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95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之言耍起狠来, 完全不顾他人。

    她戴上全盔,将脸完完全全遮住,这头盔将近一公斤重, 要是没有锻炼过的人戴上肯定会觉得又闷又重, 更别说戴着这玩意骑车了。

    上边还装了个go pro,赞助是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当然是好用, 它能记载每一条林之言驶过的道路,虽然说没有口咬摄像头的视角那么好, 但聊胜于无嘛。

    夏日了, 天气总会有些闷热,再过一段时间, 林之言打算换一个半盔再加一副护目镜, 解放一下自己。

    一边这样想, 林之言在出发前检查完车辆情况,做完最后的准备。

    她也不管不顾后边的五人,直接蹬上山地车出发。

    那五人一见,急忙跟上去。

    风呼啸而过,周边的风景迅速变化, 如同乘坐列车,区别在于列车的道路是已经被规定好的, 但是这里的道路完全处于车手的掌控下,她想要去哪里都可以。

    上涌的肾上腺素, 时刻分泌的多巴胺, 不断加快的心跳, 热烈放肆的生命, 带给林之言强烈的愉悦感。

    斑驳的树影在身侧呼啸而过, 漂亮的甩尾将轮胎的印记刻入弯道。

    林之言的速度非常快,前几分钟,那五人还能跟上她的车尾,到了后边,人家一个溜圈直接将他们耍得团团转,用上吃奶的力气都赶不上人家。

    光是把控车辆的水平,已经是天差地远了。

    林之言没有回头看,在车速高达170km/h中回头看无异于找死,她浑身肌肉紧绷着,愉悦与兴奋不断地在内心升腾。

    但是她可没有忘记自己今天来的目的是为了练习。

    在大泥地中,她让身体尽可能的放松,无论是腿部还是手肘十分自然,只有腰椎胯部那部分是紧绷着的。

    哐当一下,车辆因为遇到凸起而被抛起,林之言身子瞬间往下一压,将车头使劲往下,又瞬间拉起来,避免了失控的危机。

    除了手上的动作、姿势的调整,她的双眸一直望着前方,就像是一只老练的猎鹰。

    她永远不会拘泥于车头前的一部分,她会尽可能地往远处看,将周边的环境都收纳于眼中,依靠经验与计算选择一条能够通过的路线。

    三者合一,自然很困难。

    许多人在入门速降的时候就无法掌控好三者的平衡,总是会顾此失彼,但林之言是攀岩出身的——国外有许多山地速降车手都有类似的基础,或是攀岩,或是跑酷,这些赋予了他们极佳的平衡能力、核心力量和手臂力量,山地车比大多数人想象中的要重,而且要掌控一辆速度200km/h的车辆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有基础的人自然也对山地车的掌控能力更高。

    这也是林之言入门速降迅速的原因之一。

    三年的攀岩生涯,没有间断过的攀岩历程早已赋予了她极佳的身体素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她想要学习哪一种运动,都会事半功倍。

    过弯前,车手必须要观察好路面情况,包括它的角度、泥土情况等等。

    一般来说,入弯前都会把速度降低,选择一条最直的路线过弯,可林之言就是那个奇葩,她不喜欢降速,她更喜欢提高马力,在看到大拐弯的时候,无人看到头盔之下,她的嘴角勾了起来,身子微压,倾斜30度——当她倾斜这个角度的时候,手下的震感与岌岌可危的失衡感在提醒她还还不够。

    明明眼中闪烁着兴奋到怪异的光芒,但她的表现却越发地冷静。

    她冷静地想:她必须要要倾斜得更大,否则一定会冲出去的。

    与此同时,她几乎像是不要命一样往下压,从头盔中跳出来的发丝随着呼啸的林风一直往后飘,冷风将后颈那块肌肤激起一片鸡皮疙瘩。

    附近休息的车手看到林之言这个举动,都被吓了一跳。

    虽然无法从对方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装备中看出是哪位大神,但他们脑海里不约而同地浮现出两个大字。

    疯狂。

    这位车手完全是不要命了,就连拐弯降速都没做!还往下压!简直是用生命来挑战极限!

    可ta偏偏还成功了!

    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认出了这位神人到底是谁。

    ——山地速降圈子不大不小,没有那么小众,但也不大众。

    而每位厉害的车手都会形成独特的自我风格。

    就像是上一届坠山赛的冠军,她最大的特点就是挑战不寻常。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坠山赛有一个特点。

    每位车手必须自己挖路。

    是的,你没看错。

    主办方只会给出起点和终点,至于中间的道路是怎么样的,完全靠车手带团队来设计、挖掘,一般来说,比赛现场都是极大极陡的山坡,垂直高度起码有十几米,遍布沟壑、石头等等。

    而因为这个赛制,还发生过不少乌龙事件。

    比如说辛辛苦苦挖了半个月,中间突然塌了,完全没办法用了。

    上一届的冠军就很喜欢挖一般人想都想不到的道路,开始就垂直下十米高度,抖抖抖,七拐八弯直接杀到终点。

    而林之言...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疯劲。

    别人都是遇坡降速,遇山降速,遇弯降速,偏偏她就不降速,还像是挑衅一样加大马力,直接往上冲,让人看得傻眼哑火。

    这样的作死之神也算是百年难遇了。

    再加上她最近参赛的各种好成绩,不知不觉中,她也在圈子中打响了自己的名头。

    林之言内心更是畅快。

    这和攀岩的感觉截然不同。

    如果要说的话,攀岩就像是在钓鱼,细水流长,需要很强的耐心和体力,但是山地速降却像是...像是吹到极致的气球,只需要稍稍往内再吹一下,就回瞬间爆开,“嘭”地一声巨响,将人震得头皮发麻又头晕目眩。

    她下山只用了十五分钟的时间。

    对于DH(山地车降速)来说,上坡是最为痛苦的事情。

    面对陡峭的山路,是扛上去、推上去还是举上去,都是一项对体能的巨大考验,上完路后直接累趴完全骑不了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扛车姿势以及推车的位置、角度、发力点让车手们心力交瘁。

    因此,有不少车手会选择有缆车通票的山地,这样一来,直接扛着车辆坐缆车上坡,再用十几二十分钟痛快下坡,岂不美滋滋?

    林之言也是冲着有缆车才选择在这里练习的。

    第三趟,她摔了一回。

    飞包落地的时候没稳住,直接连人带车飞出去了。

    在飞包时,空中控制姿态并修正接地方向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同时,车手还需要预判落地安全性,做好随时弃车的准备。

    而这一次,当林之言发现前轮落地的倾斜度不对劲时,她就知道要弃车了。

    原本想着稳住帅气落地的a计划失败,林之言立马改用b计划,也就是身体迫降。

    若是再低一点,或是察觉得再快一点,林之言还能迅速翻车脱离危险,但在实际情况中,她基本只能采用翻滚来缓冲。

    林之言在落地的瞬间下意识地抬起肩膀,抱住自己翻滚。

    身上花几千块钱置办的保护装备总算是发挥了作用,就算摔得有些惨烈,但很幸运,林之言并不是在中途摔下来的,也没有摔到石头或树木上,避免了再一次的撞击。

    她不知道自己滚了几圈,哗啦哗啦几圈之后,眼前都在冒金光。

    手臂上传来一阵刺痛。

    在地面上翻滚的感觉可太难受了,林之言只觉得浑身疼痛,好像骨头都错位了。

    但她默默回想了一下,下意识地呼了一口气。

    好歹没有从十米掉下悬崖的时候痛,那时候她直接折了一条腿,疼得她当场喊妈,修养了足足三个月才好,那段时间她只能憋在病房里写游记,配合经纪人接的某些采访和拍摄需要来搞钱,感觉自己都要长蘑菇了。

    然而....

    林之言吸冷气,嘶嘶出声,就像是一条刚出穴的幼蛇。

    俗话说,速降有三宝:骨折,韧带断裂,还有膝盖积液。

    林之言可不想那么快就有三宝之一。

    但在检查自己手臂的伤口前,她先一步站起来,将自己的山地车抬起来,粗略检查哪里有问题。

    检查完一遍后,她将长袖卷起来,她发现上边留下了触目惊心的擦痕,就像是一只猛兽的抓痕,皮都被蹭掉了,露出了红,沙粒蹭上了少许,林之言眯起眼睛,直接用水冲洗了一下。

    水流哗啦啦地冲过露出红肉的肌肤,林之言瞬间露出微妙的表情。

    没什么大碍...只是破了皮。

    林之言咬了咬下唇,最终还是面部扭曲地吐出了三个字。

    “靠,好痛。”

    无论多少次,痛就是痛啊!

    因为是练习,林之言揉了揉自己的脸,深呼吸一口气,催眠自己一点都不痛。

    她有些幽怨地想,如果有能瞬间止痛的药就好了。

    深呼吸一口气后,林之言重新蹬上车,一路冲下山。

    在休息站将伤口处理了一遍后,林之言开始复盘。

    她拿出go pro,看着视频,按照路况和车况进行分析。

    气压、预压、高速压缩速率、低速压缩速率、回弹速率....这些车辆参数都需要车手自己调整。

    每一个专业的车手都会自备一个工具箱,林之言也不例外。

    她也不嫌脏,直接坐在地上,专注地看着山地车的后车胎,伸出手挑了一下轮组轮组偏摆辐条,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在刚刚飞包落地的时候的确有异常的震感...刹车、轮组、避震系统,这三个是哪一方出了问题呢?

    林之言必须要找出异常的缘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