将涌来的敌军刺成了筛子。

    趁敌军被击退之际,后方的工程兵顶着炮火开始修补城墙,等敌军卷土重来之际,城墙的缺口已经被补好,于是双方展开新一轮的攻防战……

    “这洪都城守将绝非一般人物!”

    仅仅只是守城的些许片段,就让无数平行时空的名将们纷纷惊叹:“临阵指挥,有条不紊,重围之下,调度非凡。不知城中守兵几何,观之绝不多于五万,拒六十万大军一月有余,天下名将不外如此!”

    画面上方的时间继续流失,直到最终定格在第85天,水镜中适时传出那道女声。

    【陈友谅举全军而来,自以为找到了一举击垮朱元璋的机会,没想到却沦为踏脚之石,将另一个人送上了名扬天下的舞台————】

    【一颗名为朱文正的将星横空出世!】

    【他以陈友谅为踏板,凭借“以两万人拒六十万大军,坚守洪都八十五天”的战绩,在青史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连串惊人的数字,让无数平行时空都陷入震撼。他们发现之前还是低估了朱文正。

    汉武帝刘彻忍不住发出想要的声音:“此子真是天纵奇才!冠军侯乃无坚不摧之矛,这朱文正便是无物可破之盾。倘若大汉也有这等人才就好了……"

    霍去病却是眉毛一掀,豪气万千:"只要打得匈奴不敢南下,即便

    边关城墙不堪一击,又何尝不是无物可破之盾!”

    他一番话说得人热血沸腾,汉武帝刘彻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说得好,我大汉何需朱文正!是匈奴需要此等人才才对!”

    除此之外,宋朝之前的平行时空,亦有人注意到了出现在画面之中的火器。

    此前盘点南宋灭亡之时,就出现过回回炮之类的火器,但由于出现次数不多,且水镜中画面经常一笔带过,大家就算好奇也没用。但元末的战场上,火器的运用比百多年前更加普遍,火器出现在水镜中的画面也愈发清晰,自然引来众人的注意。

    "……那便是千年后的兵器?"年少气盛的霍去病双目亮闪盯着火铳之类的物件,相较于朱文正,这更令他感兴趣。

    他能注意到,汉武帝刘彻当然也没放过:"朕已令少府研习后世器具,无论兵器抑或农具,但凡在镜中有所见,俱已刻画,召能工巧匠研习,日后或许能有所得。”

    与此同时,水镜中的画面缓缓变化———

    【坚守八十五天后,朱文正终于迎来了好消息,朱元璋率领二十万大军赶到!】

    【收到消息的陈友谅顿时放弃与朱文正死磕,而是尽起六十万大军冲向朱元璋,殊死搏杀。】

    【不久后,双方在鄙阳湖展开最终决战!】

    只见黑压压的战舰出现在水镜之中,一眼望去,仿佛无穷无尽。每艘战舰都高达数丈,足有三层,其上士兵往来如云———陈友谅的六十万水军,似有排山倒海之势。

    而与之交战的朱元璋这边就相形见绌了

    不仅兵力落在下风,就连战舰都比陈友谅的大船小了一圈,看上去简直一个碰撞就能被对面击垮。

    事实也正是如此,大战一起,明显能发现朱元璋的军队落在下风,小船主动冲击大船,犹如螳臂挡车,大量船只纷纷侧翻。

    就在此时,一道人影从小船中杀出,率领部众如同猛虎下山一般杀向一艘巨舰。

    他的头顶上,是金光闪闪的“徐达”二字。

    【朱元璋以徐达为先锋,后者也未辜负他的重用,身先士卒,所向披靡,一战击败陈友谅一艘巨舰,杀一千五百人。双方互有胜负,而朱元璋这边稍落下风————陈友谅麾下大将张定边在混战中杀向朱元璋,偏偏后者所乘的小船陷入泥

    沙之中难以后退,幸而常遇春突然出手,一箭射中了张定边,又有援军及时赶到,朱元璋这才逃脱!】

    【双方继续交战,朱元璋这边船只更小,冲击陈友谅军乃是仰攻,而陈友亮这边只需要居高临下以炮火洗礼,就能轰得他们惨不忍睹,胜负之分只是时间问题。】

    【意识到这一点的朱元双章亲自上阵督战,斩杀退缩者十余人,以示全军上下誓死不退之决心。他又派出敢死之士操控七艘小船,以同归于尽的方式冲向陈友谅军,趁东北风起,纵火焚烧!】

    【风助火势,火随风涨。熊熊燃烧的火焰将鄙阳湖都染成了一片赤色!陈友谅的巨舰,与他称雄天下的理想,在滔天火海与漫天烟雾中,仿佛一并飞灰烟灭!】

    东汉末年。

    刚刚兵败赤壁的曹操怔怔望着这一幕,水镜之中漫天的火海就像不久之前赤壁的大火,仿佛要烧到他的身上,燃进他心底。

    不远处夕阳如血,残阳映在曹操眼中,仿佛也化作那天赤壁的大火。

    “我曹孟德的教训,后人都忘了吗?”

    这一刻,他对陈友谅生出深深的共情。

    ————老天爷刮大风相助,不讲武德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