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 亡国之君37 你的明君养成系统已上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顺手的事情。”南流景将姚盛安扶了下来。

    他当了皇帝,但他对于皇帝的一应排场还是很不习惯,不过南流景也不会强迫自己去适应,依旧我行我素,毫不铺张浪费,更严禁各种不必要的排场。

    两人在村口站定。

    姚盛安是第一次来,对于晴水村没什么认知。但南流景看得出来在这几年里晴水村发生了大变样。

    原本的黄泥地都铺上了碎石子,下雨天踩在上面再也不用担心弄脏鞋子。

    以前村里的屋子都是木屋,甚至其中还有那么三两间简陋的茅草屋。

    但如今放眼望去,已经看不到茅草屋了,其中几家还用红砖修了气派敞亮的砖瓦房。

    要不是村口那几棵柿子树还在,南流景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地方了。

    这会儿正是农忙的时候,不少村民扛着工部新推出的农具,穿梭在村口和田间。

    南流景一行人虽是轻车简从低调出行,但那满身的气派还是与村子格格不入,所以不少村民都在打量他们。

    突然,一个村民道:“哎,这位贵人怎么好像有些眼熟啊。”

    旁边的人嗤道:“你能眼熟什么贵人。”

    “等等,我也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他……我想起来了!这不就是当年那位帮过我们全村人的恩公吗!”

    很快就有人将南流景认了出来。

    “快去将村长叫来,就说恩公又回来晴水村啦!”

    村民们谈话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南流景和姚盛安都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姚盛安道:“看来你在晴水村做的事情,可不仅仅只是开了一间免费私塾。”

    南流景也笑了笑,并不居功:“我只是开了个口而已,跑上跑下帮忙的人是李一哥。”

    村长就在人群后面,听到消息后立刻就冲到了村口。当他看清南流景的容貌后,他脸上露出欢喜之色:“陛……贵人,真的是您。”

    与那些不明真相的村民们不同,村长早已从杨镇那里得知了南流景的真实身份。

    南流景神情温和:“几年过去,村长的精神头更足了。”

    “都是托了贵人的福。”村长又是激动又是荣幸,站在南流景身边颇有些手足无措。

    南流景打过招呼,问村长有没有空带他们在村里逛逛。

    “有空,非常有空。”村长连连点头,将手里的农具交给其他村民,让其他村民帮他带回去放着,他走在前面给南流景和姚盛安领路。

    南流景向村长打听起晴水村的具体情况,村长都事无巨细一一道来。

    村长还额外感谢道:“多谢贵人开恩,我儿子还有村里的很多人才能从北边战场退下来。”

    前些年,为了填补兵源,朝廷在京城周边强制征走了很多士兵。

    这些士兵到了北地后,就和家里人彻底失去了联系,家里人连他们到底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南流景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帮忙联系了一番。

    今年,不少强制征走的士兵都被允许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

    村长的大儿子也是其中一员。

    而且最让他们高兴的是,他们解甲归田的时候,还领到了一份数额可观的津贴。有了这份津贴,他们之后的生活也能更加宽裕一些。

    村长很清楚,这都是眼前这位青年的仁德。

    对于村长的感激,南流景并不居功:“我只是将一些错误的朝政重新纠正罢了。”

    至于那些津贴,是他力所能及的补偿。

    其实那些津贴并不能完全弥补他们受到的伤害,但他们对此已经感激涕零。

    南流景还提出要去柿子林看一看。

    几年时间过去,那片柿子林长得越来越好了,村长道:“为了方便运送柿子,我们才修了村口那段路,往黄泥地上铺了碎石子。”

    村长还给南流景说了另一件事情:“附近不少村子都学着我们村子,开垦出荒地种植柿子林。他们还请我大孙子去传授经验了。”

    南流景微微一愣。

    他的记忆力素来很好,更何况他与村长的大孙子有过几次接触,就更有印象了:“那孩子是叫杨铁吧?”

    村长惊道:“贵人还记得那臭小子?”

    南流景点头:“我当时说了,我会记住他的。还有他妹妹杨乐,我也记得。”

    村长脸上的笑是压也压不住:“要是让他们知道了,他们一定会激动得半夜睡不着。杨铁那孩子去了私塾之后,字没学几个,有空就总往柿子地跑,亲自去伺弄这些柿子地。这不,跑得多了,他就伺弄出经验了,我们村里没有比他更会种柿子树的。”

    南流景唇角微弯:“我记得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说过年才能吃到半个黄金饼,现在他这么厉害了,应该有足够的黄金饼吃了吧?”

    “那是当然,咱们村亏了谁的柿子,都不能亏了那孩子的。”

    既然提到了杨乐,南流景也就顺便打听了下杨乐的情况。

    得知杨乐在学医后,南流景有些诧异。

    这个时代,基本没有女子行医,医术都是师传徒、父传子。也就是免费私塾有开设医术课程,杨乐才能学到相关知识。

    恰好她在这方面还很有天赋,于是进步就非常迅速了。

    “她现在也能给人治些小毛病了。平时村里人有什么头疼发热的,都会找她看一看瞧一瞧。就连县城里的女眷有时都会派人来请她过府看病。”

    “很厉害。”南流景夸道。

    村长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很显然,夸奖他的孙子孙女比夸奖他更让他来得高兴。

    随后,村长还带着南流景他们去了私塾。

    几年下来,私塾的规模愈发大了,村民们都知道让自家孩子来读私塾的好处,所以也都愿意将孩子送来私塾。

    一来私塾是免费的,一来有杨乐这个现成的例子摆在那里,所以私塾里的女孩子数量肉眼可见地增多了。

    移风易俗并非一时之功,想要改变千年来女子的处境不是易事,现在这已经算是一个很不错的进步。

    南流景愿意为这些女子开一道口子,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天下不仅会出现第一个女大夫,还会出现第一个女学子,第一位女士兵,第一位女官,第一位女将军……

    而且,不会只有第一个人。

    会有越来越多女子走出家门。

    她们不会输给男子,甚至可能会比男子做得还要好。

    就比如他的母后。

    晴水村不算大,南流景一行人没花什么时间就逛完了。

    “多谢村长。”南流景向村长道谢。

    村长连连摆手:“不敢当,不敢当。”

    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怎么能让当今天子跟他道谢呢。这实在是太折煞他了啊。

    南流景没有多留,扶着姚盛安上了马车,准备打道回府。

    要是再耽误下去,天就要黑了。

    他这个皇帝微服私访就算了,要是敢在城外过夜,第一天御史台的弹劾折子就能淹没他的桌案。

    马车里,看着端起茶杯一言不发的姚盛安,南流景笑道:“小舅舅,从我们进入晴水村之后,我就没怎么听你开口说话。你在想些什么。”

    姚盛安放下茶杯,脸上带着思索之色:“我在想,你为什么会对晴水村这个地方如此特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南流景坐拥四海之地,每天要处理的公文不知凡几,偏偏愿意抽一天时间来晴水村逛逛。

    南流景将自己和晴水村的渊源告诉姚盛安。

    末了,他道:“我在晴水村,看到了大烨的某种模样。”

    “我在晴水村,意识到了我想将大烨变成什么模样。”

    “而今天我回来,是想要看看大烨被我改变成了什么模样,它有没有向着我理想中的方向前进。”

    晴水村是一个缩影,如果他在晴水村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那他可以将晴水村的模式推广到全天下。

    姚盛安明白了。

    南流景是将晴水村当做了一个试验地。

    垂眸思索片刻,姚盛安突然问:“有什么我能帮得上忙的吗?”

    南流景惊喜:“小舅舅愿意出山了吗?”

    姚盛安:“总不能一直白领朝廷的俸禄,在国公府里休息了那么久,我也是时候去做些事情了。”

    这一年里,他渐渐放下了心中的执念,也彻底与过往达成了和解。

    斯人已逝,他这个活着的人也该往前看了。

    南流景问:“小舅舅想要做什么事情?”

    姚盛安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断腿,道:“我先在兵部领一份闲差吧,太久没有做过事,要是给我分配了太重要的职务,我也担心自己不能胜任。”

    那过往的风霜,不仅仅磨平了姚盛安性格里的棱角,也磨平了他所有心气。

    南流景不再坚持。小舅舅愿意去领一份差事,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南流景先让人将姚盛安送回了定国公府,这才赶回皇宫。

    穿过那条熟悉的甬道,从前朝回寝宫休息时,南流景问:“母后,你那儿有能够治疗小舅舅断腿的药膏吗?”

    姚容回道:[没有。]

    这个事情她早就想过了。不过她翻遍系统商城,也没有找到适合姚盛安使用的药。

    如果是姚盛安腿刚断的时候,也许还有办法去治,但他这腿已经瘸了一十年了……

    南流景也猜到了答案,毕竟要是真有这种药膏的话,他母后也不会一直不拿出来给小舅舅用。他只是有些不死心地多问了一句。

    姚容道:[你小舅舅是心病。放心吧,他会慢慢调整好的,姚家人可不会被这种事情击垮。]

    南流景点头,这种事情确实只能靠自己熬过去。

    想是这么想,南流景私底下还是颇为关心姚盛安的。瞧见姚盛安进入兵部之后,精神头明显好了许多,南流景这才放心。

    果然还是得忙起来。

    忙起来就没那么多时间胡思乱想了。

    在姚容的建议下,南流景收集了各种兵法孤本送去给姚盛安,让姚盛安帮忙整理。

    “小舅舅,这些兵法孤本都是前人留下的遗泽。好好整理刊印之后,才能造福更多人。”

    南流景这么说了,姚盛安脸上虽有些为难,但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对了,我这里还有一套外祖父留下的兵法注解。”南流景还拿出了姚大将军年轻那会儿读的兵法书。

    姚盛安翻看书页,看见书页上熟悉的字迹,眼眶蓦地有些温热,耳畔仿佛又传来父亲耳提面命的训斥。

    那些曾经让他烦躁不已的话语,已经成为了他一生不可追忆。

    姚盛安向南流景保证道:“兵部的差事不忙,我有很多闲暇时间。你放心吧,我会尽快整理好这些兵法,绝不会让它们失传。”

    看到姚盛安这副斗志昂然的姿态,南流景满意地笑了笑。

    果然还是母后提出的法子好使。

    随着温馨热闹的除夕过去,昭明元年也彻底落下帷幕。

    时间进入昭明一年。

    这一年里,南流景在朝政上的动作逐渐大了起来,在不少事情上做出了调整和改革。

    与此同时,南流景还决定从内务府拨调一批银子,推平长信宫,在长信宫的区域上重新建造一座高三层的宫殿。

    因为修建宫殿的钱是内务府出的,简而言之,皇帝要用自己的钱去建自己的宫殿,所以朝臣对于南流景大兴土木一事都没有意见。

    只要不从国库掏银子,陛下难得想要奢侈一把,那就奢侈吧。

    南流景特意找来内务府总管,将他对宫殿的所有设想还有要求都一一道来。

    南流景还专门强调了一件事情:大兴土木的时候一定不能伤害到院中那两棵柿子树。

    只花了几天时间,内务府就按照南流景的要求画出了设计图纸,请南流景过目。

    南流景看了眼画得密密麻麻的设计图,对内务府总管道:“朕这两日会仔细修改这份设计图,你后日过来取。”

    两天后,内务府总管再次来到御书房求见南流景,然后内务府总管从南流景手里拿到了一份满是删改痕迹的设计图。

    从宫殿采用的木料,到房梁雕刻的图样,再到宫殿里种植的花花草草的品种,南流景都进行了细致而周全的要求。

    内务府总管一一看下来,心中暗暗吃惊。

    这座宫殿所用的材料其实并不算十分铺张奢侈,但从各种细节的设计,都足以看出陛下对这座宫殿的重视程度。

    这样一座建在冷宫原址上的宫殿,是为何而建?

    又是为何人而建?

    突然,内务府总管想到一事,连忙从一堆图纸中翻找出其中一页:“要在院中种植萱草……”

    “萱草……这座宫殿,莫非是为了纪念昭旭皇后而建的?”

    昭旭皇后在冷宫难产去世,陛下想在那里建一座宫殿纪念昭旭皇后也很正常。

    单从陛下力排众议,不顾朝臣反对,坚持让昭旭皇后葬入帝王陵,就可以看出陛下对昭旭皇后的感情。

    不过很快,内务府总管又瞥见了另一样东西。

    他微微一愣神。

    “除了萱草之外,还要种植文竹?”

    “奇怪了,如果是为了纪念昭旭皇后,为何还要栽种下如此多文竹……”

    在大烨的风俗里,萱草往往意味着母亲,文竹则通常是师生情谊的象征。

    内务府总管实在想不通这两样东西怎么能凑在一起,不过陛下的图纸已经给得这么细致了,他也不用揣摩陛下的心意,只需要老老实实按照陛下的要求去做就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