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原料(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望向场中的因训练而满头大汗的士兵,没有立刻提学堂的事,而是问道:“你想好如何在战场上使用火炮了吗?”

    火炮造出来后,他一直没有告诉常威关于火炮在战场的运用的方法,而是让他自己想。

    毕竟,自己想出来的东西才更深刻。

    不过如果常威想的不合理,他就只能展示给他看了。

    被问到这个问题,常威空前有些不自信起来。

    如果说平时训练的战阵,从大颂军中挑谁来,他都不怕。

    但火炮这东西,他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末将想应该和火铳差不多的用法,临战前将火炮摆在最前面,对着敌人放几炮。”常威说道。

    赵煦闻言,皱了皱眉头。

    他觉得自己有点高估古代将领对火器的认知了。

    不过这不能怪常威。

    毕竟当代的明清时期,火炮也是这么玩的,和弓箭一样,临阵三发而已。

    “这样用岂不是无法发挥火炮的优势了?”赵煦问道,“再者,如果对方的骑兵冲过了,拿着钉子把药孔给钉死了,你不是抓瞎了?”

    常威闻言怔了怔,这火炮后面的药孔要是被钉死了,火炮可就废了。

    这时,他看向赵煦。

    火炮是燕王造出来的,他相信燕王定然懂得如何用。

    对他而言,面子不重要,能学到东西才重要。

    于是他嬉皮着脸问道:“殿下,求求您教教末将。”

    赵煦点了点头,这时话题一转,“现在你该懂得军事学堂的重要性了吧,将领不能将自己的经验敝帚自珍,而是要分享给其他将领,如此才能促进全军的进步。”

    对他而言,他是很厌恶大颂当下的一种风气的。

    上至势族,下到百姓都喜欢对自己肚子里那点东西藏之又藏。

    其中势族,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目的,对兵法,水利,天文,地理等书籍概不外传。

    而民间的匠人对自己技艺也同样如此。

    甚至即便收徒也有诸多标准。

    如果收不到徒弟,甚至宁愿让这门技艺断代。

    这导致许多技艺的失传。

    当然,他不喜欢归不喜欢,当这就是一个时代的特征,他无力改变。

    只是,在他的封土,他的军队,他的官场决不允许这种情况存在。

    优秀的经验要相互借鉴,相互传递。

    常威闻言,脑子差点没转过弯来。

    不过他早已习惯了燕王天马行空的说话方式。

    闹了半天,原来燕王是想借着火炮之事,说军中学堂的事。

    “殿下的嘱咐末将不敢怠慢,不过殿下,军中能识字的将领真是寥寥无几,将领们也不是很感兴趣,末将也难办。”常威苦着一张脸。

    这学堂回来他便和将领们说了,但这帮大老粗根本不感兴趣。

    一个个言下之意打仗打多了就有经验了,根本不需要什么学堂。

    赵煦一听,顿时皱了皱眉头。

    古代军队和近代军队最大的区别其实还不是武器,而是更专业的军事素养和纪律。

    这要求将领普遍要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

    尤其炮兵将领。

    火炮不是随便朝一个方向打出去就行的,需要根据炮口的角度计算炮弹的大致落点,这样才能打的准。

    而要计算落点就得掌握基础的数学。

    他虽然能他们算出来具体的角度能打到大概什么位置,做成册子给他们。

    但他们也得掌握测量角度的方法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